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2:02
这项结构损伤是计划开始以来最严重的结构问题,正执行飞行试验的测试机和已出厂的飞机都暂时停飞,等待结构补强,美国空军要求在C-17正式装备前必须要出解决方案,补强后的机翼还必须和未来生产型机翼相同。麦道在发生损伤后,立即着手修复试验机体,并规划出厂飞机的返厂修复(retrofit),除了以机翼加强条(stringer)与机翼上蒙皮搭接部分以钢片(strap)补强外,许多翼肋和翼梁的腹板(web)也都以铝制迭片(doubler)补强,使得C-17的结构重量增加了270千克,不过这只占全机重量的极小比例,因此对平衡重心不会造成新的问题。
耐久性试验于1992年11月开始,模拟飞机在未来20年服役期、30000飞行小时里各种执行飞行任务:空投、空中加油、低高度跳伞、复飞、崎岖跑道起降...时所可能遭遇的负载情况。1995年7月完成了规范规定的两倍服役寿命试验,但为了未来C-17可能会有的延寿(life extension)需求,试验又多执行了1倍服役寿命,机身额外施加了28000个周期(cycle)的最大增压负载,在1997年7月完成全部试验。
在室外进行耐久性试验的机体 耐久性试验发现了两处次要结构件强度不足:发动机挂架与机翼相搭接的螺桩(stub)接头、机翼后侧梯形板(aft trapezoidal panel)与机身隔框搭接处。这两处损伤都是因为局部几何形状复杂、设计不良产生应力集中所造成的,经过设计修改后已无提前损坏的顾虑,且因为都是次要结构,对C-17计划的进度没什么影响。
1988年8月,五角大厦奋力抵挡国会及部内反对C-17的批评声浪,拒绝终止此型飞机的采购计划,有效地扼杀了想终结C-17的念头。国防部仍然维持原来210架的预定采购数量,生产尖峰定在1993年,当年需生产29架,而C-17的初始作战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建立日期,也就是第1个飞行中队12架飞机正式可执行任务的日期,也由1992年4月延后至1992年9月,又延至1993年五月,最后则是1995年1月。
1990年由于冷战已结束,加上美国政府对解决财政赤字一筹莫展,美军开始了瘦身计划。国防部在当年4月宣布将C-17的预定采购数量由210架锐减到120架,讽刺的是这项决定宣布后几个星期,就发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沙漠盾牌”(Desert Shield)运输任务,迫切需要战略运输的能量。1999年科索沃(Kosovo)战争后,鉴于美军的空运能量确有不足,国防部在检讨报告里建议国会能批准增加采购60架C-17,使机队总数达到180架。
1991年8月,美国空军第一个C-17运输中队,位于南加州查尔斯顿(Charleston)空军基地的第437联队第17运输中队的飞行员开始接受C-17模拟器训练。1992年初,第17中队开始逐渐停止C-141的飞行任务。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2:51
飞行测试
C-17的飞行测试任务由5架飞机执行,分别是原型T1机、生产型P1~P4机,试飞的目的在验证飞机的飞行性能,摸清飞机的飞行包线(flight envelop)。1991年10月17日,T1机的线传飞行系统在第11次试飞时失效,由机械备份系统接手,为此飞控软件进行修改。
1992年1月17日,T1机完成了100飞行小时、35架次的飞行测试。测试过程中,C-17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0.85马赫、最高飞行高度10700米、最低飞行高度1200米,最小空速每小时154公里。测试内容包括在进场时把一台发动机关闭,并在空中重新起动,模拟发动机失效进场及重飞,使用的燃油有JP-4和JP-8。
第一架生产型P1机于1992年5月19日首飞,由长堤直飞爱德华兹(Edward)空军基地,机体表面涂装是空军机动司令部的标准灰色。这架飞机的主要任务是飞行负载试验(flight load test),并验证C-17在未铺柏油跑道路面上的起降能力。1992年底,P1机装载重达41吨的M60主战坦克进行了首次重负载试飞。
1992年6月17日,C-17的货舱门及装卸甲板首次在飞行中缓缓开启及关闭,当时高度为3000米,空速每小时370公里,验证了C-17的空投能力。
第二架生产型P2机于1992年6月20日首飞,机内增加了许多T1和P1原先没有的航电装备。
第三架生产型P3机于1992年9月7日首飞,由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跑道因为修理而暂时关闭,C-17首次降落在干涸河床上。1994年1月,P3经过8个多小时穿越北极圈的飞行后,抵达阿拉斯加(Alaska)的埃尔森(Eielson)空军基地,进行寒冷气候测试。
P3在埃格林空军基地的气候实验室中进行冰冻测试
P3进行防冰测试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3:13
第四架生产型P4机于1992年12月9日首飞,几个礼拜后的1993年2月,P4机飞到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进行长期装载试飞,之后的主要任务则是测试飞机在各种气候下的机体情况。
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的P5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3:33
1993年5月,第17中队接收第一架C-17,为了练习以前C-141从没飞过的急速降落,查尔斯顿空军基地特别增建了一条宽27.4米、长10700米、未铺柏油的跑道。C-17的飞行性能让飞行员们印象深刻:“飞上天空后,飞机的表现无懈可击”。
小布什在查尔斯顿C-17前发表演说 1995年末,C-17完成了全部试飞,总试飞时数超过4000飞行小时。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第6150中队非常有效率地一步步开发了C-17的飞行能力。C-17发展阶段的进度每每有所耽误,相比之下,各阶段的试飞计划都能吻合原先规划的进度。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4:10
C-17概况
美国空军新一代C-17运输机的外观和传统运输机没什么两样:上单翼(high-wing)、四台翼吊发动机、T型尾翼(T-tail)。但飞机内部显示出这是一架全新设计的飞机:它有符合人体工学的驾驶舱、四部多功能数字显示器(multi-function digital display)、二具平显(HUD)(C-17是第一架安装平显的运输机)、任务计算机(mission computer)、综合式无线电管理系统,使飞行员的工作负荷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排的正、副飞行员座位后方还有二张座椅,提供长途飞行时轮换机组的座位。C-17使用飞行操纵杆(control stick)而不是传统的牛角型驾驶盘(yoke),由数字式四冗余飞控系统(quadruply redundant FBW control system)负责操纵29片控制面,另外还有机械式备份系统。
C-17的双座驾驶舱布局
进行长途或训练任务时,驾驶舱可以坐4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4:30
C-17的货舱为洞穴式设计,和一般的运输机没什么不同,采用了20世纪70年代在YC-15原型机上经过验证的输送台装/卸货系统,只需一位装载长(loadmaster)就能进行货物的装卸。前机身两侧有58个侧壁式(side-wall)常设乘客座椅,中央部分有48个可拆式座椅,共可搭载106名武装士兵。这些座椅必要时可以拆除改为安装12组医疗装备,每组有4副担架,进行紧急医疗支持。C-17的装/卸货舱门位于后机身,货舱装载空间长达20.73米,配有动力输送带,可装卸18个标准货柜。
C-17货舱尺寸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4:52
C-17的货舱门开口比美军现役运输机都大,独具空投步兵战车(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的能力。在货舱门关闭时,舱门上还能承载重达18吨的货物,几乎是C-130全机的载货量,而一般运输机的舱门通常只能堆放较轻的货物。
C-17翼展长51.75米,后掠25度,采用超临界(supercritical)翼剖面,翼尖有小翼(winglet),小翼具有稳定气流作用,可以提高燃油效率。机翼上共有两片副翼、8片内翼扰流板、4片襟翼、8片缝翼(slat)。机翼重量约占全机结构重量的三分之一。
C-17的超临界翼型是NASA SC(2)-0412
C-17在设计上借鉴了很多客机的成熟技术,如PW2000发动机、发动机舱扰流片,以及翼梢小翼。这个装置可以减少翼尖涡流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5:08
C-17安装四台普惠(Pratt & Whitney)的PW2040涡轮扇(turbofan)发动机,美军编号F117-PW-100。该发动机的前身是PW2037,由普惠公司在1979年12月开始研制,推力为17400千克,1983年12月通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证,1984年12月开始装在波音757上使用。1988年普惠公司完成推力提升,将推力增加到18900千克,并赋予新型号PW2040。1988年12月获得军方认证安装在C-17上,当时此型发动机已累积了数百万飞行小时的使用经验,可靠且耐用。
测试台架上的PW2037发动机,已经打开了反推装置
发动机正常工作模式和反推模式的对比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5:22
发动机以悬吊式挂架(cantilevered pylon)挂于机翼的前下方,每具挂架由数个铸铝螺桩(stub)结构与机翼相搭接,使外挂载和机翼间有连续的负载路径(load path)。由于挂架和发动机靠得很近,在强度及温度的考虑下,挂架主要采用钛合金材料制造。
制造中的C-17发动机挂架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14 09:15:41
C-17的后机身有两片配平式水平尾翼、4片升降舵、一片垂直尾翼、两片方向舵。尾翼为T字构型,垂尾后掠41度,顶部是可变安装角(variable incidence)平尾。垂尾内有个特殊的设计,内部有一个维修通道,可让维修人员爬到平尾上进行维修。
C-17的操纵翼面
垂尾维护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