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惊雷——轰炸保罗·杜梅大桥
原作者:钱大善人(注:本文中的F-105绰号并不是官方的“雷公”Thunderchief,而是飞行员们起的简称“Thud”,意思是“轰的一声”。因为“轰的一声”在汉语中反而比原先的“雷公”拗口且容易引起歧义,所以为了语句通顺,本文中的F-105依然使用“雷公”的译名)
约翰·派奥瓦提(John Piowaty)中校是在北越上空执行过100次任务的“雷公”飞行员之一,他最著名的一次任务执行于1967年8月11日,当时他是第355战术战斗机联队354战术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驻扎在泰国达笠(Takhli)皇家空军基地。以下是他的回忆:
F-105是越战时表现最好的战斗轰炸机,能承受巨大的战损,把飞行员安全带回家。“雷公”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轰炸平台,但该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其远程高速飞行能力。
举例来说,我们在岘港以北30公里左右的“棕色锚点”与加油机脱离(译者注:Brown Anchor即“棕色锚点”是空中加油点的名称,下文中的橙色锚点、茶色锚点等都是空中加油点的名称),而护航的F-4在再向北30公里的“茶色锚点”脱离后,沿着东北铁路飞向目标。F-4们只是挂着空空导弹飞在我们上方2100~2400米高处,很快他们就喝光了副油箱然后扔掉了这些铝罐子,而我们除非遭遇米格拦截,否则会一直挂着副油箱。“雷公”在机翼外侧挂架挂着一个电子干扰吊舱和一枚“响尾蛇”导弹,在机翼内侧挂架挂两个副油箱,在机腹中线挂架挂6枚750磅(340公斤)炸弹。这些75弹还都是高阻航弹弹,属于二战时期的葡萄酒瓶形炸弹,并不是为在3600米以800公里/时表速飞行设计的。
图中一个个椭圆图案就是空中加油机的航线,也称“锚点” 很多时候,F-4在我们轰炸目标前就会耗尽燃料,尽管这些飞机在我们前方飞行、挂着更轻的弹药、扔掉空副油箱来降低阻力,但还是无法伴随“雷公”完成任务。我们可以飞得很快,巡航得很快,一支16机的机群在3600米能飞到815公里/时的速度。在离目标约一分钟时,长机会命令“拉起来”,我们开始加速爬升。除非你笨手笨脚或在座舱里抱了只狗的话,你甚至不必开加力!其他飞机可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计划的脱离速度是约1100公里/时,我相信北越二等兵炮手会向新兵们这样说:“不用着急了,这些F-105都飞到800公里以上的时速了。”总之“雷公”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满载750磅M117高阻航弹的F-105D 我们以1100公里/时的速度飞行时每小时耗油2.7吨,耗油率比新式战斗机更好。“雷公”在编队飞行时非常非常稳定,我们遇到过一些非常恶劣的天气,有几次,20机编队分成4个小队在纵向跟踪飞行时穿云,不得不在季风云中持续飞行了20~30分钟。“雷公”也是一种非常舒适的飞机,座舱舒服,细节考究。举例来说,所有开关的手感都不一样,所以当你向舱外观察室手指不会误动开关。
这架飞机真的非常坚固,机身上没有什么脆弱之处,甚至包括驾驶舱。我的意思是你觉得你能站座舱的任何部位,“雷公”都能承受。你坐在“雷公”中会感到很舒适,一切都是那么可靠而真实。我在与KC-135空中加油时可以操纵飞机进行精确至0.6厘米调整,“雷公”飞起来是多么稳定和真实!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第55次任务,那是1967年8月11日我们对河内保罗·杜梅大桥的轰炸行动。
8月11日早上10点,我们正在行动室里计划下午的任务。行动室里有个有机玻璃制成透明目标板,上面用油彩铅笔列出主要和次要目标。一个参谋军士走了进来,他用一支黄色油彩铅笔划线标明主要目标并写下了一个新的目标编号:“12:00”。
“那是什么?”
“这个冒号表示它是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
“我想这是河内的一座大桥。”
“哦,糟糕!”
“嘿!你可是在早餐时抱怨任务太小儿科(one-pampers,指容易的目标)的人!”
“是啊,但那是早餐时!”
参谋军士在目标名称那里写下了“保罗·杜梅铁路公路桥。”
保罗·杜梅大桥是法国人保罗·杜梅设计制造,又名红河大桥、龙边桥
“就是它,这座大桥!”然后他在目标板上写下了更多任务细节。我们有了新指挥官和小队长机,以驾驶X-15而闻名的鲍勃·怀特上校(Bob White)担任“鲨鱼”编队长机,我的中队指挥官纳尔逊·麦克唐纳少校(Nelson MacDonald)担任“熊”编队长机,大家一般叫他麦克上校(译者注:麦克唐纳当时的军衔为少校)。我是4号机,迈尔·温特(Mal Winter)是2号机,鲍勃·林赛(Bob Lindsey)是3号机。后续的小队则由其他中队指挥官率领。
大胡子派奥瓦提,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另一位著名的大胡子飞行员——罗宾·奥兹上校(Robin Olds)也参加了这次行动,为轰炸的F-105护航
合影,前面的大胡子就是“熊”4号约翰·派奥瓦提,后排左起:“熊”3号鲍勃·林赛 “熊”1号麦克上校 “鲨鱼”1号鲍勃·怀特 “熊”2号迈尔·温特
他们把起飞时间推迟了一小时,留出地勤给飞机更换挂载的时间。我必须称赞一下那些地勤,在一小时里他们要卸下机腹中线MER挂架(多联弹射挂架)和上面的6枚750磅炸弹,还要卸下450加仑(1703升)机翼副油箱。由于炸弹挂架和副油箱挂架布线不兼容,所以还需要更换机翼挂架。之后还要在机翼挂架上挂3000磅(1361公斤)炸弹,在机腹中线挂600加仑(2271升)油箱。为了在一小时内完成这些工作,地勤们违反了一些规定,他们把6枚750磅炸弹连着MER挂架和引信等所有东西一起卸下来!为了这样做他们让三四个人站在MJ-1装弹机后面以防机器失去平衡。他们还违反安全规定用同样方法卸下加满油的副油箱,整个过程中连一滴JP-4燃油都没洒出来。每架飞机都这样换装完毕,全部飞机都能按时起飞。
MJ-1装弹车
在炸桥行动中挂载的是M118 3000磅炸弹
在装弹进行时飞行员们都去了简报室,到达目标时间(Time over target TOT)定在1600,20架“雷公”被编为4个小队,外加2架空中后备机和3架地面后备机。其中一个编队是F-105F双座“野鼬鼠”。对时后情报官说:“目标区域有非常严密的防空火力,防空炮口径大到100mm,22、18、97、35号等萨姆阵地处于活跃状态。克夫、福安、安沛、嘉林、安和禄几个机场会有米格机起飞。目标地区风向350度风速4米/秒。”
怀特上校走上来,就像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在《晴空血战史》(Twelve O'Clock High)演的那样,给我们简报攻击战术。我们会像往常一样从“雷公岭”冲下(译者注:Thud Ridge是位于河内西北的一处导航点),怀特上校的“鲨鱼”小队会领先数公里,投掷集束炸弹来压制防空火力。我们小队会向右滚转进入投弹,然后向左沿着红河脱离,之后右转穿过平原飞往南方。空中加油机会在“橙色锚点”与我们会合。
雷公岭、红河、河内
我有一张大桥的航拍照片,就是在我们进入轰炸航线的位置拍摄的。我翻来覆去拿着照片仔细端详,把照片转来转去模拟着滚转进入的场景,然后把照片向面部拉近,模拟我投弹脱离时的情景。后来我把照片折起来塞进雷达瞄准具面板上,以便在飞向北越的途中一路研究。
这就是那张照片,注意十字线旁边指示瞄准点的箭头
我们去军官俱乐部吃了午饭,任务和伴随的危险似乎已经远去,不过当小队一名飞行员哼唱本月排行榜榜首歌曲——佩屈拉·克拉克(Petula Clark)的Downtown时,“嘘!”他被人打断了。
“熊”小队的作战计划表,上面列出了轰炸杜梅大桥的时间、距离和航向等信息
我在中队装备室里穿上了抗荷服,佩戴好救生工具、救生衣、.38左轮手枪、降落伞、头盔和氧气面罩。这些装备足足重27公斤,我蹒跚着上了面包车和“熊”编队其他飞行员一起前往各自的飞机。我挑选了415号机并进行飞行前检查(我的座机是234号),像牛仔检查他的马儿一样拍拍这儿,动动那儿,然后爬进驾驶舱,系好安全带。地勤组长确认一切OK后爬下飞机,撤掉了登机梯。我按下麦克风按钮:
派奥瓦提当天驾驶的飞机:F-105D 60-0415
“组长,能听到我吗?”
“清晰洪亮。”
“一分钟内启动,第四个滑跑。”
“明白”
“好的,还剩10秒,可以启动吗?”
“可以”
发动机打了一个嗝,又咳嗽了一下,涡轮就嗡嗡地转了起来。地勤组长按我的要求检查了襟翼、减速板、副油箱、空速管还有机炮排烟口,然后我们就等着。
“熊编队,报数!”
我们清晰地回答:“二号”,“三号”, “四号”,“后备”。
“达笠地面,熊编队5机”
我们滑行到解除保险区,这里有一队技师和装弹手在最后几分钟检查每架飞机,拔掉安全销和飘带。然后我们一个个向麦克上校竖起大拇指。他呼叫道:“达笠塔台,‘熊’1号带领4机准备起飞。”
“熊,风向150(度)风速3.08(米),可以起飞。”
F-105小队准备列队起飞,翼下挂载两枚3000磅M118炸弹,机腹中线挂载副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