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2

米格-29“支点”战斗机传奇

作者:Armstrong
来自空军之翼


米格-29“支点”战斗机传奇(一)——巴黎惊魂

  自从1982年开始量产,1987年开始出口以来,米格设计局的米格-29轻型战斗机虽没有复制苏-27“侧卫”重型战斗机的火爆外销局面,却也始终处于低速生产状态,截至2016年,这种双发双垂尾战斗机的总产量略高于1600架,装备了24个国家的空军。RAC米格公司如今推出了全新设计的米格-29M/M2和米格-35,结果经典米格-29的接力棒,延续“支点”战斗机的传奇历史。
“支点”诞生
  到上世纪60年代末,全球各大战斗机制造商都开始构思下一代战斗机。在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在1969年赢得了实验性战斗机(FX)项目,并最终研制出非常成功的F-15“鹰”式战斗机。

F-15全尺寸模型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3

  F-15的上马促使苏联也开始了类似重型战斗机的研制。该项目名为未来前线战斗机(PFI),虽然一开始具体规格的制定相当模糊,但整个项目非常雄心勃勃。新战斗机不仅要具备高敏捷性和高性能,航程还要够大,并能挂载苏联最新和最先进空空和空地弹药。此外该机还必须能在跑道较短的简易机场进行起降。米格、苏霍伊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三家实力最强的战斗机设计局应邀参加了PFI的竞争,并分别提交了各自的概念设计。

早期米格-29重型方案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4

  最终米格和苏霍伊两家设计局闯入了决赛,他们提交的方案都基于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最新提出的升力体气动布局。米格设计局掌门人阿尔乔姆·米高扬在意识到自己的方案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后,在1970年动用高层关系,成功游说苏联国防部把项目一分为二,分成重型PFI和轻型PFI,在装备上形成高低搭配。其中苏霍伊设计局负责研制重型PFI,米格设计局则研制轻型PFI。

米格-29 9-11轻型方案
苏-27升力体方案  有趣的是,美国空军同期也确定了F-15“鹰”和F-16“战隼”两种战斗机的轻重搭配路线。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5

“支点”的秘密
  苏霍伊的方案最终被发展成一代名机苏-27“侧卫”,米格的轻型战斗机方案则成为米格-29,该机将取代苏联前线空军的米格-21、米格-23、苏-7和苏-17。
  由于两种战斗机都源自TsAGI的升力体气动布局,所以在气动设计上非常接近,只不过米格-29的体形要小许多。

米格-29与苏-27的尺寸对比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6

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20-11-17 17:16 编辑

  米格-29具有一副中置后掠翼,带有翼身融合前缘边条,后机身两侧是大后掠平尾和双外倾垂尾,都安装在发动舱两侧的悬臂上。
  该机配备两台克里莫夫RD-33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军用推力4326千克,最大加力推力8290千克,全加力状态下足以使正常起飞重量的米格-29推重比过1。两台发动机间距很宽,之间的翼身融合体能产生可观升力,从而降低机翼载荷并提高机动性。

米格-29的升力体设计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7

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20-11-17 17:21 编辑

  两个大型矩形斜切使超音速进气口位于边条下方,配有可调斜坡,用于在超音速产生激波下对进气进行减速增压。为了使飞机能够从非常简陋的跑道起降,该进气口可被完全关闭,改从边条上方的辅助百叶窗进气口进气,完全无需担心发动机吸入异物。米格-29还配备了坚固的起落架,能适应无铺装跑道的恶劣环境,前轮也安装有挡泥板。

进气口关闭后完全从边条进气的米格-29UB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8

  与苏-27不同,米格-29没有采用电传飞控,但依然非常敏捷,试飞证明该机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和持续转弯性能,大迎角飞行性能突出,不容易进入尾旋。米格-29机身大部分采用铝合金制造,可承受9g过载,飞控具有限制器,可防止飞行员超过载和迎角的操纵,限制器可被手动超越。
  米格-29的传统仪表座舱比同时代苏制战斗机简洁许多,带平视显示器和头盔瞄准具,但没有手不离杆(HOTAS)操纵杆。苏联航空电子技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取得重大进展,使米格-29得以装备当时看来相当复杂的SUO-29多通道武器控制系统,并且还成为第一种装备数字处理器的米格战斗机。SUO-29系统的核心是法佐特龙-无线电工程研究院(Phazotron-NIIR)研制的RLPK-29雷达火控系统,由N019“蓝宝石”下视/下射导致卡塞格伦天线脉冲多普勒雷达和Ts100.02-02数字计算机组成,对战斗大小的目标的迎头探测探测距离是70公里,尾追探测距离35公里,对轰炸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达105公里。该雷达能够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进行威胁排序后锁定威胁最大的目标。
  SUO-29的第二个主要部分是OEPrNK-29光电系统,具有高达18公里的高空尾追跟踪距离。该系统集成了OEPS-29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IRST)和激光测距仪,两者都可随动于雷达和导弹的红外导引头。第三个主要部分是突破性的Schmel-3UM头盔瞄准具,能控制雷达、IRST和导弹引导头,发射R-73空空导弹对目标实施全向攻击。

米格-29的雷达系统  该机的武器包括一门安装在左侧边条内的30毫米GSh-30-1机炮,射速1400-1800发/分,备弹150发。该机每侧机翼下方有三个武器挂架,内侧挂架可挂载副油箱、R-27中距空空导弹,非制导炸弹或火箭,外侧两个外挂架可装载R-73或R-60空空导弹。米格-29发动机之间的中线挂架可挂载一个1500升副油箱。
  R-27空空导弹的主要型号有半主动式雷达制导的R-27R1(AA-10“白杨”),具有超视距空战能力,迎头攻击最大射程50公里,高空尾追最大射程降至20公里。低空发射时,R-27R1的迎头和尾追射程分别减小到15公里和5公里。此外还有红外制导的R-27T1,但只能用于米格-29S和之后的改进型号。
  R-73(AA-11“射手”)是一种强大的视距内空空导弹,拥有45度大离轴角攻击能力。该弹装备有非常灵敏的真正的全向红外引导头,还具有可更好抵抗干扰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R-73低空最大射程为尾追2.2公里迎头12公里,高空分别是12公里和30公里。
  米格-29还可以挂载针对狗斗优化的R-60M/MK(AA-8“蚜虫”)轻型空空导弹导弹,但该弹红外导引头的全向瞄准范围有限,尾追发射时最大射程8公里,在低空降至2公里。
  对地攻击时,米格-29 9-12可挂载2吨非制导武器,包括最重500千克的各种自由落体和减速炸弹,以及57、80和240毫米火箭弹。苏联和某些华约空军(如保加利亚)装备的米格-29A还具有挂载一枚RN-40自由落体核弹的能力。
  米格-29 9-12基本型没有内置或吊舱式雷达干扰机,机载唯一电子战(EW)设备是SPO-15LM雷达告警接收机(RWR)。这是一种模拟式设备,能够提供360度方位角和30度俯仰角的覆盖范围,在被机载、地面或舰载火控雷达锁定时发出警告。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09

间谍卫星
  米格-29的研制始于1974年,总师米哈伊尔·瓦尔登堡,内部代号“产品9”。到1975年底,由于研制进展非常顺利,苏联空军在该机原型机还在制造时就下达了预生产型米格-29A的订单,代号“产品9-11”。
  米格的莫斯科实验工厂一口气制造的四架原型机,用于大规模展开的试飞计划。1977年夏,米格-29首架原型机901号被运往茹科夫斯基航空城进行地面测试,该机在10月6日首飞,由米格设计局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驾驶,在首飞中表现了出色的操控性。接下来的一个月,一颗美国间谍卫星在茹科夫斯基发现了试飞中的米格-29原型机,这是西方首次发现该机的存在,北约为期分配了“支点”的代号。

米格-29首架原型机901号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10

  接下来的一个月,一颗美国间谍卫星在茹科夫斯基发现了试飞中的米格-29原型机,这是西方首次发现该机的存在,北约为其分配了“支点”的代号。

米格-29的卫星照片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11-20 09:00:11

  902、903和904号原型机很快加入试飞,大幅加快了进度。这些原型机与901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较短的前起落架,其他方面也有细微改进。1978年6月15日903号原型机在试飞中因发动机起火而坠毁,试飞员瓦莱利·门尼斯基安全弹射。米格设计局随后提供908号原型机作为替代,但该机在1980年10月31日再次因类似故障坠毁,飞行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再次安全弹射。

米格-29 904号原型机,垂尾下方增加了腹鳍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米格-29“支点”战斗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