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3:20

“开罐器”的神话与现实——二战反坦克攻击机作战效能...

《“开罐器”的神话与现实——二战反坦克攻击机作战效能小议》
作者:Ghost
来自空军之翼

引子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二战中大名鼎鼎的纳粹德国空军飞行员,以号称击毁519辆苏军坦克(其中绝大部分是他驾驶Ju 87G获得的)而闻名。亚历山大.埃菲莫夫,二战苏联空军伊尔-2强击机飞行员,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被他击毁的德军坦克的数量也达到了三位数——126辆。上述两位飞行员传奇般的事迹,使得后世的人们往往会对二战时期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的飞机在反坦克作战方面的效能,给出较高的评价。不过,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飓风”到“台风”
  在1940年5月至6月间的法国战役中,法国空军的莫拉尼-索尼尔MS.406战斗机曾少量使用过20毫米穿甲弹攻击德军装甲目标,但没有获得什么确切的战果。在二战初期,真正对使用机载火炮攻击敌方车辆感兴趣的,是苏联空军。苏联人根据他们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获得的经验,尝试着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飞机上安装两门23毫米机炮。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同时期苏军开始装备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性能都极为优秀,23毫米弹药对它们几乎毫无作用,于是苏军中很快就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认为给飞机配备较大口径的火炮来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思路并不值得认真对待。三十年代末期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曾尝试研制装备有四门37毫米火炮的VIT-1/VIT-2双发重火力战斗机,也因为上述原因,在制造了5架原型机后就没了下文。
  在英国,随着隆美尔指挥的德军装甲部队在北非崭露头角,皇家空军于1941年春开始认真考虑航空反坦克作战的问题。当年4月14日,空军参谋长、空军上将查尔斯.波特尔爵士致信主管飞机生产的比弗布鲁克勋爵:“如果陆军不能挡住德国装甲部队,那我们(空军)就必须要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攻击他们的补给车辆,乃至装甲战斗车辆,来达成我们的目的。尤其是在开阔的战场上,可能性更大。为此我们需要装备穿甲弹药。”
  不过波特尔的部属对参谋长的观点有不同看法。航空部计划主任约翰.斯莱塞少将就认为,直接攻击敌军坦克不是空军该干的活,那是地面上的反坦克武器、工兵、坦克乃至受过反坦克训练的步兵的事。空军该干的,是让敌军坦克得不到燃料、弹药等补给而无法行动。
  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波特尔的意见还是被贯彻了下去,皇家空军也由此成为第一支装备专职反坦克攻击机的空中力量。英国人选择的机型是霍克“飓风”MK.IID。工程技术人员为这种飞机安装了两门维克斯S型40毫米反坦克炮,能发射钨头穿甲弹。这种火炮最初是作为轰炸机自卫武器研制的,但没有被空军采用。法国沦陷后,面对反坦克作战的迫切需求,该炮转而作为机载反坦克武器。S型炮发射1.13千克穿甲弹时,能在400米的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装甲板。该炮射击时的后坐距离较长,达43厘米,因此其后坐力对于飞机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虽然其炮口初速较低,只有615米/秒,但考虑到飞机攻击地面目标时射击距离往往很近,再加上飞机本身的飞行速度,这样的初速还是可以接受的。“飓风”MK.IID还装备了两挺作为测距武器的勃朗宁7.7毫米机枪,飞行员通过观察机枪发射的曳光弹来修正弹道,以提高火炮的命中率。

试飞中的“飓风”MK IID,注意翼下的40毫米炮尚未安装整流舱罩
维克斯S型40毫米机载反坦克炮
飞行中的“飓风”IID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3:34

  “飓风”MK.IID于1941年9月首飞。1942年6月6日,皇家空军第6中队的飞行员驾驶“飓风”MK.IID在北非的比尔.哈基姆首次投入实战。在第二次出击中,三架”飓风“对两辆德军卡车进行了攻击,将其打成了”一堆烈焰“。但在德军防空火力的还击下,一架”飓风“被击落,飞行员跳伞逃生。另一架被击伤后迫降。“飓风”展开攻击时,通常在1500米的高度上开始俯冲,最大速度可达408千米/小时,距地面最近时仅有6至12米。飞行员一般用双炮进行三发点射,然后急速脱离,使敌方没有还击的机会。根据英方统计,至8月底,第6中队共出击100架次,取得了击毁敌坦克45辆,无防护车辆35辆的战果。
  初期的作战表明,将“飓风“改装为反坦克攻击机并不理想,因为这并不符合这种飞机的设计初衷。挂在”飓风“机翼下的40毫米火炮体型庞大,使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降至不到340千米/小时,而飞机的座舱、发动机、散热器等关键部位又缺乏必要的装甲防护,这使得其在敌方空中和地面火力威胁面前显得相当脆弱。在德军大量部署机动防空火炮后,第6中队飞机的战损率就急剧上升。为了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英军后来给“飓风”MK.IID加装了175千克的装甲防护板,但这使得飞机的总重增至3.73吨,机动性能进一步下降。而在”飓风“MKIVD上,由于备弹量的增加,情况就愈加糟糕了。此外,由于40毫米穿甲弹的弹丸重量大于40毫米高爆弹,导致其炮口初速降低,射击精度反不如高爆弹,反坦克战斗的效能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飓风”MK IID北非作战场景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4:04

  尽管如此,“飓风”反坦克型在阿拉曼战役中的表现还是赢得了人们的称赞。1942年10月,皇家空军在北非部署有5个“飓风”MK IID中队。其中,已经算是“老兵”的第6中队到10月底,在作战中共击毁德军坦克43辆,自身损失飞机9架。在10月26日的中队作战日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击毁两辆“蜜蜂”(意指轻型坦克,英军是用己方坦克来表示敌方对应的装备),两辆“十字军战士”(指中型坦克),一辆未识别坦克,五辆装甲车,一辆半履带车和一辆卡车,表现极佳!”这个中队也由此获得了“飞行开罐器”的绰号。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飓风”MK IID和IVD的战果并没有得到德国方面的印证。而且,由于装备了40毫米火炮的“飓风”已无法挂载其他对地攻击武器,因此在战役进行了几个星期后,西部沙漠空军前线指挥部发出了这样的抱怨:“已无可供“飓风”MKIID攻击的目标,这就是专用飞机固有的缺陷。”
  好在皇家空军对这个问题并非毫无准备。“飓风”翼下的反坦克火炮可以在数小时内更换为火箭弹发射架。所发射的火箭弹最常见的是60磅机载火箭弹,其全长为1.88米,弹体直径76.2毫米,60磅的弹头直径152毫米,有半穿甲、高爆等多种类型。到1943年,“飓风”反坦克型更多的是装备火箭弹来执行任务。而在缅甸,由于日军缺乏坦克,“飓风”就用40毫米炮发射高爆弹来打击敌军的无防护目标,如公路上的卡车和内河里的运输船只。应当承认,为“飓风”装备反坦克火炮只能算是一个临时性的措施。实战使皇家空军很快意识到,火箭弹的用途更为广泛,作战潜力明显要优于40毫米火炮。

英军60磅机载火箭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4:16

  随着“飓风”的后继机型“台风”的出现,皇家空军开始着手用“台风”的相应改型来取代“飓风”MK IID和IVD。“台风”比“飓风”MK IID重50%,但发动机功率要高出70%。即使在翼下挂载8枚火箭弹的情况下,其飞行速度也要高于外形“干净”的“飓风”。到1944年9月,英军第二战术航空队下辖的“台风”战斗机已超过20个中队。这些“台风”和33个其他型号的战斗机中队、12个双发轻型轰炸机中队并肩作战,为西欧和北欧战场上的盟军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地勤人员为“台风”战斗机挂载火箭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4:35

  1944年8月7日,德军装甲部队在诺曼底的莫尔坦地区发动反击。为挫败德军的攻势,第二战术航空队的“台风”在一天内执行了294次任务,发射火箭弹2088枚。英军宣称击毁德军坦克84辆,可能击毁35辆,击伤21辆。这是“台风”大放异彩的一天。当天晚上,英军第121联队指挥官查尔斯.格林兴奋地对他的飞行员们说道:“伙计们,今天是属于‘台风’的一天!”在英军第245中队当天的作战日志上,也有着这样的记载:击毁坦克15辆,可能击毁7辆,击伤4辆;击毁装甲车4辆,可能击毁4辆,击伤3辆。日志中还着意指出,本日是敌军坦克部队在面对装备了火箭弹的“台风”战机时,遭遇严重挫败的一天,而本中队的战绩在航空队中名列前茅。

诺曼底战役期间“台风”战机作战场景绘画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5:12

  不过,后来的战场调查却发现了以下的事实:共有43辆坦克和3辆自行火炮因无法回收而被德军遗弃在战场上。这些车辆中,只有7辆有明确的遭到火箭弹攻击的痕迹。当然,调查人员无法知悉有多少战车被德军回收。但在被遗弃的坦克中,有7辆居然是完好无损的。这表明德军的回收工作进行得很不彻底。另外,相对于英军飞行员声称的击毁54辆、可能击毁及击伤58辆无防护车辆的战果,调查人员却只发现了30辆。鉴于这些无防护的车辆也能被机枪和迫击炮所摧毁,而且若是被火箭弹击中,也就基本失去了回收的价值,因此有理由认为飞行员们宣称的战果是被大大地夸大了。由此推断,对德军坦克的战果也极有可能存在着相当的水分。
  事实上,当时的战机在发射火箭弹时,很难进行精确的瞄准。而火箭弹的射击精准度是很低的。弹体在脱离发射轨后,会明显下坠,直到达到其最大飞行速度(大约为1600千米/小时)。而在飞行了大约450米后,随着燃料耗尽,火箭弹进入依靠惯性的无动力飞行阶段,弹体又会显著下坠。英军海岸司令部通过对比测试发现,一架速度400千米/小时、下滑角10度的飞机,在540米的距离上发射一枚60磅火箭弹时,火箭弹下坠的距离可达23米。而同等条件下20毫米机炮炮弹下坠距离仅有2.3米。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海岸司令部的测试是在其装备的“蚊”式飞机上进行的,而“台风”在攻击地面目标时通常会以60度的大角度进行俯冲,速度高达640千米/小时,这对提高射击精度是有益的。但这种助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在英军早期的测试中,“飓风”MKIID的40毫米炮对坦克大小的目标的命中率为25%,而机载火箭弹仅有5%。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使用火炮时瞄准操作比较简单,而使用火箭弹时飞行员必须对弹道进行估算,同时还要考虑风偏,这在激烈的战斗中是很难做到的。一直要到1944年末陀螺射击瞄准仪投入使用后,上述情况才有所改善。

火箭弹齐射的场景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5:31

  在诺曼底战役初期,“台风”的飞行员往往在距离目标900米的距离上就发射火箭弹,火箭弹的实际命中率更是低至0.5%。不过到了莫尔坦战役时,开火的距离已被压缩到300米左右。如此则当火箭弹接近目标时,仍处于动力飞行阶段,再加上大角度的俯冲,命中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坦克等地面目标要远小于海上的舰船。所以对于“台风”的飞行员来说,他们大概只有5秒左右的时间修正俯冲角度并实施瞄准,这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会有一些飞行员只需要练习几次就能很好地掌握火箭弹的射击诀窍,但大部分人的情况并非如此。然而在战争的压力下,飞行员们不可能获得充分的训练。有一位“台风”飞行员回忆道:“(火箭弹射击)训练和演习是不存在的,我在进驻博格诺之前就没发射过火箭弹。此后我在海峡上空只进行过两次射击训练,打了几发火箭弹,接着就参加战斗了。”德军著名的坦克王牌奥托.卡里乌斯也曾这样说道:“看到“台风”时我并不太担心,它们的火箭要命中目标得靠运气。”另外,火箭弹的可靠性也存在问题。投入作战初期火箭弹的哑火率一度高达25%,这显然严重影响了其战斗效能。
  皇家空军高层也接到了不少关于火箭弹精度和可靠性不佳的报告。攻击无防护目标时,炸弹的效能被认为要比火箭弹高出60%。在“台风”战机上,同时使用机炮和火箭弹的攻击效能,只比仅使用机炮时高出一点点。然而空军参谋部还是坚持为“台风”优先装备火箭弹,而非炸弹。
  在美国第九航空队,装备P-47“雷电”战斗机的部队于1944年8月开始使用火箭弹。在8月7日的莫尔坦战役中,美军飞行员宣称共击毁了112辆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盟军宣称的战果总数是196辆,而这个数字比德军在莫尔坦作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总和还多19辆——另外必须考虑到,有部分德军战车是被地面火力击毁的)。美军飞行员并不比他们的英国同行缺乏乐观精神。比如有人就声称自己用12.7毫米机枪击毁过德军的“虎”式坦克,而办法居然是向“虎”式近旁的道路扫射,产生的跳弹就此击穿坦克底部的装甲——事实上,“虎”式坦克底部的装甲也有25毫米厚,入射角较大的机枪弹即使是直接命中都不可能造成什么伤害。

美军地勤人员为P-47D战斗机火箭弹发射器装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5:52

东线的较量
  在东线战场,苏联空军也在战机上运用了火箭,不过主要是用于攻击无防护目标。对于反坦克作战,苏军起初的做法是为伊尔-2装备两门23毫米VYa火炮,能在400米的距离上击穿25毫米厚的装甲。到1942年,更强大的努德尔曼NS-37型37毫米火炮开始取代23毫米炮,装备部分伊尔-2飞机。该炮重150千克,射速250发/分,能击穿48毫米厚的装甲板。火炮安装在飞机翼下的保形吊舱内,连同50发备弹在内总重237千克。为此装备37毫米炮的伊尔-2拆除了机翼下的四具火箭发射架,同时将机翼炸弹挂载重量限制在200千克以内。这种伊尔-2又被称为伊尔-23M型。飞行测试表明,3M型的重心向后移动了大约3.5%,飞行员必须掌握足够的操纵技巧才能驾驭好这种飞机。此外,37毫米炮开火时后坐力巨大,射击一致性也存在问题,使其射击精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伊尔-2 3M型强击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6:28

  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宣称伊尔-23M型创下了20分钟内击毁德军第9装甲师70辆坦克的惊人纪录。但德国方面的记录显示其实际的损失数字要远比苏方宣称的低。伊尔-23M飞机的生产从1943年4月持续到1944年1月,总产量1175架,这在伊尔-2家族36163架庞大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率是极低的,这表明其实际战斗效能并不理想。苏联后来还开发了更大口径的NS-45型45毫米炮,用于装备雅克-9K型战斗机。但该炮可靠性不佳,因此生产数量很少,仅在前线试验性地装备了53架飞机。德国方面对苏军反坦克作战飞机有着这样的评价:“苏联人在生产反坦克飞机方面是落后的,大概主要因为他们对攻击装甲目标学得很慢。这使得德国坦克在战争期间面对空中攻击时还是相对安全的。”

1944年5月在克里米亚前线作战的伊尔-2 3M型飞机侧视图
被伊尔-2击毁的德军三号坦克
1944年6月在白俄罗斯前线被伊尔-2击毁的德军战车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9-23 08:26:56

  德国空军也开发了自己的反坦克攻击机——亨舍尔Hs 129B-1/R2。这种小型双发单座战术飞机拥有良好的装甲防护,主要武器是一门30毫米炮。1942年末该型机开始投入东线战场。德国空军一度对这种飞机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实战表明,该型机装备的法制发动机可靠性不佳,飞机的机动性能较差,因此没能得到飞行员们的欢迎。尽管如此,仍有两名德军飞行员——鲁道夫-海恩兹.鲁菲尔和汉斯-赫尔曼.斯坦恩卡普——声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驾驶Hs 129击毁了超过70辆的苏军坦克。

Hs 129B-2攻击机
Hs 129座舱内的鲁道夫-海恩兹.鲁菲尔
被Hs 129击毁的苏军T-60轻型坦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开罐器”的神话与现实——二战反坦克攻击机作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