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0

“巴巴罗萨”
  1941年6月,出现在苏联天空中的德国空军实际上已经不再处于其实力的巅峰时期,他们的兵力分散在纵深广阔的整个欧洲地区。“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国空军投入的飞机总数量几乎与前一年可用的飞机总数量相当(1941年6月21日为4880架飞机,1940年5月11日为4780架飞机,这里统计的机型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对地攻击机、海岸巡逻机和侦察机等)。德国国内的产能根本无法补充德国空军在二战初期几场战役中损失的飞机数量,其中尤以“不列颠之战”为甚。
  更糟糕的是,德国空军的空降和空中运输单位在克里特岛空降作战中损失惨重,而“使用领航训练单位支援克里特岛作战”这一决定无疑在一段时期内给德国空军的训练工作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一时期也恰恰是德国空军谋求迅速扩张发展的时期。在某些部队单位中,飞机的在航率不足65%;更严重的是,从战争一开始,燃料储备就不断处在下降状态。尽管德国空军的领导者们从未忽视空袭苏联工业核心地带的必要性,但他们不幸地发现,随着苏德战争的持久化,德国空军已然沦为了“救火队员”的角色,被用于支援形势更加令人绝望的地面战局。

被摧毁在机场上的苏军雅克轰炸机,后方还有同时被摧毁的伊-16战斗机和斯勃轰炸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1

  “巴巴罗萨行动”给德国空军提供了一个在广阔战区内践行其空战军事学说的机会。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德军严格按照其军事学说来组织战斗,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1941年的战局中,当苏联工业中心进入德军轰炸机的航程后,德国空军先后轰炸了莫斯科、图拉、列宁格勒甚至斯大林格勒市的工厂。1942年和1943年的空袭目标包括位于高尔基市的苏联坦克工厂、位于雅罗斯拉夫尔的合成橡胶工厂、位于萨拉托夫的炼油厂,甚至包括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巨型坦克工厂。
  与大不列颠不同的是,苏联的工业复合体是些庞大的、易受攻击的目标。对同盟国来说,幸运的是,德国空军的飞机尚不足以执行空袭苏联腹地工业中心的任务:德国缺少相关的资源,不足以维持一场针对苏联工业的战略作战。德国空军的情报机构知道乌拉尔地区苏联工业复合体的位置和产能,特别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那些,但德军基本没有航程能飞抵这些目标且载弹量足够大的轰炸机。在战争的这个时间点上,纳粹德国工业基础的限制令其无法打造一支战略空军。生产优先权已被赋予了执行对地支援和国土防空任务的飞机。

侵苏战争初期,被德军炸得千疮百孔的基辅市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2

  从多个方面来看,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空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命运可视为其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空军发现其也被“撕扯”得越来越四分五裂。德国空军的领导者们认识到了支援大西洋战役的必要性,这也有些许战略方面的考量,即对英伦三岛发动“饥饿攻势”,并迟滞美国人的战争准备活动。不过,海上作战的优先权始终是次于地面战争的。德国是个大陆性质的欧洲列强,其空军的组织和作战优先权反映的是国家整体的战略需求。的确,德国空军与先前的海军打击联队结成了有效的统一战线,后者在作战方面受德国海军控制。
  在北非及东线战场上,德国陆军将德国空军作为“飞行炮兵”来使用。在斯大林格勒和突尼斯战役中,德军的空中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空运行动,但在扭转战局方面收效甚微,且损失了数目庞大的飞机和宝贵的、难以替代的飞行员及空勤人员。希特勒还想让德国空军保卫法国、挪威和罗马尼亚免遭盟军的突然袭击,与此同时,德国空军各部队一直在使用战前设计的飞机去迎战越来越精密复杂、数量也越来越多的盟军飞机。无论何时,这种态势看上去都不会得到迅速的改观,因为德国空军的技术和采购部门已被颟顸无能的领导层和种种不重视的行为搞垮了。面对越来越壮大的来自西边的空中威胁,1942年时的德国空军依旧缺乏准备。

一大群美军第8航空队的B-17轰炸机正在飞向目标。“飞行堡垒”通过空袭德国境内的铁路编组站和封锁其他目标来达到阻断德军向前方输送燃料和其他补给品的目的  此时,战前的种种缺陷开始涌现出恶果了。在战争爆发时,德国空军维持着一支相当于一线兵力10%至25%的后备力量,具体数字取决于机型。这些飞机将用来取代和补充替换战损及消耗。1939至1941年间的连续征战已经掏空了这些储备兵力,当战争进入1942年时,德国空军发现其面对的未来毫无疑问是黯淡的。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3

走向灭亡
  对德国人来说,1943到1944这两年是“咬紧牙关”的两年。战败暂时还不会到来,但除非战略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否则同盟国一方注定会赢得战争。尽管在1939至1941年的战局中,德国空军让德国陆军在地面上获得了优势,并在1942年和1943年初迟滞了盟军的攻势,但盟军的空中力量现在已经主宰了天空。1944年夏同盟国相继发起的两场大规模攻势——英美盟军自诺曼底登陆后一路横扫法国,以及苏军发起的“巴格拉季昂”战役并消灭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都是在庞大空中机群的支援下进行的,这也让德军在白天进行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变得不可能,亦无法在盟军进攻的点上集结起大量打击兵力。
表3. 几场战役开始时德国空军投入的兵力

注:(1)表格中的数据仅为德军在此次战役中投入的兵力,并不包括此时其他战场上的德军力量。
(2)第三栏中的轰炸机包括普通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
(3)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各机种的投入数量尚不清楚。
(4)“大礼拜”攻势中德军投入的这约1200架飞机几乎全部是用于本土防空的战斗机。  德国空军灭亡的丧钟是由西方盟军的战略轰炸战役敲响的。在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轰炸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白天空袭下,德国空军被迫将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到本土开展防空作战。德国人在战争初期所享有的技术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他们的对手此时也拥有了数量上的优势。此时的空战越来越像是比拼产能和消耗的战争,在这方面德国根本无望与同盟国竞争,特别是美国。1944年2月,英美空军发起的“大礼拜”空中攻势协同一致地打击了德国空军的基地和飞机工厂,单是在空中就击落了约700架德军飞机,摧毁在地面上的更多。

被航空照相枪捕捉到的一架Me 210战斗机被击落前的最后时刻,时间是1944年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4

  当然了,德国空军的终极脆弱性体现在汽油储备上。1944年春,盟军对德国合成燃料工厂的轰炸战役粉碎了德国继续运用现代化机械化部队的能力——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空中。由于燃料供应逐渐告罄,德军的飞行员训练计划也一减再减,老飞行员们承受了越来越多的伤亡。无论是飞机还是空勤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德国空军都在走下坡路,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到1944年中期,德国空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被盟军全面压倒了,并被迫在劣势的技术条件和情报支持下战斗。新型防空武器、喷气式战斗机和火箭动力战斗机出现得太晚了,以至于无力抵挡盟军的空中狂潮。德军的雷达在技术上无力对抗盟军的反制措施。1944年12月,德国空军发起了“底板行动”,原本指望以此来再次与盟军达成某种力量上的“平衡”,却因为戈林的考虑欠妥而告吹。德军的本意是将盟军的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摧毁在地面上,以便为“阿登反击战”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不想却赔上了他们最后的飞行员和后备飞机力量,整场空中攻势执行得也非常糟糕。有经验的空勤人员的损失是如此惨重,以至于“底板行动”结束后,对德国空军来说,在一次战役中能出动十几架飞机都算得上是大规模行动了。

在突出部战役(即阿登反击战)中被击落的Fw 190战斗机  归根结底,纳粹德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可以认为是其缺少有能力的技术和战略领导层所致——戈林完全无法胜任长期规划工作,他建立的指挥高层充斥着矛盾重重的机构,他们没兴趣或很难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在1942年之前,技术需求部门和采购部门接受的领导非常糟糕,这让德军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里几乎是用与开战时相同的主力机型和装备打仗。如果德国空军的研发项目能在阻碍和竞争最小化的状态下推进的话,那么新型喷气式飞机和“秘密武器系统”原本可以在6个月之前出现。尽管如此,从根本上来说,德国空军的失败是由于它被要求去做的太多,但德国根本没有与整个世界为敌的资源。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5

原文所附材料一:天空中的“猎兵师”
  德国空军是空降作战的先行者。根据前文所述的德国军事学说,空降作战符合第二阶段的空中战役要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是唯一一支既控制着空中运输单位,又控制着他们所要空投的伞兵的空中力量。这样做的一大好处就是,就作战执行和空投目标而言,能让运输者和被运输者处在同一个“视角”上。这也可以解释,在二战期间,与其对手相比,为什么德国空军在确保精准空投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正准备执行任务的德国伞兵  对德军空降部队来说,不幸的是,根据德国空军的条令,空降部队需要在其目标的近乎正上方投下。空降部队司令库特•斯图登特(KurtStudent)大将也相信,在伞降/机降着陆时,应采取“油滴”式的进场方式。也就是说,他相信为数众多的小股伞兵可以极大地分散防御者的兵力(犹如水面上漂浮着的一个个油滴一般),这样德军空降部队只需出动不太多的兵力就可以迅速控制较大的区域。在1941年5月德军突袭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中,这种方式被证明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惨重的:尽管德军最后拿下了克里特岛,但岛上的英国-希腊抵抗者给德军突击部队造成了骇人听闻的伤亡。
  在德国空军看来,空降作战主要分两种类型:战术性的和战役性的。战术性空降是在战线前方50千米以内的距离内进行的,只需动用有限的部队,且只达成有限的目标。德军预期,一支战术性质的部队在伞降敌后并被“包围”后,在24小时之内即可被常规地面部队“解救”出来。1941年的希腊战役期间,对科林斯(Corinth)运河大桥的空降突击就是一次战术性的空降作战。战役性的空降作战要求在距离前线50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空降,投入的部队规模也较大,其所针对的是对战役胜利至关重要的目标。战役性空降部队预计在伞降敌后并被“包围”的48至72小时内被常规地面部队“解救”出来。德军在荷兰(1940年)和克里特岛(1941年)的空降行动就是按照战役性空降作战来规划的。

德军进行克里特岛空降作战的照片,可见有一架Ju 52运输机被击落  尽管德军并未提出关于战略性空降作战的条令条例,但斯图登特将军已经意识到,这种类型的作战在将来每一天都是有可能进行的。战略性空降作战针对的是位于敌人后方纵深、对赢得战争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参加战略性空降的作战部队有必要深入敌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96小时甚至更久)。尽管如此,德国空军的领导层认为,在没有真正的战略空运力量,同时没有发展一支机械化(起码也应该是摩托化)空降部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开展战略级别的空降作战的。在德军看来,摩托化(如果无法实现机械化的话)空降部队在1940年年底之前根本无法出现在现役战斗部队的序列之中。对克里特岛的突袭可以视为是一次战略性质的空降作战,因为预计要发起两栖登陆的部队被击退了,迫使德军空降部队只能凭一己之力拿下了这座岛屿。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6

原文所附材料二:德军的航空情报活动
  为了支援战斗活动,德国空军率先探索了如何运用航空侦察的方式获取情报。与德国军事学说中的其他部分类似,德国空军在组织航空侦察活动时也是分三种基本类型——战术性航空侦察、战役性航空侦察和战略性航空侦察。

德国空军Ju 86P型侦察机的高空增压座舱,取消了机首机枪  战术性航空侦察几乎全部用来支援陆军,其方式基本是在战术地幅(据前线不超过50千米)内通过目视直接观察并报告情况。战役区域内的侦察既包括对可能影响当前或未来军事行动的敌工事、机场和部队单位进行拍照,也包括直接目视侦察并报告战术地幅后方的敌军部队单位。战役区域内的侦察还包括对陆军推进轴线前方的情况进行侦察。
  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军吸取的一大教训是,需要将侦察结果尽可能快地反馈给地面指挥官,这样战术和战役侦察的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因此,德军的照相侦察情报主要依赖单视场摄影,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获取照片并进行分析。尽管这种做法加快了航空侦察情报的分发,但在后来的战争中,当同盟国方面开始广泛采取欺骗措施后,这种侦察方式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单视场摄影和“瞥一眼”式的照片判读方式太不精确了,难以发现盟军采取的种种伪装欺敌措施。

阿拉多Ar 234喷气式飞机,该机型曾深入英国上空开展侦察活动  战略性航空侦察则完全是德国空军的事。此类侦察活动针对的是敌人的工业和通信中心,旨在协助己方的战略规划活动,特别是轰炸战役。在德国空军中,战役性和战略性侦察任务由其远程侦察中队执行。不同于战术和战役层面的侦察行动,战略性的情报搜集活动依赖实体镜(立体)摄影,因此其照片判读员能够针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二战期间,德国空军真正意义上的(也是唯一的)战略侦察活动是在东线开展的,其针对的目标是苏联位于乌拉尔及其附近地区的工业力量。对德国人来说,不幸的是,无论是空军总司令戈林还是元首希特勒都不相信侦察的结果。他们也不接受得出的分析结论,即苏联的军火产能要超过德国。这种对真相的拒不接受给德国的战略规划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要知道,东线战场是二战期间德国最重要的一个战场。
  二战爆发前,德国空军还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无线电通信情报组织,该组织用来提供针对敌人空中活动的早期预警。无线电通信情报部队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式情报站,用于为指挥高层提供情报;机动式情报站,其被分配给各个航空队听候调遣。固定式情报站受“调查办公室”(Forschungsamt,纳粹德国的地下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组织)统辖,对外国的外交和战略通信开展截获和破译活动。战前,德国在此类行动中取得了若干不小的成功,监听了外国大使馆的电话线、海空军指挥网络及外交活动。
  机动式情报站被编组成团级单位,其典型的行动方式是跟随航空队司令部一起机动,工作地点也在后者附近。他们的破译活动限于层级较低的战术密码,但颇为擅长提供关于敌人空袭活动的提前预警。对同盟国来说,幸运的是,德国空军只在战略层面对无线电情报和照片情报进行综合,且直到1944年中期才在各个航空队司令部之间建立起一套探寻各种报告和分析资料之间相关性的体系,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7

原文所附材料三:纳粹德国空军的直升机
  德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吸取的一大教训就是,迅速机动和维持进攻的势头可以降低己方伤亡。在二战爆发前和战争期间的德军作战条令中,抓住主动权和维持进攻势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有可能会威胁并拖慢推进速度的因素都必须被清除。也就是说,对任何作战行动或战役而言,减少敌人的坚固据点数量,越过障碍并先于地面推进部队拿下关键地段是至关重要的目标。德军的战斗工兵被赋予了达成这些目标的任务。面对种种现实,如强大的敌人待在防护工事里、防御武器和火力日益增加等,再加上迅速穿越或突破障碍的需求,导致德军的战斗工兵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把研究精力集中到了如何更好地摧毁工事和高速运输上(后者是为了迅速、精确地将部队投送到目标上)。在20世纪20年代,这就意味着试验性质的摩托化运输工具、两栖车/艇、有动力登陆设备、高速冲锋舟和滑翔机。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上述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水翼船和直升机,不过使用目的仍然不变——在防御方能够做出反应之前,就将突击部队和装备投送到地面推进方向前方的远距离目标上。
  至于德国是否倾向于打造一支空中机动的突击力量(正如今天的各国陆军所做的那样),目前尚没有什么证据。不过,有证据表明德军工兵曾试图在军或集团军级部队组建某种类型的特种直升机运输单位,以便对战斗工兵进行支援。德国陆军的领导层也将直升机和旋翼机视为引人注目的战术侦察和通信联络飞行器。尽管如此,在1934年,当直升机研发工作的“赞助方”从德国陆军变为德国空军之后,德国陆军对空中机动作战学说的研究就停止了。

福克-沃尔夫公司为德军研制的Fw 61双旋翼直升机  起初,在对直升机的使用方式上,德国空军与德国陆军的想法几乎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航空部逐渐确信,固定翼飞机在侦察或攻击方面的表现优于直升机。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战术运输工具,相对于降落伞和滑翔机,直升机具备好几项优势: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与滑翔机相比,直升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且能提供高出不少的投送周转率。其次,直升机不需要机场,因此可以在靠近前线的前进基地使用。最后,在将负载空降到特定目标的精度方面,直升机与滑翔机相比不遑多让,这就可以将固定翼运输机“释放”出来,去执行更多的远距离运输任务。
  1934年,德国空军提出了其对直升机的初始需求,结果导致了世界上首款实用化直升机的诞生:福克-沃尔夫公司研制的Fw61直升机。作为一架采用双旋翼设计的直升机,Fw61于1936年6月26日首飞,且其试飞工作在国际上和德国国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有很多人前去观摩。该机型创造了多项直升机领域的高度和速度纪录,并启发了之后战争期间同盟国的直升机设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在Fw61项目推进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被应用到了世界上首款运兵直升机——福克-安吉利斯公司研制的Fa223“龙”(德语:Drache)式军用运输直升机身上。1938年提出的初始规范要求研制一架能运载700千克货物的直升机,尽管首架原型机于1939年8月在工厂下线,但由于发动机和旋翼机械系统的问题,导致测试计划被拖了一年之久。尽管如此,一俟测试工作开始,这架直升机的性能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龙”式直升机采用双旋翼设计,最多可运载4名士兵或2000千克货物。该机是一款兵员或货物运输直升机。倘若该机真的被用作这一用途的话,那么在那个年代,其将证实自身的性能,并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此,该机接受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测试和评估,且测试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张。在一次测试中,该机从一处河谷中运载着一门7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和弹药向海拔2000米高的预设阵地飞去。“龙”式直升机还被用来为山上的火炮阵地吊运弹药:它在执行这一任务时比一个下辖50匹骡子的运输连更快、更有效。在另一次验证飞行中,三架直升机往“敌”掩体后方机降了一个步兵班,步兵班安放炸药并摧毁了掩体。在后来的一次测试中,一架直升机运载着一台Fw190战斗机的发动机(1300千克重)飞行了32千米的距离。

福克-安吉利斯公司研制的Fa 223“龙”式军用运输直升机  上述测试工作的结果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德军在1942年8月就下令开展生产工作,并期望在1944年3月前达到每月1000架直升机的产能。不幸的是,盟军在1942年8月发起的一次轰炸摧毁了德国生产直升机的工厂,在此之前,由于原材料短缺导致工厂的建设工作被拖了好几个星期;而生产工作开始后,发动机短缺又对产能造成了阻碍。最终,只有有限几架直升机被生产了出来。6个月后,盟军又对德国的直升机工厂发起了第二次空袭,这彻底终结了德国的直升机生产活动。在此之前,德国总共只完工了12架直升机,饶是如此,盟军的第二次轰炸还是摧毁了德军大部分完工的直升机。最终,只有3架Fa223直升机幸存下来并被投入到了战争之中。
  二战期间,Fa223原本应当是一款非常显眼的运兵直升机,并能为德国提供一种在战术地幅内(距前线50千米以内)开展空中机动作战的手段。不幸的是,这款直升机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服役的:纳粹德国的资源已经被压榨到极限了。1943年,德国的飞机生产工作从进攻型飞机转向防御型飞机,同时德国空军也被迫在各条战线上挑战其对手日渐强大的空中力量。德国的空中优势将仅仅局限在东线战场一条窄窄的区域上空了,在敌人掌握有制空权的环境下动用“龙”式直升机无异于一种自杀行为。另外,关于德国空军将如何运用直升机也产生了不少有趣的猜测。有人认为,通过审视德军的“赫德里希行动”(OperationHedderich)和1940年对比利时埃本-埃美尔(Eben Emeal)要塞的突袭行动,可以一窥德军将如何使用他们的直升机。
  “龙”式直升机以一定数量入役的最有可能的时间是1943年初,而其首次战役性应用可能发生在“堡垒行动”,即1943年7月德军发起的库尔斯克攻势期间。假定直升机被分配给了装甲军,那么“龙”式直升机可能会被用于输送突击工兵,以攻击苏军的坚固据点和夺取关键的道路交叉口——在地面部队的主要推进轴线前方。德军的直升机还有可能会被用来支援其“特种部队”的行动,如奥托•斯科尔兹内的突击队。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假如德军真成立过一支直升机部队的话,其究竟会如何加快空中机动作战这种战斗形态的发展。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8

原文附表一: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战斗机概况

注:(1)这里的“作战速度”是飞机的最大作战飞行速度,即飞机无炸弹负载且以最经济的巡航速度飞行时所获得的速度。
(2)挂载可抛式副油箱时的航程。
(3)Bf 109T-1战斗机是为“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研制的舰载机,但从未正式投入使用。

万磁王 发表于 2019-8-26 09:00:19

原文附表二: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机概况

注:(1)这里的“作战速度”是飞机的最大作战飞行速度,即炸弹已投下且以最经济的巡航速度飞行时所获得的速度。
(2)部分轰炸机的航程为挂载可抛式副油箱时的航程。
(3)He 277是亨克尔公司与He177轰炸机平行研发的重型轰炸机,采用四发设计,减轻了机体结构重量。该款轰炸机满足了1937年提出的任务需求——在恩斯特•乌德特加上“能以60度角进行俯冲”这一要求之前。He277是一款水平轰炸机。
(4)Ju 87C-1是为“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研制的舰载机,但从未正式投入使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纳粹德国空军覆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