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鼬鼠”
北越防空系统中最可怕的武器就是苏制SA-2防空导弹,它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军用SA-2导弹一举击落了执行“穿越”任务的中情局U-2高空侦察机,生俘飞行员佛朗西斯.格里.鲍尔斯。接着SA-2以势不可挡之势接连在古巴和中国上空击落6架U-2高空侦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U-2杀手”。
越南的SA-2导弹阵地 但真正让SA-2名扬天下的还是它在越南战场的出色表现。对于美国战斗机飞行员而言SA-2导弹就是场可怕的噩梦:它的射程可以达到17英里,这让“野鼬鼠”在射程上处于明显劣势。对此Thorsness有切身体会:“百舌鸟导弹的最佳设计距离是7英里,我们的机群常常在距离对方阵地10英里的地方就会受到对方猛烈火力压制。后来我和Harry自创了一套新战术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爬升到35000英尺并打开加力燃烧室;然后把机头向上拉起到45度角——这已经是导致飞机失速的极限了;最后发射导弹。如果做得好的话我们发射的“百舌鸟”可以击毁35英里外的敌方雷达。值得高兴的是这种战术第一次尝试就取得成功。”
SA-2设计初衷就是打击高空高速目标,所以呆在高空非常危险。但“野鼬鼠”们可以通过剧烈机动来摆脱对方跟踪,尤其是高速垂直俯冲到低空,所以“冲下去!”是“野鼬鼠”飞行员最常用的口头禅。不幸的是如此一来,他们又会落入地面高射炮的杀伤范围里,结果就是整个越战中被高炮击落的飞机远远多于被SA-2导弹击落的飞机。
“野鼬鼠”飞行员经常看到这种在空中飞行的“电线杆” SA-2防空导弹在越南的首次亮相是在1965年4月,当年6月首次击落一架F-4C“鬼怪”战斗机,接着又连续击落击伤多架美机。当时SA-2导弹主要部署在越南河内、海防市周边,美军对SA-2的态度很明确:为了维持空中优势,哪里有萨姆阵地,就派“野鼬鼠”去那扫荡。所以所有的反辐射任务都要冒险深入敌纵深地带。对于那些部署了高射炮但没有萨姆导弹的地区,“野鼬鼠”根本不屑一顾。
美国空军在决定让哪种战斗机承担这种危险任务上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最初选择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但后来发现它不但体积狭小,难以装下必需的电子对抗设备,而且它的航程、最大时速也跟不上突击编队的要求;F-4“鬼怪”战斗机整体性能好,但刚装备部队,让它承担这样危险的任务有点浪费,最后终于看中双座型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虽说“雷公”的体积庞大笨重,低空机动性很差,但它坚固皮实,航程、时速都能满足要求,适合进行低空高速突防,庞大的机体和巨大的载弹量恰好能装下必需的电子对抗设备和各种机载武器。
1965 年 12 月 22 日,F-100F 58-1226 野鼬鼠首开摧毁萨姆导弹之纪录 1966年6月,F-105F开始了自己的首次“野鼬鼠”之旅。与普通“雷公”相比,“野鼬鼠”除了携带“百舌鸟”反辐射导弹、集束炸弹和“加特林”航炮之外还携带了雷达定位与告警系统、导弹发射告警接收机。到1967年底,部分“野鼬鼠”已经升级到F-105G型标准。
在越南,每处SA-2防空导弹发射阵地由5-6个导弹发射架组成,每个发射架都安置在一个40英尺直径的圆形射击掩体里,它们彼此以道路连接构成一个巨大的六角星形阵地;而“扇歌”制导雷达就像大脑一样躲藏在阵地正中央的掩体里。
遭遇集束炸弹覆盖的SA-2阵地,这种炸弹能对人员造成严重杀伤 一旦“野鼬鼠”战机遭到“扇歌”雷达的无线电波束照射,飞行员的头盔耳机里就会听到尖锐的啸叫声,这就是有名的“响尾蛇啸叫”(有时也被称为“萨姆啸叫”)。
“你除了能听到它还能在一个小屏幕里看到它。”这段经历在Thorsness的脑海里仍旧很清晰:“在Harry的座舱面板上有为额外安装的电子信号示波器和输入界面。我的面板上也有个示波器,就在面板右上角位置,大概3英寸见方。当你听到那种啸叫的时候,你同时也能在示波器正中央看到一个不断增强的尖峰信号。”
F-105F 前座面板右上角的SAM威胁告警显示器 “示波器显示屏上有三个同心圆,我们常常用一档、二档或三档来形容敌方雷达信号强度。如果达到三档水平,那意味着信号已经非常强到必须严肃对待的地步——这可不是闹着玩;如果信号越来越强,开始超过三档,你就会看到信号不断增强增大,达到示波器屏幕边缘,然后溢出屏幕;如果在示波器里同时看到几个信号出现,而且同时增强的话,我们会自嘲:看,屏幕长头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