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巨无霸——波音XB-15、道格拉斯XB-19试验重型轰炸机...
美利坚巨无霸——波音XB-15、道格拉斯XB-19试验重型轰炸机小传作者:DOUGRAM
众所周知,美国空军是当今世界最为强大的空中力量,其独步天下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令许多国家既羡慕又害怕。但在创建之初,美国对空中力量的运用却非常保守,发展战略空军被军内强大的守旧势力视为异端邪说,战略空军的支持者们备受排挤,如以大力倡导发展以战略轰炸机为骨干的战略空军著称的比利•米切尔将军便因此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军旅生涯。
米切尔退役后,战略空军在陆航高层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而美国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再未尝试过制造远程轰炸机。但米切尔的理论却在大批年轻的陆航军官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并最终成为美国战略空军在二战期间飞速发展的火种。
比利•米切尔将军,著名的B-25“米切尔”轰炸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航空的“黄金时代”,航空技术以一日千里的势头迅猛发展,大型水上飞机往来于大西洋两岸,飞行距离记录被打破常常成为各大报章的头条新闻。而在这一时期,远程轰炸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真正促使美国人发展重型轰炸机的却是苏联人。1929年9至10月,一架苏制图波列夫TB-1(ANT-4)轰炸机在环球飞行期间飞越了美国本土,引发了不少美国人的关注,但该机体型仅比美国当时使用的“基尔斯顿”轰炸机略大一点。但四年后,它的姐妹机却以一种全新的外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莫斯科飞到纽约的图波列夫TB-1“Strana Sovyetov”号
1933年7月3日,苏联的TB-4(ANT-16)轰炸机完成首飞,这架巨型飞机的翼展高达54米,几乎是“基尔斯顿”的两倍。尽管它的航程并未比TB-1提高多少——几乎与“基尔斯顿”相同——这一事实当时无人知晓。关注此事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苏联轰炸机不仅体型达美国飞机的两倍,而且都采用了先进的全金属悬臂单翼设计,而当时美国仍在使用帆布蒙皮结构的双翼机。
巨无霸怪物——TB-4(ANT-16)轰炸机
苏联重型轰炸机的出现,以及美国轰炸机在技术上处于落后状态的事实使美国人备受刺激。即使是美国陆军内以保守著称的元老级人物也坐不住了,要求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美国陆航在30年代初装备的基尔斯顿B-5轰炸机 对美国而言,这正是发展重型轰炸机最好契机。位于俄亥俄州代顿附近莱特基地的美国陆航器材分部这时才开始认真考虑发展米切尔在10多年前所极力倡导的机型。
“工程A”
最后在1934年春季,华盛顿方面终于批准进行重型轰炸机的研制,陆航器材分部奉命秘密开展重型轰炸机的可行性研究。新计划被官方冠以一个相当隐晦的代号——“工程A”。
4月14日,器材分布主管康格•普拉特将军在“工程A”名下拟定了题为《适合军事用途的远程飞机》的正式需求文件。10天之后,当普拉特打开当天的晨报,一条令他震惊的消息映入眼帘。4月24日,苏联推出了当时最大的飞机,即由图波列夫主持设计的ANT-20,也就是曾名噪一时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号,该机是为庆祝这位苏联著名作家首部作品问世40周年专门制造,制造经费来自社会捐助。ANT-20的翼展长达64米,令所有同时代飞机相形见绌。这架拥有8台发动机的空中巨兽是一个飞行宣传站,机内设有厨房、电影放映室和印刷厂。由于体型太大,当时没有机库能容纳“马克西姆•高尔基”号。
让美国震惊的图波列夫ANT-20
与此同时,美国的飞机制造商们收到了陆航发来的秘密需求文件,他们很快意识到军方提出的“远程”要求并不简单,要满足这一要求,新飞机的最大航程起码要达到8050千米(5000英里)。
“马克西姆•高尔基”号的出现令美国人的计划变得更为急迫,但当时外界并不知道,“工程A”的航程要求是苏联大飞机航程的6倍。苏联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外界大大高估了ANT-20的实际性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当时美国飞机制造商研制的飞机的航程多为数百英里,要满足“工程A”的苛刻要求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不过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公司和巴尔的摩的格仑•L•马丁公司的方案看来还是有望实现军方的设计目标。
5月14日,普拉特将军在莱特基地与波音公司总裁克莱门特•“克莱尔”•埃格特维德及马丁公司代表范•杜森就“工程A”举行了会谈。后来在二战对美国战略空军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杰克”•哈蒙上校和普拉特出席了会议,他在会上强调了飞机的总重为27216千克,并解释了5000英里航程的必要性:可使美国轰炸机从本土基地起飞对阿拉斯加、夏威夷及巴拿马运河区展开支援。
普拉特要求埃格特维德和杜森在6月中旬提交各自的设计方案。尽管两家公司从没有制造四发飞机的经验,但均进行过这类飞机的设计,而且其下的工程师们也很清楚制造大飞机的技术细节。波音的294型和马丁的145型被军方分别命名为XB-15和XB-16。两机的动力装置同为1000马力的艾里森V-1710-3直列发动机。
波音294型外形草图,依稀能看见以后B-17的轮廓
波音294型是一种传统布局的全金属单翼机,发动机全部位于机翼前缘。马丁145型则采用了少见的双尾撑双舵布局,机翼内外侧的两台发动机分别装在机翼前缘和后缘,驱动拉进和推进螺旋桨。马丁的方案同时还配备了当时还不多见的前三点式起落架。马丁的方案不论体型和重量均在波音之上,翼展和总重达到52.7米和45360千克,波音294型的这两个数字仅为45.4米和29500千克。两架飞机的体积均小于“马克西姆•高尔基”号,但已经是美国设计过最大的飞机。
马丁145型的布局大胆出位,也许就是被淘汰的原因
在对两家公司的方案审查后,马丁145型被淘汰出局。不过马丁公司将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在其他项目中,成功研制出了PB2M-1“火星”大型水上飞机,这架翼展长达61米的飞机是二战美国使用过的最大飞机。
PB2M-1“火星”大型水上飞机 1934年6月28日——“马克西姆•高尔基”号成功首飞11天后——器材分部与波音正式签约,向后者定购一架XB-15,这也是美国继20年代初“巴灵”轰炸机后首次涉足重型轰炸机研制。项目经理杰克•基尔斯特拉随后带领一个小组投入这项耗时三年、用去670000工时的工作之中。
巧合的是,294型项目的部分参加人员对图波列夫大型飞机设计有些了解。5年之前,TB-1进行环球飞行时,是以水上飞机的状态从西伯利亚起飞飞越阿拉斯加的,当它在1929年10月中旬抵达西雅图时,需要将浮筒换为机轮,以适应飞越北美大陆的要求。当时波音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水上飞机制造商,顺理成章的承接了这项工作。在对TB-1进行改装时,波音的工程师顺便对其结构做了一番研究,了解了图波列夫在设计TB-1时所应用的制造工艺。
1934年夏季,波音开始制造新的生产工具,294型的主要结构部件也相继完成。制造工作起初在波音的一号车间进行,但后来用驳船将机身通过杜瓦米塞河运往空间更大的二号车间装配。数年后,这间厂房承担了另一种重要机型的装配工作,那就是B-29“超级堡垒”。
“工程D”
在波音开工制造XB-15前,陆航器材分部就开始考虑研制更为先进的远程飞机。于是在1935年2月5日,陆航正式发布了“工程D”计划。与“工程A”相同,它的内容也是研制一种超远程作战飞机,但与明确规定了最大航程的“工程A”相比,它显得更为概念化。
“工程A”要求飞机的最大航程达到5000英里,而“工程D”的制定者表示起草这份需求文件是“为了通过研究未来飞机所能达到的最大航程来促进军用航空的发展。”换句话说。这项研究计划就是鼓励制造商尽一切努力来提高飞机的性能。
如同先前的“工程A”,这次也有两家公司应标。一家是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当时整逐渐成为美国商用飞机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但从未从事过大型飞机的制造。
道格拉斯的XBLR-2早期方案,采用三垂尾布局
另一家投标的企业是位于康涅狄格州斯塔福德的西科尔斯基航空公司,它由俄罗斯航空先驱伊戈尔•西科尔斯基创办。早在沙皇俄国时代,西科尔斯基便开始从事飞机的研制与制造,其中最为显著的成就当属在一战前夕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四发轰炸机“伊利亚•穆罗维茨”号,该机在一战中曾多次出动轰炸德军,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沙皇在二月革命被推翻后,西科尔斯基移居美国,并开办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飞机公司,在二、三十年代以制造大型水上客机闻名。
西科尔斯基XBLR-3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