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3-8-18 13:43:03
狂风IDS与歼轰-7的比较
狂风在设计思想上与歼轰-7的比较
狂风IDS是西欧为建立独立空中打击力量所发展的新装备的组成部分,作为远程攻击机的狂风IDS是与较小的“美洲虎”战术攻击机配套发展,用途是在欧洲爆发的大规模常规战争中对华约纵深的机场等重要目标进行打击。北约国家依靠欧洲自行发展的狂风IDS、“美洲虎”和美国驻欧空军部队的A-10和F-111,可以在武装直升机和远程轰炸机之间形成连贯和系统的空中打击体系,能够在战争中利用多层次的密集空中火力阻塞和杀伤预想中华约庞大装甲兵集团的冲击。欧洲的北约部队在面对华约装甲兵团和航空兵集团全面突击时,“美洲虎”、A-10可以用来担负在近距支援时攻击装甲兵集团的任务,而狂风IDS则侧重于突击敌方纵深的重点目标和桥梁、机场。挂载BL755和JP233、MW-1撒布器的狂风IDS是北约在冷战期间最好的机场封锁武器,狂风IDS在海湾战争中对伊拉克机场的攻击中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采用低空突防手段的狂风IDS在突防作战效果上却证明了其设计上的成功。
在各个航空强国都竟相开展了对战斗轰炸机研制工作的时候,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处在“文革”所造成了混乱之中,落后的基础研究和制造技术给中国航空兵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空军和航空科学技术人员虽然处在这个不利的条件下,但是始终还在对中国空军作战力量的发展而进行着努力。我国独立研制的被称为轰-7的超音速轰炸机的模型在1988年的国外航空展上首次展出,被命名为FBC-1的出口型战斗轰炸机又经过10年以后,终于以实机的形式出现在珠海航空航天展。FBC-1的国内装备型歼轰-7在FBC-1首次在珠海航空航天展露面之前,就已经小批量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试用,在1999年10月1日的50年国庆阅兵空中编队里,由6架歼轰-7组成的战斗轰炸机编队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军队已经装备了第一种国产现代化战斗轰炸机。歼轰-7的装备填补了我国航空武器型号的空白,使中国军队的空中武器系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我国空中武装力量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转化。
歼轰-7是我国的第一种国产现代化战斗轰炸机 歼轰-7最初是空军为了替代落后的轰-5所发展的超音速轻型轰炸机,从歼轰-7最初被给予轰-7的编号就可以看出空军对项目的观点,空军和海军在轰-7发展过程中发现超音速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之间的界限很小,因此在项目发展后期将作为轰炸机提出的轰-7项目调整为歼轰-7战斗轰炸机,编号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歼轰-7在设计上下接强-5和上接轰-6的装备要求。歼轰-7在设计中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纵深突防能力,可以对敌防御纵深的点、面目标和海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的先进机种。歼轰-7提出时所设想的攻击目前同样是前苏联庞大的机械化兵团,单纯从作战目标的角度上可以说歼轰-7和狂风IDS几乎是相同的。歼轰-7虽然在技术类型上属于强调对地攻击的战斗轰炸机,但是与同类的F-111、苏-24相比较还有所不同,苏-24和F-111因为飞机过重,机动性能较差,基本上不具备空中防御的能力,过于单一的用途使苏-24和F-111与歼轰-7和狂风在战术和使用特点上有一定的区别。我国的歼轰-7在规格和性能特点上更加类似于狂风IDS,引进并合作生产狂风IDS在歼轰-7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里,还曾经一度成为取代歼轰-7研究发展计划的备用方案,由此也可以看出狂风与歼轰-7在战术定位和性能要求上确实比较接近。
狂风IDS在欧洲战场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战斗机的有效掩护,美国驻扎在欧洲的战斗机部队也可以用来给狂风IDS扫清空域,防御方担负防空任务的战斗机对狂风IDS的威胁并不明显,这就使狂风IDS只需要具备基本的自卫防空能力就可以满足需要。中国空军可以担负制空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力量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歼轰-7必须具备比较好的自卫防空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够负担必要的防空任务。歼轰-7虽然在设计上没有什么特色,采用的技术也不够先进,但是因为飞机的推重比较大,机动格斗性能确实比较好,基本上具备了和第二代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的能力,在加速性和爬升率方面也能够满足与第二战斗机作战的要求。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8-18 13:43:50
歼轰-7和狂风IDS各自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歼轰-7的发展过程远比狂风IDS漫长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基础条件上的差异,战斗轰炸机的作战能力除了飞机本身的飞行性能外,航空电子、火控导航、飞行控制与机载武器都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性能标准都会对战斗轰炸机的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歼轰-7目前与狂风IDS存在的最大差异就是因为装备时间的不同,当歼轰-7真正能够满足中国航空兵需要时狂风IDS已经接近退役。对于歼轰-7和狂风这两种战斗轰炸机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的技术战术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技术和战术条件下的同类飞机各自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对战斗轰炸机在21世纪的空中战场的地位进行基本的分析。
歼轰-7与狂风IDS这两种飞机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但是不同的技术基础和作战环境给这两种飞机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过程。按照基本的技术数据可以看出,歼轰-7的气动设计保守,在载弹量、电子设备和低空突防能力上与狂风IDS有一定的差距,机载武器的性能和种类上存在的差距比飞机性能更加明显。歼轰-7因为受到国内航空技术的限制,虽然服役的时间比狂风IDS晚了14年,但是在综合作战性能上与狂风IDS基本型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参加海湾战争的改进型狂风IDS的差距更是十分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当歼轰-7在1994年开始小批量试生产的时候狂风IDS已经停止了生产,基础基础的薄弱使歼轰-7并没有赶上战斗轰炸机发展的黄金时间。
歼轰-7的各种挂载方案 在中国和西方在上世纪80年代的接近时期里,我国曾经计划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飞机的方法,来改善空军作战飞机陈旧落后的问题,狂风IDS、F-16和幻影2000都曾经是候选的目标。这几个型号之间有所不同的是,F-16和幻影2000的引进计划并没有干扰国内的J-8II等型战斗机的发展,而狂风却在中国空军引进飞机的项目中预备取代歼轰-7的发展项目。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狂风IDS必然导致歼轰-7受到影响而下马。引进狂风IDS虽然可以比歼轰-7提前10年形成战斗力,但是因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在当时还只达到西方6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我国航空工业对狂风IDS采用的先进电子系统、变后掠翼装置、电传控制系统和先进航空动力都没有任何经验,引进狂风IDS后无法解决狂风IDS飞机及其配套系统的国产化,甚至维护和保养也不能够完全依靠国内的力量解决。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在80年代末期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后,西方的军事技术封锁将会使狂风IDS的国产化完全无法进行,已经采购的成品机也会很快因为备件无法保证而失去战斗力。这时候即使再开始重新研制歼轰-7,所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损失也将是十分惨重的,根据后来情况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军事决策单位将歼轰-7项目坚持下来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歼轰-7的发展有着很多的偶然因素,如果当时引进狂风IDS战斗轰炸机,那么歼轰-7的发展项目必然要半途而废,一个很有希望的机种就将失去在中国天空翱翔的机会。很多朋友认为歼轰-7首先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是空军不喜欢串列双座的战斗轰炸机,但是从空军曾经很认真的计划使用狂风IDS取代研制中的歼轰-7的事实来看,空军并不是排斥串列双座战斗轰炸机,而是歼轰-7本身的技术性能无法满足空军对战斗轰炸机的需要。歼轰-7刚刚开始服役的时候只有性能水平较差的机载火控雷达,根本没有机载地形跟踪雷达和类似功能的电子吊舱,这个缺陷就使歼轰-7虽然在设计上也是以低空高速突防作为标准,但是落后的航空电子设备使歼轰-7在当时根本不具备有效的低空突防作战能力,笨重而又缺乏突防能力的歼轰-7基本型根本无法满足空军的作战需要,这才是空军没有接受歼轰-7基本型的根本原因。歼轰-7基本型的电子设备虽然无法满足空军突防作战的要求,但是在背景干扰小又没有地面障碍物影响的海上却有较好的作战效果,而歼轰-7较大的有效载荷又可以满足海军航空兵对于导弹攻击机的战术需要,歼轰-7使用远射程的反舰导弹执行对舰攻击作战任务时不需要深入目标舰艇的防空火力范围,这也就能够从根本上回避歼轰-7突防能力差的缺陷,因此歼轰-7最初是作为海军导弹攻击机进入海军航空兵服役。
挂载反舰导弹的歼轰-7 中国国内的雷达和航空电子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步之后,已经有条件依靠国内的力量为歼轰-7改进型装备现代化的机载雷达,具备低空导航和地形跟踪功能的歼轰-7改进型真正的满足了空军对战斗轰炸机突防能力的要求,而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又使歼轰-7有效载荷大的优势得到了发挥。歼轰-7的改进型通过在航空电子技术和机载武器系统上的发展,已经可以满足中国空军对战斗轰炸机的技术和战术要求,歼轰-7的改进型也就得到中国空军的接受开始进入空军服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歼轰-7的时间比狂风IDS要晚14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上的差距恰恰是发展一代作战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当中国航空兵的歼轰-7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时候,不但国外F-111、狂风和苏-24已经大都处于被新机型取代前的准备阶段(美国空军的F-111已经被F-15E取代,EF2000和苏-34是发展也已经达到交付前的试验阶段),中国空军也已经得到比歼轰-7综合战斗力有明显优势的苏-30MKK。歼轰-7与上世纪末期国外发展和装备的多用途战斗机的性能差距非常明显,因此中国航空兵大规模装备歼轰-7和歼轰-7A并不是因为歼轰-7有什么特殊的优势,而是因为国内的航空生产条件无法向空军提供更好的飞机,依靠引进的苏-30MKK在数量上不能满足航空战术打击力量发展的需要,所以歼轰-7的生产主要就是填补苏-30MKK在装备规模上所存在的不足。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8-18 13:44:47
不是结局的结束
狂风战斗轰炸机目前仍然是西欧国家主要的地面攻击机,装备狂风的几个国家都准备在接受EF2000后就逐渐将现役的狂风退役,退役狂风并不是说狂风在设计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战争的要求,而是狂风因原设计因素导致的用途单一的缺陷影响到了飞机的效费比,装备狂风的西欧几国的军费投入难以在装备EF2000之后,很难在经济上保证继续维持狂风这种大型战斗轰炸机的需要。使用狂风的欧洲国家(以英国和德国为主)从海湾战争后开始对狂风IDS和ADV进行技术改进,狂风IDS的改进集中在采用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来提高精确打击能力,而狂风ADV(F3)则通过用装备主动雷达制导的AIM-120C5来加强远程对空打击力量。狂风IDS现在已经成为能够使用各种战术导弹和制导炸弹的先进攻击机,但是狂风IDS的改进并没有对飞机的结构和动力进行大幅度的改进,其目的也只是通过改进使狂风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更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在EF2000大规模形成战斗力前保持战斗力的目标,狂风IDS所进行的改进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狂风被EF2000所替代的局面。
最先被台风取代的是英国的狂风ADV EF2000毫无疑问是比狂风更加先进和用途更加广泛的作战飞机,但是相对于以超音速空战为主要设计要求的EF2000来说,已经装备很长时间的狂风在对地攻击能力上仍然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狂风具备更好的突防能力、载弹量、内部空间和作战半径,飞机的结构设计也更加坚固,可以用来进行升级改造的内部空间也EF2000更加充足。狂风是以应对全面世界大的要求为基础开发的攻击机,当苏联的解体使曾经庞大的苏联红军土崩瓦解的现在,继续维持狂风的实际价值已经无法抵消在经济上所承受的压力。冷战的结束不但使全球军事技术的发展速度放缓,而且军费投入的降低也使很多国家开始放弃冷战期间所开发的先进装备,美国海军F-14被F/A-18E/F取代就是经济战胜技术的典型代表,而EF2000和阵风在削减采购数量的同时提高多用途作战能力,同样也证明了专用作战飞机在冷战后的现在已经不再受到欢迎。
狂风作为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高性能军用飞机的发展过程,在参加研制的不同国家间关系处理方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狂风在研制中有效的协调了不同国家对飞机的不同需求,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不同需求目标所产生的分歧,都为欧洲联合开发EFA战斗机提供了成功的管理体系和经验。狂风的成功直接促进了欧洲战斗机项目的提出后最终发展,没有狂风这样复杂的飞机研制项目最终取得的成功,在欧洲战斗机研制遇到问题时也就没有协调各方关系的基础,英国和德国在EF2000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没有对项目造成破坏,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狂风给欧洲战斗机的参与国提供的信心。狂风的成功是促进欧洲联合开发EF2000的基础保证,也正是因为EF2000的服役而给狂风的未来拉响了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