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工 发表于 2017-12-8 16:14:07

中国航发与配套企业签约 临港打造"动力之都"

作者:黄尖尖
来源:两机动力控制



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坐落着上海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临港地区。在蓝天大海之间,“中国航发”四个红色大字显得格外耀眼,这里是大飞机“心脏”的生产基地。

日前,中国航发商发制造与临港管委会及5家飞机发动机制造的配套企业签订了上海临港地区航空发动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以飞机发动机为核心的航空产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集聚。未来,为国产大飞机装配“中国心”的梦想将在临港实现。


飞机发动机“皇冠上的明珠”

去年年底,商发公司某项目型号装配进入攻坚阶段,就缺一个涡轮叶片,用传统的技术无法完成生产。商发找到了位于西安的一家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在最后时刻完成了这“救命的一关”。

“如果说发动机是工业上的皇冠,涡轮叶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西安光机所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小君介绍,在发动机运行时,涡轮叶片要承受1800K高温,超出了正常金属叶片所能承受的最高1400K范围,如何让其不熔化?靠的是在叶片上的几百个0.3毫米的微小孔,让冷空气在叶片上形成空气膜,对叶片造成冷却效果。“这是飞机涡轮叶片上必须用到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国外一直对中国严密封锁。”


飞机发动机模型

作为掌握这项技术的西安光机所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在临港落户以后将更紧密地与商发在研发和生产上形成深度合作。“相比起优惠政策,我们来临港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商发在这里。”杨小君表示,在飞机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时期,紧密的交流非常重要。


产业集聚需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作为临港地区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龙头企业,早在2009年,承担国家大飞机专项发动机研制任务的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16月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原中航商发加入航发集团,更名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航发商发”。去年年底,商发公司与中国商飞签约,被确认为C919动力装置的国内独家供应商,但相关配套企业在临港还没有发展起来。

“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是由少数几个骨干企业,加上若干个配套企业组成的,单独一个发动机厂,形成不了一个产业。”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表示。

在商发公司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了用3D打印的燃油喷嘴等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出自国内3D行业的领先企业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总经理薛蕾告诉记者,3D打印可以实现非常复杂零件的加工,从而达到传统技术制作出来零件的所不能达到的性能,压缩发动机制造周期。


参会的飞机发动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代表

本次签约的上飞装备、交大公司、城林环保、中科微精以及西安铂力特,5家均是飞机发动机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签约后,这些企业将在围绕商发制造的5公里的范围内相继落户,从而使航空产业的产业链和规模大大延伸。


为国产装备配上“中国心”

大飞机用的航空发动机、远洋巨轮用的大功率柴油机、上汽荣威汽车发动机……如此多的发动机企业如今汇聚在临港,不是偶然现象。“临港开发之初,上海就确立了在此打造‘动力之都’的目标。去年,临港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六大承载区之一,更加有责任为国产装备配上‘中国心’。”顾长石表示。

自主研制各类发动机,挑战非同一般。在一个直径2米的发动机内,塞进1级风扇、3级增压器、10级压气机、1级燃烧室、2级高压涡轮和7级低压涡轮,同时发动机内部还要承受逾1600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40个大气压的高压,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全球具备完全独立研制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能力的只有美国(通用电气、普惠公司)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两个国家。

面对跨国企业的百年积累,中国发动机产业要想奋起直追,形成各项关键技术和产业生态的集聚是必由之路。“尽管引擎经济在上海已现雏形,但国产发动机产业要走的路还很长。”顾长石表示,未来上海临港将持续引进发动机上下游的企业,同时瞄准发动机共性技术开展攻关,助推“引擎经济”健康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航发与配套企业签约 临港打造"动力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