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08:54

从L-15B曝光看中航工业理念变化

作者:忘情
来自空翼

  在“五一”假期,中航工业集团给了广大军迷一个惊喜:在5月1日晚央视播出的《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中,数架L-15“猎鹰”高级教练机的LIFT构型(战斗入门型)——L-15B,作为节目现场的布景,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

5月1日晚,央视曝光的L-15B
5月1日晚,央视曝光的L-15B侧面照,可以清楚看到尾喷管,机头等处的变化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09:45

性能不俗
  需要指出的是,L-15是“猎鹰”的外销型号,而L-15B这个编号则是军迷给取的。在中航工业洪都集团未正式发布型号前,先姑且以此称之。
  从曝光的图片看,L-15B与厂房内的其他L-15AFT型相比,外观上有4点明显区别:机身加长,机头加宽;发动机拥有收敛扩散式尾喷管;垂尾顶端明显有电子战天线方舱;机鼻上方有增加了5条疑似IFF天线。

L-15B机鼻的敌我识别天线
AI-222K-25F涡扇发动机
AI-222K-25F的台架测试  采用收敛扩散式尾喷管,说明发动机增加了加力燃烧室,推力更大。结合2006年3月“猎鹰”01架首飞时洪都集团发布的官方宣传资料,便不难推测出该发动机是马达西奇公司出品的AI-222K-25F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4200千克。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09:58

  至于L-15B的其他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公开资料管中窥豹。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猎鹰”总师张弘在接受《兵工科技》杂志专谈时曾透露,“猎鹰”的LIFT构型加大了机身的容积,在机头位置配装了高性能的机载相控阵雷达,还对航电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各种航电系统集成和综合起来。在设计时还考虑了系统结构的简化,改善了系统精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等,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配装机载战术训练模拟系统,模拟各种飞行状态下的实战科目。
  为高级教练机配装相控阵雷达,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同样是源自于珠海航展的消息称,L-15B上装的是一部无源相扫相控阵雷达。平均发射功率为400瓦,拥有多种对空、对地模式,包括多普勒锐化、合成孔径成像等。对RCS为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可达75千米以上。对大中型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150千米以上。

L-15B机头雷达罩里的无源相控阵天线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0:09

  众所周知,无源相控阵雷达需要设计复杂的波导管路,因此内部噪声比有源的大得多,信号强弱能差两、三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对两条技术路线进行对比后,将主攻方向放在更为昂贵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上的原因。据外媒报道,中国新锐军机上配置的都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何有后发优势的“猎鹰”偏偏要走回头路呢?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因为“猎鹰”是高级教练机的底子,机头雷达罩直径只有550毫米左右。如此小的直径里,装不下太多的T∕R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功率就上不去。雷达发射功率低,探测能力就差。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有限空间里把功率做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就显出优势来了。另一方面,虽说据外媒报道,我国在T∕R组件工业化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几乎已将有源相控阵雷达做成了“白菜价”。但这个“白菜价”是相较于之前的“天价”而言的,论绝对价格仍不便宜。对于“猎鹰”而言,做教练机是行,当轻型攻击机或廉价战斗机是副业,在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性能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整机使用效费比,才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根本所在。
  根据洪都集团在珠海航展上公开的数据,L-15B机长12.44米,翼展9.48米,机高4.71米。最大起飞重量11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2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260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超过300米/秒,最大飞行可控迎角大于30度,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26度/秒。最小起飞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小起飞距离约300米,正常起飞距离600米,正常降落速度小220千米/小时,正常降落距离750米,最小降落距离400米左右,使用寿命大于10000小时(30年)。利益于加力发动机推力的提升,L-15B外挂点由此前的7个增加到了9个,最大外挂能力增加到3.5吨,并能使用多款精确制导弹药。

L-15B外挂点由此前的7个增加到了9个,最大外挂能力增加到3.5吨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0:21

  从性能指标上来,L-15B不仅是一种非常先进的三代高教,而且具备了超视距空战和精确对地打击能力。部分指标即使是在三代战机中,也属于皎皎者。

L-15的座舱仪表布局
L-15B不仅是一种非常先进的三代高教,而且具备了超视距空战和精确对地打击能力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0:34

顺应市场
  商场上有句话:产品好不好,客户说了算;成功不成功,关键看销量。这个道理放到军工界也同样适用。从2001年,“猎鹰”的前身“飞狮”概念模型亮相于新加坡航展,到2006年“猎鹰”01架首飞,再到2010年L-15B原型机首发,十余年光景,“猎鹰”项目一路走来,殊为不易。现如今,“猎鹰”的国内自用型已获得了“教练10”的军方编号,并获得了批量订单。而在外销市场上,据公开报道,L-15已拥有了赞比亚和委内瑞拉两个海外客户。还有更多的客户正在与中航工业洽谈引进事宜。

赞比亚空军的L-15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0:48

  从当初的一路坎坷,到如今的修成正果,笔者窃以为个中关键不在技术提升,而在于理念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军工系统,既缺乏市场意识,又鲜有竞争压力。加之供需双方别无选择,时间一长,难免会滋生一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弊病。而一旦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初涉商海的企业又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乐衷于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推销给客户,而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量身订制”的产品。



2010年首飞的L-15项目06号原型机,不同于前5架,该机是L-15LIFT原型机,即L-15B原型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1:01

  在这方面,洪都集团如今就做得相当不错。就拿外销的L-15来说吧。按洪都集团原先的设想,L-15A应该是AJT构型,即高级教练型。该型号装备非加力发动机,不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但据外媒报道,L-15的首个海外用户赞比亚于2014年订购的L-15A,却是在AJ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FT型。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装备了一部由中航工业雷电院研发的SY-80A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天线直径为350毫米,平均发射功率80瓦,拥有多种对空对地探测模式。对RCS为2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最大探测距离30千米。

SY-80A型脉冲多普勒雷达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1:14

  装上这部雷达后,赞比亚订购的L-15A就从一款纯高级教练机,变成了既能进行日常训练,又能兼顾空中拦截、甚至进行有限对地打击的“迷你多用途战斗机”。该机的7个外挂点,外挂能力达3吨。这种机型虽然在大国空军里毫无生存空间,但对于赞比亚这种周边并无强敌,空军总规模才6000人,只有反暴乱需求的小国来说,却是够用了。

L-15B正面“素颜照”。直径550毫米的雷达罩、IFF(敌我识别)天线和垂尾上的电子战荚舱清晰可见,有效提高了L-15B的超视距空战和拦截能力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8-5 19:12:25

  对于L-15的第二个海外客户委内瑞拉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该国面积虽不大,但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4%,居南美第一。由于自已故总统查韦斯上台以来,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很僵,遭受禁运后,其空军原先装备的20余架F16A/B无法再使用,遂转向中俄寻求更新空军装备。在前阵子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时,石油收入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7成的委内瑞拉颇有“财大气粗”之势,青睐的是俄制苏-30战机。但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该国财力不济,养不起、用不起像苏-30这样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因此转而寻求效费比更佳的机型。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多用途能力的L-15B就脱颖而出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14年,委内瑞拉在考察了包括雅克-130在内的多种机型后,最终与中航工业洪都集团签订了购买24架L-15的合同,其中既包括L-15AJT构型,也包括数量不详的L-15B型。据网络媒体报道,5月1日当晚央视曝光的L-15B,就是为委内瑞拉生产的。考虑到我军在研武器从无“官泄”的先例,这种说法的可信度颇高。

L-15B配备了2台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技术源自乌克兰马达西奇AL-222-25F),据推测,单台加力推力可达4200千克

“岷山”加力涡扇发动机  L-15B能成功落户委内瑞拉,对该型号的后续拓展海外市场,甚至研发国内自用型,都大有助益。它之所以能击败技术成熟度更高的雅克-130,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其性能满足了委内瑞拉空军的多目标拦截、反舰,乃至超视距空战的需要,具备较高的效费比。其次是用户主战装备尽皆舶来品,因此对部件来源多样化带来的后果并不敏感。甚至由于装备规模小,该国对使用一些尚未通过鉴定,无法大批量稳定供应的关键部件也能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航工业灵活的结算方式,也在竞标的天平上加上了重重的一个砝码。
  无论是赞比亚,还是委内瑞拉,基本都靠出口资源换取外汇。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中航工业顺应市场需求,不但能提供出口信贷,而且还接受易货贸易。对客户来说,这堪称雪中送炭。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铜矿石还是石油,皆是国内急需的战略资源,算下来也不亏。而对于不缺资源,但却急需外汇平衡国际收支的俄罗斯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所以,顺应市场者笑到了最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L-15B曝光看中航工业理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