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支点,米格-35战斗机
作者:Armstrong来自空翼
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米格公司宣布其最新的米格-35战斗机将在2019年交付俄罗斯空天军,虽然米格-35未无缘本届巴黎航展上,但会出席7月的2017年莫斯科航展。
米格-35是著名战斗机米格-29的最新改型,也是俄罗斯空天军(RuASF)在2015年成立之后投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
2017年1月26日,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UAC)总裁尤里·斯柳萨正式公布了米格-35战斗机。UAC公司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特科夫和RSK米格公司首席试飞员米哈伊尔·贝利亚夫与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会议,汇报了米格-35项目的进展。一天后的1月27日,RSK米格公司在莫斯科卢霍维齐工厂举办了一场新机发布会,向媒体记者和来自30个国家的武官展示了米格-35。
米格公司发布会上的米格-35S单座型 米格公司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米格-35S 702号单座机,而双座的米格-35UB 712号则在附近机场进行飞行表演。这两架飞机都是米格-35预生产型,用于试飞和评估,702号在去年11月24日首飞,712号则在一星期后首飞。
进行飞行表演的米格-35UB 712号
一同展示的还有几架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米格-35机身,分别是没有安装翼面的机身、安装了全部翼面的机身,以及装配完毕等待涂装的完成品。
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米格-35机身
设计演变
在如今战斗机发展放缓的年代,能出现一种全新战斗机绝对是件轰动的大事,但米格-35显然不在此列。米格公司早在12年前就开始宣传米格-35这个编号了,在2005年的莫斯科航展上,米格宣布公司将自筹资金启动米格-35项目,目标直指印度的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招标。
米格公司在2007年初改装了一架米格-35D技术演示机,该机改装自米格-29M2 154号双座机,后者在2002-2006年期间对米格-29M的全新气动设计、先进座舱和新型航空电子系统进行了广泛测试。154号机在2006年安装并测试了OLS-UE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然后又测试了安装在右侧进气道下方的OLS-K光电吊舱。2007年初,该机又装上了“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米格-35D技术验证机对新型雷达进行了各种地面和飞行测试。
米格-35D技术验证机,改装自米格-29M2 154号机,机翼和边条尚未采用米格-29K的设计
随后米格-35D出现在了2007年的印度航展上展开宣传攻势。2008年10月底,该机的“甲虫”-AE装上全套收发模块后开始测试,雷达在各种模式下运行稳定,基本满足设计目标。
印度航展上的米格-35D。“甲虫”-AE相控阵雷达是米格-35的一大卖点,不过俄罗斯自用型米格-35却安装的是平板缝隙天线“甲虫”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 为了参加MMRCA的评估和竞争试飞,米格公司在2009年制造出两架米格-35原型机961号单座机和967号双座型,分别改装自一架米格-29K早期型和米格-29KUB 947号。2009年10月,两架米格-35原型机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其中包括高温和高原试飞。两架米格-35在斋沙默尔进行了外场测试,在拉贾斯坦邦沙漠进行了高温测试,在雷赫空军基地进行了高原测试,参加竞争的战斗机必须证明自己能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山区环境中安全起降。
米格-35 961号单座型原型机,由于机身的通用化,这架原型机已经全盘具有了米格-29K的结构特点
米格-35UB 967号双座型原型机,与米格-35D验证机相比具有米格-29K式样的大尺寸襟翼和边条下方扰流板。该机的雷达罩也与米格-35UB 712有所区别,因为后者安装的是“甲虫”平板缝隙雷达
边条下方扰流板成为新一代支点家族的标配,在低速大攻角下能对边条涡流的脱离位置进行控制,减少对垂尾的干扰
然后米格-35进入武器测试阶段。2010年4月,印度空军飞行员在俄罗斯参加了茹科夫斯基测试基地和阿赫图宾斯克试飞中心进行的“甲虫”-AE雷达的作战演示和米格-35实弹打靶,其中包括发射RVV-AE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投掷制导炸弹,所有武器都命中目标。印度飞行员向上级详细汇报了米格-35的操作情况,并对雷达的各种作战模式进行了特别测试。
印度飞行员测试米格-35D
米格-35的竞争对手是欧洲“台风”战斗机、波音F/A-18E/F“超级大黄蜂”、达索“阵风”、萨博JAS-39“鹰狮”和洛马F-16“战隼”。遗憾的是该机在2011年4月被淘汰出局。
虽然最后败给法国“阵风”战斗机,但米格公司并未放弃米格-35项目,又继续制造出两架原型机。其中,米格-35UB 747号双座型原型机在2011年12月24日首飞,米格-35S 741号单座型原型机在2012年2月3日首飞。米格公司的这两架原型机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航展上,试图获得出口订单。最后,俄罗斯国防部在2014年订购了两架米格-35预生产型,即米格-35S 702号和米格-35UB 712号。
米格-35UB 747号双座型原型机
俄罗斯空天军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上将在卢霍维齐的米格-35发布会上宣布,该机“将在未来几年中取代俄空天军的所有现役轻型战斗机”,等于是为米格-35的量产做出了保证。俄空天军计划等米格-35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试飞后下达一份30多架的订单。
发布会上的邦达列夫
米格-35是一种号称“4++”代的多用途战斗机,该机拥有改进的飞行性能、最新的俄制航空电子设备,以及种类繁多的空空和空面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和经典“支点”差不多,内部却是架完全不同的飞机。
与米格-29基本型相比,米格-35具有如下改进:
通过先进多频谱火控系统和武器,提高了战斗力。
通过放宽纵向静稳定度的气动布局、三通道四冗余数字线传飞控系统和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机动性。
通过加大内部和外部载油量和增加空中加油能力,增大了航程。
通过降低雷达和红外特征、最新的自卫套件、冗余飞机系统等,提高了生存能力。
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和设计解决方案,并集成系统健康监测和故障预测功能,提高了可靠性。
米格-35基本上可被视为米格-29K/KUB的陆基型,沿用了新一代米格-29K/KUB舰载舰载战斗机的机身结构,这种对米格-29机身的重大改进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米格-29 9-12基本型存在航程过短的缺陷,被戏称为“机场围墙保卫者”,所以米格设计局对米格-29的改进重点之一就放在了增加内油上。与9-12相比,米格-29K/KUB的内油增加1000升以上。这是通过重新设计进气口(改用类似苏-27的可收放进气口防异物格栅,取消了进气口盖板和边条辅助进气口)并在边条内增加油箱,重塑机身外形增加机背油箱,并增大“海狸尾”尾椎实现的。米格-35还改用了大尺寸单块式机尾减速板。
米格-35与米格-29的外形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