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7 13:35:37

  根据俄媒报道,苏-25SM在叙利亚实施作战行动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地面部队提供的目标定位,在自动导航轰炸模式下,以固定间隔,单机,双机对于预定地面目标实施连续轰炸。强击机群通常由2-4架苏25SM组成,每架外挂4-6枚100、250千克自由落体航弹或2-4枚500千克自由落体航弹,同时外挂2个PTB-800副油箱。强击机群在3,500至4,100米的“安全”高度,各机间隔100-200米,在敌军阵地上空盘旋。确定目标后,各机以1分钟的间隔,依次进入轰炸航线投弹。
  从2015年11月开始,苏-25SM开始执飞侦察-打击任务,即所谓的“自由狩猎”。执行这种任务时,苏-25SM通常外挂4个PTB-80副油箱以及2个S8火箭发射巢,以单机在指定区域上空徘徊2小时,发现地面零星目标后即发射火箭弹予以摧毁。

苏-25三机编队  2015年9月末至2016年3月,俄空天军在叙执行了9000余次战斗任务,其中有3500次是由10架苏-25SM和2架苏-25UB完成的。平均每架苏-25执行了近300次战斗任务。在最紧张的时候,苏-25SM甚至创造了1天出动10架次的记录,充分展示了该机型的皮实可靠。不过,这种皮实可靠,是苏-25的基本设计要求,是与生俱来的优点,并不是航电升级为苏-25SM后才获得的。苏-25SM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最多的,仍是老式的自由落体航弹。只有苏-25UB曾发射过为数不多的电视制导弹药。就轰炸效果而言,俄军方宣称的“命中率100%”,怕是评估标准与众不同的结果。而苏-25SM为躲避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手里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的打击,在安全无忧的中空投掷自由落体航弹这一战法,换作早期型的苏-25也一样胜任有余,完全显示不出其改进型航电系统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苏-25SM3去不去叙利亚战场,效果都一样。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7 13:35:52

廉颇老矣
  综上所述,苏-25SM3的技术进步,着实不像俄媒宣称的那么大。去不去叙利亚战场参战,也无碍大局。
  历经六年战火叙利亚战场,如今形势极度错综复杂,对阵的各方势力范围犬牙交错,战线模糊,而且还存在军民目标界限不清的问题。作为俄方打击目标的叙利亚各反对势力,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程度很低,非但无法组织起像样的诸兵种协同作战,就连稍微复杂点的技术兵器都无法有效运用。在防空力量方面,叙反对派能用的,也只有便携式地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了。设计初衷是在高烈度全面战争背景下,在敌方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下拥有强大生存能力的苏-25,被派到叙利亚战场对付比“乌合之众”强不到哪里去的杂色武器,看似牛刀杀鸡,实则非但显不出优势,而且效费比并不高。

完成出航准备的苏-25被拖往停机坪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7 13:36:06

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17-6-7 13:37 编辑

  因为苏-25为获得强大生存能力,在机体装甲方面付出了极大的重量代价。而这些装甲,在叙利亚战场上实施“中空轰炸”时,却成了完全无用的死重,还要为此付出额外油耗。如果省下这些装甲,将载荷用于增加油料和武器挂载,则苏-25活动半径,滞空时间和一次出去可打击目标数量都将有较大增长。更何况苏-25在安全的中空投掷无制导的普通航弹,其精度再高又能高到哪里去?为弥补轰炸精度的不足,苏-25SM使用的航弹口径颇大,所带来的附带损失也必定很大。由此产生的政治后果显然对俄罗斯不利。
  其实不仅仅是苏-25,俄方派驻叙利亚的苏-30SM、苏-34、苏24M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翻遍俄罗斯武器库,清一色都是为在中欧战场上与北约决战而研发的,真正适合叙利亚这样低烈度反恐战场的一款也没有。苏-25在其中还算是“矮子里拔高个”,效费比相对最高。

训练时,苏-25往往挂载小口径非制导航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7 13:37:04

  俄罗斯如今面临的困境,其他国家早就遇到过了,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总结近20年来的各种低强度作战的经验,类似美国“蝎子”之类的轻型战场支援机,比各种专业的强击机、战斗轰炸机能很好的满足反恐作战需要。即便是用教练机客串轻型攻击机,效费比也比苏-25要高。

鉴于作战飞机的价格越来越高,德事隆雅兰公司(Textron AirLand)推出了一种名叫“蝎子”的低成本攻击机试图遏制这种势头
巴西空军的三架A-29,近处两架是A-29A单座型,后座舱放的是附加油箱  不过,再怎么轻型、廉价的飞机,终归都是要人驾驶的。只要有人驾驶,维生系统、训练成本等费用一样也不能少。飞行员发生伤亡、被俘的风险依旧存在。因此,最适合反恐战场的,还是采购费相对便宜、皮实可靠、可维护性好、再出动速度快、使用费用低、滞空时间长,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精确制导弹药,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查打一体无人机。在中东反恐战场上,以“翼龙”系统、“彩虹”系列查打一体无人机大行其道,广受欢迎。相关国家不仅大批量引进成品,还豪掷重金引进生产线,并非没有缘由。因为查打一体无人机无需像苏-25那样付出装甲和飞行员维生系统的重量代价,也不怕万一被击落后付出飞行员生命的代价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后果。无论是滞空时间,还是出动强度,都不受飞行员生理极限的影响。机上配备的小型精确制导弹药,打击精度足够,附带损伤还小,用在低烈度战场上再合适不过。
  不过,俄罗斯方面对此虽心知肚明,但鉴于自身的经济和军工科研水平,至今仅有一款水平不高的“雄蜂”无人侦察机少量入股。至于研发“高大上”的查打一体无人机,对于时下的俄罗斯来说,无疑于“痴人说梦”。而直接引进外国查打一体无人机成品或生产技术,对于自视甚高的俄罗斯来说,心理上难以接受,经济上也不允许。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俄罗斯只能给老黄瓜反复刷几遍绿漆,让苏-25这位“老廉颇”依旧充当“中流砥柱”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苏-25SM3“新蛙足”能否如期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