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7:51

苏-24M SVP-24,“击剑手”的新生

作者:Armstrong
来自空翼

  苏-24“击剑手”是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术轰炸机,由于操纵和维护都很复杂,该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以来的飞行安全记录一直不佳,但不管怎样,苏-24M仍在俄罗斯空军、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以及全球至少6个国家的空军中服役。苏-24真正的优势是能在恶劣天气和夜间发动远程攻击,在100米低空以1000公里/小时的高速突袭,向目标投下致命的6吨弹药。

苏-24真正的优势是能在恶劣天气和夜间发动远程攻击,在100米低空以1000公里/小时的高速突袭,向目标投下致命的6吨弹药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8:39

  苏-24最初是作为F-111的对应机型研制的,两者具有类似的设计理念和航电套件。但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早期型“击剑手”存在诸多设计缺陷,根本无法实现设计目标,为此苏霍伊设计局进行了持续十年的全面改进,结果就是在80年代初开始服役的苏-24M“击剑手-D”。这种堪用的苏-24改进型一直持续生产到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并发展出专用的侦察型和电子战型。俄罗斯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继承了900架苏-24,目前仍有200多架现役,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接受了SVP-24导航/攻击套件升级,目前这种升级仍在缓慢进行中。

经过SVP-24升级的苏-24M在这里增加了卫星导航天线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8:54

从T6到苏-24
  苏-24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8月21日,当天苏维埃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通过一项决议,要求苏霍伊设计局为苏联前线空军研制一种能取代雅克-28和伊尔-28的新型战术轰炸机。对于苏霍伊来说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研发项目,苏联空军要求该机同时具备起降距离短、航程远、载弹量大的特点,还需配备复杂的导航/攻击套件进行低空全天候昼夜打击。要知道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还没有一种战术飞机具备低空地形跟踪全天候超音速飞行能力。这种具备核轰炸能力的新型战术轰炸机如能按计划在70年代初服役,将大大增强苏联前线空军的打击能力。
  为了满足军方苛刻的短距起降、超音速和低空性能要求,苏霍伊设计局在一架苏-15截击机的机身中塞入了4台升力发动机,改装出一架T-58VD升力发动机验证机。在验证了该设计具有可行后,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研制全尺寸三角翼原型机,正式编号是T-58M,不过其苏霍伊内部代号T6更为人所知。

T-58VD升力发动机验证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9:07

  1967年7月2日,苏霍伊试飞员弗拉基米尔·伊柳申驾驶T6-1原型机首飞。该机在试飞中的表现让人失望,设计过于复杂,机身超重,操控性不佳,这些问题都是在机身中强行塞入6台涡喷发动机导致的(机身中部安装4台科列索夫RD-36-35升力发动机,尾部安装两台图曼斯基R-27F2-300推进发动机)。很快,苏霍伊设计局放弃了不实用的升力发动机概念,唯一一架原型机T6-1被作为苏-24的导航/攻击套件测试机使用,拆除升力发动机并安装新的机鼻雷达罩,里面装上了全新的对地攻击和地形跟踪雷达。

T6-1原型机在试飞中的表现让人失望,设计过于复杂,机身超重,操控性不佳
T6-1三面图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9:26

  苏霍伊设计局接下来把目光转向可变几何(VG)机翼设计,可变翼能在飞行中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翼展和展弦比,解决短距起降和高速飞行的矛盾。此时可变翼的优点已经在苏霍伊苏-17战斗轰炸机和米高扬米格-23战斗机上得到了验证,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111战斗轰炸机同样采用可变翼设计。苏霍伊设计师奥列格·萨莫洛维奇在1967年巴黎航展对F-111A进行了近距离观察,获得了其可变翼设计特点的宝贵信息。
  新的T6-2I原型机的机翼由固定中央翼段和活动可变翼段组成,中央翼段又包括翼套和可变翼液压驱动机构,使可变翼段的后掠角能在16-69度之间变化,但在飞行中只能固定在其中四个角度:16度用于起降,35度用于巡航飞行,45度用于战斗机动,69度用于高速飞行。与三角翼相比,T6-2I的可变翼在最小后掠时能够大幅降低起降速度,从而满足苏联空军的短距起降要求。低空超音速飞行则是通过把机翼全后掠到69度实现的。

苏霍伊莫斯科实验工厂正在制造的一架苏-24原型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9:38

  当然可变翼布局也存在先天缺陷,如机翼转轴和复杂的液压驱动装置大幅增加了结构重量,而且机翼在不同后掠角度具有不同的稳定和操控特性。
  该机的可变翼具有全展长前缘缝翼、后缘襟翼和差动扰流板。低速滚转控制主要由扰流板提供,高速滚转控制主要依靠全动平尾差动,两种控制面进行联动以增强滚转操纵,翼面扰流板的最大后掠角限制是55度。

苏-24的机翼在飞行中只能固定在四个角度:16度用于起降,35度用于巡航飞行,45度用于战斗机动,69度用于高速飞行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49:50

  T6-2I沿用了T6-1的机身设计,截面呈矩形,进气道分列机身两侧,具有巨大的单垂尾,为了在高速飞行中获得足够的方向稳定性,机腹还布置了两个腹鳍。该机安装两台留里卡设计局的AL-21F-1涡喷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8.9吨。但由于T6-2I结构超重,AL-21F-1并不足以达到所需的起飞性能,所以留里卡开始为生产型研制AL-21F-3改进型,加力推力增加到11160千克,军用推力7800千克。
  T6-2I最大作战有效载弹量8吨,有8个外部挂架,并内置一门GSh-23-6六管23毫米机炮,备弹500发。

外翼段前缘有三段前缘缝翼,最大下偏27度,后缘则分布了两端双缝襟翼,最大下偏34度
低速滚转控制和降落时的升力卸载由襟翼前方的扰流板提供,最大上偏43度。外翼段没有副翼,由SPK-2-3液压致动器控制后掠角度。差动平尾可上下偏+11/-25度,方向舵可左右偏转+/-24度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50:03

致命试飞
  1970年1月17日,弗拉基米尔·伊柳申驾驶第一架可变翼原型机T6-2I进行了首飞,这架飞机由苏霍伊莫斯科实验工厂制造。不久后苏霍伊制造的另外两架原型机也开始试飞,设计局还制造了一架静力测试机。
  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从一开始就参加了T6项目,为试飞项目制造了一批预生产型机。在投入了4架原型机和13架预生产型机后,T6的试飞项目在1974年7月完成,涉及1800架次飞行,发射了30枚导弹,其中包括18枚Kh-28反辐射导弹和12枚R-55空空导弹。T6在试飞中损失惨重,坠毁了10架飞机,其中7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在后来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苏-24M/MR/MP的试飞评估中,苏霍伊又损失了4架测试飞机。

T6在试飞中损失惨重,坠毁了10架飞机,其中7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在后来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苏-24M/MR/MP的试飞评估中,苏霍伊又损失了4架测试飞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50:21

  由于当时正处于冷战高峰时期,苏联前线空军急需装备这种具有核轰炸能力的战术轰炸机来提高自己的打击能力,所以在国家试飞结束前,T6在1972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量产了。苏联空军在1973年接收了第一批生产型飞机,正式编号苏-24。这批飞机在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下线后就直飞利佩茨克第4战斗训练和机组人员换装中心,用于培训第一批苏-24教官。该中心还负责制定苏-24的作战和战术手册,以充分利用该机PNS-24“美洲狮”导航/攻击系统的能力。
  加里宁格勒附近谢尔尼亚霍夫斯克基地的第63轰炸机航空团的飞行员和导航员首先前往利佩茨克受训,1973年,该团成为首个装备苏-24的一线部队。

“击剑手”主要部署在苏联的西部地区。1982年,东德的苏军部队开始换装苏-24,这种飞机在这里一直驻扎到1993年  苏-24早期型在服役中饱受众多设计缺陷和可靠性问题的折磨,该机的航电、飞控和AL-21F-3发动机都存在严重问题。

苏-24安装两台留里卡-土星AL-21F3发动机,或有稍微区别的AL-21F3A/AL-21F3AT发动机。这种涡喷发动机设计局代号“产品89”

万磁王 发表于 2017-6-3 11:50:46

  苏-24早期型大致可分为三种,1-15批被北约命名为“击剑手-A”,具有独特的矩形横截面后机身;16-21批是“击剑手-B”,后机身变圆滑,并增大和抬高了垂尾根部的减速伞舱。22-27批是“击剑手-C”,升级任务航电套件并把进气口改成固定式以简化发动机控制。


从“击剑手-B”开始,苏-24的后机身变圆滑以降低机身阻力  虽然固定式进气口把“击剑手-C”的低空速度限制在了亚音速,但这降低了因发动机故障导致的事故率,很快所有“击剑手-A”和“击剑手-B”也把可调进气口锁死。为苏联空军制造的最后一架苏-24在1983年下线,新西伯利亚厂共生产了721架苏-24。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苏-24M SVP-24,“击剑手”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