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一号"卫星在美升空 西工担任QB50计划亚洲总协调单位
北京时间2017年4月18日23点11分,美国当地时间4月18日11点11分,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立方星作为欧盟QB50计划首批发射入轨的28颗卫星之一,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Atlas5)/天鹅座货运飞船(Cygnus)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这28颗卫星将在今后数天内随天鹅座货运飞船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并将在4月底通过国际空间站在轨释放部署。西工大自主研制的2U立方星“翱翔一号”卫星,也将成为首颗通过国际空间站释放的中国卫星!
西工大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实现一年内连续三次成功发射。
此次QB50计划中,西北工业大学不仅仅是简单地放一颗卫星,还担任计划的亚洲区唯一发起单位、亚洲区总协调单位,负责协调亚洲区各高校的项目进展情况。
西北工业大学随QB50计划发射的“翱翔一号”卫星,是在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的支持下、由航天学院周军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研制的。该卫星重约2.2kg,为标准2U(10cm×10cm×22.7cm)结构。西工大研制的“翱翔一号”上搭载的是离子与中性粒子质谱仪,用于开展低热层大气成分探测。
从功能上讲,卫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直观看到的卫星,称为“卫星平台”或“卫星总体”,另一部分是装在卫星平台上实现不同功能的载荷。普通的卫星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总体服从载荷”的原则,卫星的大小、内部构造等完全取决于载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功能的卫星在大小、形状、构造是完全不同的。
立方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用于大学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与教育的一种微纳卫星,其设计的理念为“载荷服从总体”。设计和制造都实行标准化,包括外形设计、内部构造以及配件接口、卡槽等均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标准的立方星采用1U架构,即体积为10cm×10cm×10cm。在此基础上,立方星可根据需求进行升级、扩增为“2U”“3U”甚至更大。
立方星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制造标准的统一,更有利于卫星在国际上的流通与合作使用。由于立方星的发射与制作成本一般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以内,和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大卫星相比成本低得多。同时,立方星具有功能密度大、研制周期短、入轨快的特点,通过组网形成星座,可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天、航空飞行器等的监测;也可应用于空间成像,通信,大气研究,生物学研究,新技术试验平台等方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