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站确定8个空间应用研究方向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顾问顾逸东透露了我国未来空间站的8个空间应用研究方向。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中央批准实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持续运行10年以上。空间站具备航天员直接参与科学活动、有效载荷量大、全球覆盖的中继星测控数传、上行运输和下行返回、天地大系统支持、压力舱内外不同试验环境等特殊优点,将成为我国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
由于国际空间站(ISS)或将于2024年退役,我国空间站可能成为21世纪30年代中以后国际上唯一在轨运行的近地轨道空间站。这是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机遇。
空间站这样一个国家重大工程,搞得好不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不能建好,用先进的技术把空间站建起来,然后可靠运行很长时间;另一方面是能不能用好,空间站上开展的空间科学研究,应当在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以及国际空间科学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目前,我国空间站确定了8个研究方向: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在空间站压力舱内安排了13个先进的科学实验室,称为科学实验柜,将开展生命、材料、流体、燃烧、基础物理等数百上千项成系列的空间科学实验研究。同时,在空间站舱外部署了一些重大科学研究设施,如多功能光学设施、正在论证的高能宇宙辐射和暗物质探测设施等。
为确保空间研究项目取得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产出,除按航天标准研制先进可靠的有效载荷外,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个空间项目都需要事先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事后对数据和实验样品的高水平分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