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实现超冷原子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理论,并在实验中成功验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团队主要完成了实验验证。他说,计算与模拟是现代科研的重要手段,但当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进入微观的量子领域,普通计算机就无法完成任务了,“模拟300个粒子的运动就需要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计算100万年”。这就需要量子计算机,“但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的发明还比较遥远,专门用于某一领域研究的量子模拟就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研究的焦点”。
超冷原子技术就被认为是最有望取得突破的路径之一。潘建伟解释,“超冷原子”就是把原子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然后“赋予”它们量子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效应——自旋轨道耦合,从而模拟或说“返真”量子世界的运动情况。
但该技术提出来的十几年中,物理学家们只能在一维空间实现这一目标。理论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刘雄军教授说:“很多有趣的现象,必须深入到二维空间才能观察到。”为此,刘雄军带领理论研究小组提出了“拉曼光晶格量子系统”,计算预测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可以实现超冷原子二维自旋轨道耦合。基于这一理论方案,潘建伟领导的实验小组成功构造了这一系统,实现了超冷原子二维自旋耦合,并能够较为精确地进行调控。潘建伟表示:“在超冷原子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走在国际最前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