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比 发表于 2016-7-19 09:55:13

新型核磁共振显微镜灵敏度提高一千倍

 据悉,荷兰莱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显微镜(NMR),比现有核磁共振显微镜灵敏度高一千倍,能在纳秒尺度观察到铜原子核的弛豫时间,有望为医学诊断和基础物理研究带来更好的观测仪器。

  该研究团队指出,为了测试新显微镜的灵敏度,研究人员在42毫开温度下对铜的原子核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做了检测,显示其灵敏度比目前世界最高纪录的核磁共振显微镜还高一千倍。

  研究人员解释说,原子核是带电的,并绕着它们的轴自旋,它们像微小的电磁体也会产生自己的磁场。如果膝盖受了伤,医生会通过磁共振仪(MRI)查看关节以确定出了什么问题。把膝盖放入均匀磁场中,原子核就会按轴排列指向相同方向。MRI随后发出特定的射频电波通过膝盖,使某些轴发生翻转,射频信号终止后,那些原子核会恢复过来。这些射频电波揭示了原子的位置,能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膝盖图像。

  磁共振仪是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应用。基于同样的原理,物理学家也能用这一技术研究基本物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弛豫时间”,即原子核恢复过来并提供大量有关物质属性信息的时间。

  研究人员指出,核磁共振显微镜为物理学家在原子水平研究物理过程背后的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比如,特殊系统在极冷条件下表现的奇怪行为。核磁共振技术的突破最终还会促进医疗用磁共振仪发展。如果用这项技术来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部,能达到分子水平,看到铁是怎样被固定在蛋白质里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型核磁共振显微镜灵敏度提高一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