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防空系统越来越多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目标测距和测高,这些数据对发射导弹或高炮射击来说至关重要。单兵激光制导防空导弹更是需要操作员持续照射目标。所以军用机需要在机身表面安装激光告警传感器来探测这种照射,机组在受到警报后必须实施规避机动,可以飞入云层或利用地形进行掩护,让激光测距仪无法获得火控参数。AVR-2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激光告警传感器,一般一架飞机需要装4个以提供360度覆盖。
AH-64A“阿帕奇”直升机尾梁上的AVR-2激光告警传感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军用飞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装备致眩或暂时致盲激光制导防空导弹操作员的主动干扰设备。这种设备能向正照射自己的敌导弹操作员射出压制激光,只要持续几秒就能使飞行中的激光制导导弹偏离目标。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类似,传感器在探测到激光照射后,指挥转塔向激光来源方位发射强烈的多光谱激光束,敌方人员即使佩戴防护眼镜也无济于事,导致眩晕甚至暂时失明,进而使导弹偏离目标。
随着技术的进步,军用飞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装备致眩或暂时致盲激光制导防空导弹操作员的主动干扰设备
雷达告警传感器
探测雷达辐射的机载传感器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这种调谐到已知敌方雷达频率的被动天线在探测到雷达波后会向机组发出音频和视觉警报,指示雷达波的方位、强度以及雷达的类型。大多数雷达制导高炮和地空导弹系统都使用预警/搜索雷达发现目标,然后使用指示/跟踪雷达对目标进行持续照射进行制导。被指示/跟踪雷达锁定后,飞机可以采取回避行动,或对雷达进行干扰和欺骗,让导弹去攻击一个假目标。雷达告警接收机最初也是以吊舱形式挂在机翼下方的,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到能安装在机身表面。
APR-39/ALR-69
APR-39雷达告警接收机(RWR)是美军广泛使用的硬件,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并已在世界各地的作战行动中经过了验证。该雷达告警接收机包括有5个天线(四个螺旋天线/一个刀片天线,安装在机身上提供全向覆盖),一个指示显示器,一个控制面板和电子设备“黑盒子”。该系统能够探测到E、F、G、H、I和J波段的雷达信号。
APR-39雷达告警接收机全家福 更新型的ALR-69雷达告警接收机也有四个螺旋天线和一个刀片天线,能探测到面空导弹制导信号。一旦系统分析并确定威胁后,就在显示器上向机组显示出威胁信息,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应的对抗措施。使用该系统的飞机有C-130、A-10和F-16。
A-10机尾的两个ALR-69传感器
C-130H机腹的ALR-69传感器阵列
隐身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种实用化的隐身飞机F-117“夜鹰”问世,该机改用独特的多面体外形,进气口安装了屏蔽格栅,扁平的尾喷管能大大降低红外辐射。虽然F-117的隐身设计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经历实战考验,但仍存在有不少缺陷,如低效的气动设计、没有雷达和自卫导弹、也没有为升级留下空间。
像F-22“猛禽”和F-35“闪电II”这样的新一代隐身飞机采用了最新的隐形技术、复杂的机身外形、先进涂层和雷达吸波结构,大大降低了雷达截面积(RCS)。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战斗机在出厂时就安装了完善的防御系统,而且还能在外场进行修改或升级。
虽然F-117的隐身设计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经历实战考验,但仍存在有不少缺陷
电子战
不具备内置电子战设备或需要额外防护的军用飞机可以挂载外部电子战吊舱,这种吊舱可对一系列辐射威胁进行探测、分析,并实施针对性干扰。美国空军使用的ALQ-184和ALQ-131干扰吊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LQ-184可以干扰地空导弹和高炮的火控雷达以及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已经出现了11种型号,并发展出了能容纳4个拖曳诱饵的版本。ALQ-131可以自动干扰大多数武器的火控雷达。这两种吊舱都是可编程的,其中ALQ-131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超过200小时。
ALQ-184干扰吊舱
集成拖曳诱饵的ALQ-184(V)11
ALQ-131干扰吊舱
诱饵
B-1B“枪骑兵”、F-16“战隼”和F/A-18“大黄蜂”装备了拖曳诱饵,用一根长长的导线在身后拖曳一个雷达诱饵。诱饵发射出模仿载机的电子和雷达信号,诱骗雷达制导导弹把自己当成真目标进行攻击,牺牲自己保全飞机。
ALE-50拖曳诱饵
ALE-55拖曳诱饵
ALE-55的光纤拖曳诱饵
结语
和现代战争的许多其他方面一样,在机载防御领域,天平既不偏向攻击者也不偏向防御者,出现锋利长矛后,必将会有对应的坚固盾牌。今后,为了应对不断发展的威胁,机载防御系统也必将越来越独特、复杂、昂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