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比 发表于 2016-3-21 12:06:31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巴航工业)成立于1969年,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商用、公务及军用飞机的设计制造,以及航空服务。经过多年的奋斗,该公司现已跻身世界五大公务飞机制造商之列,成为支线120座级以下喷气客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市场为导向改革经营机制

  巴航工业组建之初是国有企业,主要承担本国军用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巴航工业与阿根廷联合研制CBA123支线飞机。技术与市场严重脱离下进行的CBA123项目,技术复杂且造价昂贵,最终被迫中止。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只能依靠政府预算开发产品。由于产品不对路,公司在飞机的研制和销售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出现严重亏损,濒临破产边缘。1994年12月,巴西政府签发了对巴航工业实行私有化的法令。巴西最大的金融联合体之一博扎西蒙森财团,以及Previ和Sistel养老基金会分别获得巴航工业20%的股权。巴西政府拥有的公司股份则从96.5%逐步降至1.45%,但拥有最终决定权,能够否决公司的任何重大事项。

  私有化不仅改变了巴航工业的股权结构,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经营战略上的革命性变革,公司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私有化改革后,巴航工业投资逾7亿美金,其中80%用于产品开发。自1996年起,公司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销售额大幅增加。历经11年的亏损,巴航工业终于在1998年开始盈利,2000年头7个月,巴航工业获得净盈余6.54亿美元,成为了巴西最大的出口企业。迄今,该公司已向全球45个国家交付约6000架各类飞机,占据了全球支线客机领域45%的市场份额。

  及时定位于国际支线客机

  90年代中期,改制后的巴航工业面对大型客机市场已被波音和空中客车等垄断的困境,及时抓住支线飞机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的机遇,果断调整产品研发方向,把目光聚焦在支线飞机市场。

  1997年,公司将ERJ145型双发涡扇飞机投入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型号飞机便在销售总额上遥遥领先。同年,公司开始研制37座的ERJ135型飞机,于1999年8月开始交付运营。公司在ERJ145型平台的基础上研制遥感和海上巡逻飞机,受到欧美一些国家的欢迎。

  近年来,巴航工业不断改进机型,按系列化概念设计飞机,生产与市场对路和适应客户需要的产品,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仅用两个飞机系列提供支线喷气式飞机全部航程服务的制造商。第一系列为双发涡扇喷气飞机,包括ERJ135和ERJ145等;第二系列是正在研制的新型双发涡扇喷气飞机,包括ERJ170和ERJ190-200等。与国际同类机型相比,巴航工业的支线飞机具有机身重量轻(仅2吨)、耗油少、售价低和维修费用低等明显优势。

  利用国际合作研发新产品

  巴航工业注重以质量第一为原则,广泛选用世界各国的优质部件,集全球一流技术于一身。公司50%的飞机设计技术来自其他国家,飞机部件既有西班牙生产的机翼、智利的机尾和比利时的后段机身,也有美国生产的发动机和机舱内的机座和地毯。在航空企业加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公司在加强自身研发力量的同时,积极与国际航空工业巨头结盟,以充分利用外国投资,大力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开辟新市场,取得更优越的国际地位。

  在50座级的ERJ145系列飞机取得全球性成功时,巴航工业并未止步不前,随即提出了大支线飞机的概念,决定开发70至120座级的E-喷气系列飞机,来填补干线与支线之间留下的空白。E-喷气系列飞机创造了商业航空运输的全新概念,打破了传统支线飞机与干线飞机之间的界限。该机型目前在全球交付逾1100架,服务于45个国家的65家航空公司。飞机采用“2+2”无中间座位的布局更是得到全球旅客的青睐。E-喷气系列飞机与ERJ145系列组成了覆盖37座至122座的完整喷气支线飞机系列,填补了航空运输市场空白。

  鉴于航空公司面临的燃油及环保压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等一系列挑战,高效节油的新一代大型喷气支线飞机更符合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2013年巴航工业推出跨70~130座级、航程达4000至5000公里的E-JestE2系列飞机。新一代机型采用全新的发动机,加上基于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机翼、全电传操纵系统和其他系统等一系列的改进,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减少排放及噪音等方面均实现重大突破。

  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坚持以市场和客户满意度为导向,以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这些理念始终贯穿于巴航工业发展过程中。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巴航工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飞机制造商之一,成为了全体巴西人的骄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