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5:12


是的,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的组建的确没有比我国运-10的研制提前多少,但组成空客公司的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本身就有非常雄厚的航空技术实力。在A300之前,仅是他们所研制的喷气式客机就有很多型号:图中的“彗星”第一型喷气式民航客机即为英国航宇研制,后续还有“三叉戟”、VC -10、BAC-111等型号,法国研制了“水星”、SF210“快帆”,英法国联合研制“协和”超音速客机,法德合作的研制了C-160“协同”军用运输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5:23



西欧国家所组建的空客飞机公司,无论在民用还是军用航空技术上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储备,民用航空领域的机种生产设计上更是覆盖了从小型支线到大型远程干线客机,乃至超音速客机的开发和市场化运营。这种在空客成立之前英法德等国在民用航空领域的技术基础和应用经验都是同期的我国航空工业所远远无法比拟的。所以上述对比,也是初观有着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实际上却是与基本事实严重偏离。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5:43



当时我国航空工业与同期欧洲空客的对比中缺乏技术积累的劣势,在运-10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突出的表现就是整机15个系统共435项成品和部件的绝大多数(305项)都需要全新研制。这无疑对我国航空工业、整个工业体系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让运-10的成熟性、可靠性和项目的进度、风险充满了更多变数。毕竟这些材料、动力、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是无法以热情和努力来短期弥补的。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6:00


所以我们看到,运-10原型机上有着包括发动机在内的58项国外成熟产品系统,特别是随波音707引入的JT-3D发动机,使得运-10得以规避了当时国内飞机设计中风险变数最大的技术难题。也同样看到运-10在制造过程中的因陋就简:大规格蒙皮加工困难就用小规格蒙皮拼接,缺乏大型整体锻造设备就将结构件分段锻造,无法满足结构件的整体加工就采用组合拼装和小件焊接,在没有适用的航空材料的情况下就以现有的军机材料进行代替。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6:15


运-10 在制造中选用的主材基本上都是当时国内的LC、YL类军用航材,韧性较低,缺口敏感性强加工校形中就容易断裂,耐应力腐蚀及疲劳性较差。适合民航机长航时,高强度铝合金等新型航材大部处于刚刚研制的阶段。但在当时我国空军装备落后、军品生产和实验任务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国内相关单位已很难抽出足够的力量投入运-10所需要的材料和成品的技术研发中。毕竟提高海空军航空兵战斗力的紧迫性是要远远高于发展民航客机的。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6:32


运-10在制造工艺、装配调试方面的差距直观体现是在随后的试飞中所暴露出的主要故障与问题。目前查阅公开资料看到的前三年(总共试飞周期4年零4个月)试飞中的问题故障统计总172条,其中液压系统、操纵系统与起落架系统发生的故障与问题较多,总体气动方面的问题相对少些。图为试飞中运-10机舱内加装的控制、测试、数据采集记录等设备。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6:44


172条故障与问题,属于设计方面的有55个占32%;属于制造、装配、调试、维护使用(工厂)方面的有76个占44.2%;属于成品部件方面的71个占41.3%。也就是在运-10身上,由于制造、安装调试方面所产生的问题要远远多于设计上的缺陷,这样少见的情况是足以引起警示的。对于制造工艺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差距,在我们后人的回顾中是必须要正视和客观认识的。图为接近总装完成的运-10。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6:55


因此说在当时技术水平条件下,这样的运-10作为验证机是完全可以的,这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为后续的改进确立方向和积累的经验。但在随后的发展中,若将其转而投入到民航的运营上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存在着因立项之初的定位所导致的已经无法修正的问题。运-10毕竟是有着让飞机先飞起来的政治任务色彩,所以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并非是从基础开始的,一些重要的试验有所回避后直接投入到了实际试飞工作中。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7:06


这其中就包括结构寿命、疲劳寿命和持续工作可靠性等方面的试验内容。运-10在没有进行全面结构寿命试验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强度试验的数据就进行了试飞工作,这是可以的,但这项试验内容对于民航客机的研制却是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乃至可以说对于民航客机而言寿命和可靠性是要比单纯的机体强度和性能指标更加重要。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7 09:47:16


忽略这些基础差距、技术难关、薄弱环节以及未展开的试验工作,却仅仅以运-10的项目开始时间来与国际同类机型进行比较,并推论出只要运-10坚持下去,那么中国的大型飞机发展就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不客观、是偏颇的。运-10从设计之初的专机专为常规的民航客机用,就必须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要经过长期的飞行试验和适航取证过程,来验证证明飞机的安全可靠性,才能有民航部门的认可。图为开始总装的运-10 2号机。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技术问题和资金困难下的运-10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