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2:20

恐怖制造机——纳粹德国的V系列导弹

原作者:萨沙

 1944年6月13日,一道闪亮的火焰从法国北部的埃丹(Hesdin)德军基地飞起。10分钟后,这道火焰就飞到了英国。在这段时间内,英国的雷达站和海军巡逻人员都发现了它,但是这些人都不知道这个发出巨大轰鸣声的火焰是什么东西。很快,这条火焰飞到伦敦附近的达特福德(Dartford)的一块田野中,一头扎了下去,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第二天,当地英军和居民发现此处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在当天,还有一道这样的火焰落到了伦敦附近的贝斯纳·格林(Bethnal Green),炸死了6个人,炸伤了9个人。
  第二天,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得意洋洋地向国民宣布:帝国最新式的毁灭性武器V1飞弹已经成功轰炸了伦敦,几个月内伦敦就会被彻底摧毁,这是帝国对于盟军大规模轰炸德国本土的复仇武器。如果英国人仍然执迷不悟的和苏联共产党、犹太美国走在一起,那么它国内的所有大城市都会像伦敦一样,成为一堆废墟和瓦砾。
  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时向国民宣布:根据情报,纳粹德国使用了新式V1飞弹轰炸伦敦,妄想通过轰炸吓倒英国人,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但是,大不列颠子民绝对不会屈服于纳粹的淫威,绝不会被一两件新式武器吓倒。
  德国和英国的老百姓在这一天才第一次听到了V1飞弹这个名字,也才知道这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飞行炸弹。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世界航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在实战中使用巡航导弹,以及这种恐怖武器是接近崩溃的纳粹德国创造的。

德国和英国的老百姓在这一天才第一次听到了V1飞弹这个名字,也才知道这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飞行炸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2:41

巡航导弹的鼻祖V1飞弹
  德国对导弹的研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了。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不得发展传统的火炮,坦克,飞机甚至重机枪等武器。条约目的自然是用来限制和压迫德国,不让它在短期内复兴,再次对盟国构成威胁。
  但是就像约瑟夫.斯大林说的那样,什么都可以消灭,就是民族的力量无法消灭。战后德国很快复兴,而德国的有识之士自然不可能满足于建立一支只有10万人的守备部队。不过英法各国根据条约对德国监视的非常严格,德国高层也不敢公然违背,只能找一些空隙。凡尔赛条约也并非没有漏洞,它对于新式武器方面并没有限制。当时德国国内的科学家们在火箭方面已经有些初步的研究,德国军事高层本能的感觉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加上凡尔赛条约对其没有限制,他们逐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20年代末开始,德国陆军炮兵局开始正式展开火箭方面的研究,负责人是陆军炮兵局研究与发展部主任贝克尔。1929年,贝克尔正式制定计划,开始对喷气推进火箭及运载炸弹进行系统研究。当时的目的很简单,研究出一种可以补充炮兵和轰炸机的火箭武器。该项目由年富力强的火炮科学家瓦尔德.多恩伯格上校负责。

左一是瓦尔德.多恩伯格上校,穿西装的是冯.布劳恩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3:04

  当时火箭几乎是和登月一样的幻想玩意,根本没有什么完整概念。多恩伯格在贝尔克等军方高层支持下,在柏林库莫斯道夫炮兵试验场开始了正式研究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德国这方面的专家还是众多。在数年内,多恩伯格招募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德国火箭方面的科学家冯.布劳恩、内贝尔、克劳斯.里德尔以及瓦尔特.里德尔。其中最能力的自然是沃纳.冯.布劳恩博士(Wernher vonBraun),这位出生在东普鲁士的火箭大师虽然1932年才从柏林大学毕业,但由于自身出色的学识,很快成为多恩伯格的重要助手。此人后来成为著名的德国导弹之父。

希特勒对导弹发展特别重视,他预感到这种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图为西希特勒在库默斯斯多夫观看火箭发动机试验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3:21

  他们在1933年1月成功研究出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是世界航空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年,他们继续开始试验型火箭A1和A2火箭的研究。1936年,导弹研发工作受到元首希特勒的重视和认可,有了独裁者的支持,一切都好说。
  科学家们选择了奥德河出海口处的一个名叫佩内敏德的渔村兴建新的火箭试验基地。次年,冯.布劳恩博士担任大型火箭实验基地技术部主任,统一管理V1和V2飞弹的研发工作。但实际上布劳恩主要负责V2导弹的实战化研究,同时,Fi103无人驾驶飞行器也就是V1导弹的研究工作,也在该基地紧锣密鼓的进行,负责人是勃列埃博士。
  希特勒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凭借“直觉”感到导弹这种武器的强大潜力。在1937年到1940年,希特勒下令给予导弹项目大量的投入,共投资了高达数亿马克的巨额经费,其中后期对V2飞弹一次就投入5000万马克。而同时期也是极为重要的纳粹原子弹计划,仅仅得到1000多万马克。
  V1导弹的技术相对简单一些,本质上就是一架无人驾驶的自杀性飞机。1942年12月24日,V1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根据研发进度,大约一年以后就可以大量投入使用。但这些情况已经被盟国潜伏的情报人员掌握。1943年8月,盟军出动570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对佩内明德试验场进行突袭和大规模持续轰炸,共投弹2000多吨,炸死基地工人和技术人员700多人,毁坏了大部分设备。此举大大出乎德国军方的预料,也严重阻碍了V1和V2计划。
  研发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和山中工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1944年2月15日V1才进行第一次发射试验,标志着V1实用化导弹研究成功,可以投入量产。3月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
  1944年6月13日,已经遭受盟军大规模轰炸的纳粹德国才正式使用V1导弹对英国首都伦敦进行轰炸。就战术上来说,这次空袭非常失败,发射的10枚V1飞弹中有6枚没有飞过英吉利海峡就自行坠毁,有3枚飞过海峡但是严重偏离目标,坠落在敦伦郊区野外,只有1枚有了战果,造成伤亡也只有十几人。

1944年6月13日,纳粹德国正式使用V1导弹对英国首都伦敦进行轰炸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3:41

  虽然战果微不足道,但纳粹高层一样欣喜若狂。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亲自将此种新式兵器命名为“V1火箭”,V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waffe(复仇武器)一词缩写,意味着德国要用这种新兵器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雪耻,并向已经开始大规模轰炸德国的盟军复仇(当时盟军每天要向德国本土投掷3000吨炸弹)。

纳粹宣传部门设计的V1海报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4:10

  V1导弹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鼻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架安装了炸弹的无人驾驶飞机。V1从外表看就像一个长了翅膀的炸弹,或者一架小型飞机,弹身直径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和飞机不同的是,V1垂尾上方装有一个圆筒状的发动机。这是一台冲压式喷气式发动机,具有300公斤的强大推力,可以让V1以644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要知道当时最快的战斗机速度也就是这么多。V1导弹全重2吨左右,搭载850公斤高爆炸药,最大射程280公里,可以从法国沿岸或者荷兰境内发射,攻击英国南方大部分城市。

V1导弹的外形酷似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V1导弹的核心部件就是制导系统和喷气式发动机。制导系统相对简单,由陀螺方位仪、空速计、高度计机械计时器、油路切断器构成。发射导弹前,发射人员首先根据发射场地的地图坐标和轰炸目标的地图坐标,计算出导弹飞行方向和应该飞行时间。导弹起飞后,陀螺方位仪开始发挥作用,让导弹保证向预定的方向飞行。空速计,高度计在飞行中保证导弹的速度和高度,防止由于速度过低或者高度过高被敌方拦截或坠毁。机械计时器则计算导弹的飞行时间,当到达飞行预定的时间后,机械计时器激活油路切断器。该仪器切断油路供应,导致导弹失去动力,同时打开阻流板让导弹大幅度减速,此时导弹向下俯冲,击中地面爆炸。
  从这天起,英国开始连续数月遭受V1飞弹的袭击。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5:25

优点

1、相当实用的武器

  就1944年末来说,英美盟军已经掌握西线绝对的制空权,德国轰炸机已经无力升空轰炸英国本土,采用V1导弹从本质上来说是无奈之举。

  总体来说,V1飞弹的效果还算不错。纳粹德国在二战最后一年内共向英国发射10500枚V1导弹,除去自己坠毁、偏离目标、被拦截的,大概有2500枚飞到伦敦,造成6184人丧生,176981人重伤,轻伤不计其数,无法统计。而纳粹发射V1导弹的真正时间不过几个月,加上V2导弹造成的损失,一共造成英国3万5000人的伤亡。此前,德国空军曾经动用巨大人力物力,从1939年不列颠战役开始大规模轰炸英国,直到1944年总共才造成英国12万人伤亡。

  大家要注意到,德国空军对于英国的轰炸还导致自身大量损失。最初的44个航空团在不列颠战役以后就只剩下4个。几年的轰炸一共损失了上千架飞机和无数优秀飞行员,为了空袭更损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V1飞弹是无人驾驶的,简单来说,损失了也只是损失德国一些少量的物资而已,不会造成人员和资源的大量损耗。

  V1对欧洲大陆的发射(主要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还造成了大约5000人死亡,重伤1万人。

  这个算盘,每个网友也都能算过来。

  实际上,V1的作用还不只是造成伤亡这么简单。

  由于德国空军的轰炸相对比较容易预警,英国老百姓有足够时间躲藏到防空洞。但V1导弹从飞跃海峡后到伦敦只有10分钟左右,而且由于弹体很小又都是在夜间发射,发现它非常困难,预警难度极大。英国的雷达无法有效发现V1,即使发现了,10分钟时间也很难作出有效的防空举动。所以伦敦人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离工作,大约有100万到150万人撤离出城市。人员撤离造成的效果非常明显,英国工业产量迅速减少了四分之一。如果在战争初期,这对英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除此以外,V1飞弹还迫使英国大规模调整防空部署,有25万人参与到对V1的作战中,还有2500门高炮和数百架战斗机,耗费了大量的战争资源。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5:43

2、性价比很高
  V1飞弹产量惊人,德国东部诺德豪森山区的死亡工厂生产了大约3万枚。纳粹强迫多拉集中营的6万多人从事V1生产工作,这些人大部分是其他国家的奴工、战俘还有所谓有种族问题犯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时刻遭受残忍工头的斥责和殴打,如稍有反抗或者试图逃走就立即会被处死。这些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几乎每天都有人不支死去。盟军在1945年发现工厂的时候,从里面抬出了3000具尸体。V1飞弹在不到一年内生产了数万枚,相当惊人。

V1导弹的地下工厂  实际上,V1导弹造价非常低廉,仅仅为5000德国马克。这个数字让老萨瞠目结舌,要知道,当时一把毛瑟K98步枪也要56马克,一辆德国四型坦克要10万马克。一枚V1飞弹的价格仅仅相当于几十把步枪,或者二十分之一辆坦克。这种廉价的飞弹造成英国如此严重的损失,这个性价比是非常非常高的。

巡航导弹飞行相对稳定,速度快,高度低,如果不列颠空战期间就使用这种武器,德国空军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损失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6:01

3、较难被拦截
  在1942年以后,盟军已经有效阻止德军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到了1944年,德国空军已经完全失去制空权,飞机在夜间也很难飞到英国上空。不过V1飞弹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前文已经说了,就算它被拦截击毁了,最多也只是损失了一些零件和大约5000马克。不过英国人为了拦截V1导弹,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一道防线,就是先发制人,出动空军轰炸V1的发射基地、生产工厂、储存仓库和运输线。
  自1943年12月5日开始,盟军对V1发射基地进行多次大规模空袭,到1944年6月共出动2.51万架次。在袭击中损失飞机154架,飞行员771名。
  但如此大规模轰炸的效果并不明显,对发射基地的破坏很有限。由于V1发射仅仅需要一条50米长的钢轨,而钢轨又很难被彻底炸毁,所以V1仍然以相当高的数量发射(一天数百枚)。德国人对钢轨进行了有效的伪装,还设置了大量的假目标,导致很多盟军炸弹都扔在这些假目标上面了。轰炸造成钢轨的损坏也很容易被修复(更换几节备用钢轨就ok)。轰炸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全面破坏了运输导弹的铁路和公路,后方生产好的导弹,需要好几天才能送到发射基地。这段时间,发射人员只能傻傻等待。
  由于轰炸效果不明显,对于V1飞弹的拦截,主要倚靠后面三道防线。
  第二道,就是海峡附近的英国战斗机,这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操作难度也相当的大。

有大胆的飞行员尝试用翼尖挑翻V1,这样就不会因射击导致V1爆炸而殃及池鱼了  V1飞越海峡时,速度大约是547公里/小时,相当于英国主力战斗机喷火式(584公里/小时)、飓风式(511公里/小时)。但飞越海峡后,V1飞弹时速会增加到高达644公里/小时,超过英军战斗机的速度。也就是说,英军主力战斗机大约只有6分钟的时间对V1飞弹进行拦截和射击。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战斗机就无法继续追踪,难度可想而知。6分钟内,要在漆黑一片的广阔海域上空发现飞弹,还要发动攻击,谈何容易。
  英军战斗机为了拦截V1,不惜一切代价的提高自身飞机的速度。他们拆掉了飞机所有装甲和多余的部件,甚至连后视镜都拆掉了。有些飞行员为了最大程度提高速度,甚至把飞机表面的油漆都挂掉了,磨光蒙皮,使用最好的航空汽油。这样让飞机速度提高20到50公里,勉强可以超过V1飞弹在海峡上空的速度,可以追上并且进行多次攻击。

德军采用轰炸机空射手段发射V1飞弹,这种方式让盟军几乎无法拦截。但是,这种发射的代价很明显,导弹的精度和发射成功率急剧下降  但是,就算如此难度仍然非常大。首先,夜间拦截中发现V1基本都要靠雷达引导,但地处山区的英军雷达(防止德军轰炸)覆盖面积有限,对V1这样小型且在900米以下低空飞行的目标追踪能力不佳。发射到英国的1万枚V1飞弹,英军探测到的仅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大约7000枚。其次,就算发现V1导弹,仍难以进行拦截。如果在较远距离射击,在黑夜中很难击中目标。如果在较近距离,一旦V1导弹被击中爆炸,其巨大的战斗部往往将战斗机摧毁。仅仅在拦截的最开始6周,英军有37架飞机在拦截中受损,5架坠毁。
  整个二战中,英军战斗机部队共击落了1846枚V1飞弹,大约占到德军发射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战绩马马虎虎。
  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拦阻气球网和高炮部队了。
  气球网没什么可说的,部署面积虽大,效果不明显,只拦截了232枚V1导弹。
  高炮部队就是最后防线,英军有着全世界最有效的高炮部队,这是残酷空袭经历磨练出来的。经过多次大规模调整部署,数千门高炮最终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整个二战期间,高炮部队共拦截了1878枚V1飞弹,也约占到百分之二十。但英国军方一些军官严重质疑高炮拦截效果,他们指出很多高炮击中V1以后,V1爆炸后的残骸仍落入伦敦,同样造成了严重破坏。但不管怎么样,高炮仍然是相对有效的拦截方式。
  针对英国人的拦截,德国人很快推出了新的发射方式让英国人焦头烂额。他们利用亨克尔He111型轰炸机搭载V1导弹从空中进行发射,每架飞机可以挂载一枚飞弹。这种发射方式能让V1导弹在任何地点发射,从多方向刺破英军现有防空网。英国空军被迫扩大巡逻范围,在海上四处寻找德国轰炸机,但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在7个月内,德国人成功从飞机上发射了1200枚飞弹,而英国人能做的就是击落了16架德军轰炸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2-14 08:56:30

缺点
1、精度差

俯冲向伦敦的V1飞弹,它有800多公斤高爆炸药,威力相当巨大  V1导弹限于当时的技术,采用的是简单的惯性制导系统,并通过计算飞行时间,当导弹实际飞行时间和计划时间相吻合后控制导弹下落,击中目标。这种制导方式显然是很不准确的,导弹的飞行路线会受多方面影响,产生很大偏差,这是无法提前预测的。最常见的就是大风(受大风阻力和天气变化影响,很多导弹在到达预订时间时还离伦敦几十公里远,就这样提前爆炸了)。况且,就算完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导弹飞到目标上空时也有644公里/小时的高速,也就是每秒钟差不多要飞行200米。而当时的油路切断器是机械工具,切断油路需要至少好几秒的时间,往往有数秒的偏差。一旦有偏差,导弹就已经偏离目标数百米,不可能准确击中目标。
  实际上,由于制导技术的落后,V1飞弹的平均偏差有3000米。换句话说,如果单纯根据命中几率,V1导弹在攻击一个战术目标(如一个数十米长的兵营)时,要发射数万发才有可能一发击中。就是差不多40年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使用误差300到1000米的飞毛腿导弹,仍然无法精确打击敌方目标。根据偏差率估算,飞毛腿要发射至少4000枚,才可以击中一处战术目标。所以伊拉克采用了类似于德军的无目标战略轰炸,战果较低。比如向以色列发射的40枚飞毛腿,仅仅造成4人死亡。要知道飞毛腿的精度高出V1飞弹10倍,结果如何,不用老萨多说了吧。
  所以说,V1飞弹只适合做为战略武器轰炸伦敦这么大的城市,因为方圆上百公里都是市区,房屋和各种公共建筑都相隔不远,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如1944年6月18日,一发V1飞弹落在惠灵顿军营,当场造成121人死亡,伤数百人。但这样的高效能毁伤战例是很少的。
  战后统计,V1导弹要每发射5枚导弹才能造成3人死亡。所以V1飞弹只具有战略轰炸的价值,而不具备像今天战斧巡航导弹一样的战术能力。而对所谓的战略轰炸来说,V1飞弹的命中精度较低,无法相对精确打击英国的有价值的军事目标,也无法打击军事战略目标,只能倚靠庞大的数量进行无目地轰炸。
  为什么V1飞弹在使用上存在有这么大的限制,主要还是技术上的落后。
  现代巡航导弹的导航技术为:飞行初段采用平台惯性导航,中段为平台惯导+地形匹配+卫星导航,末段为平台惯导+景象匹配导航。其中中段地形匹配需要极高的技术手段,在巡航导弹发射前要对被攻击目标以及沿途经过的地形地物特征进行卫星或航空拍摄,在地形匹配飞行区域内选出一条合适的飞行路线,并在多个匹配区域内预先侦测地形高度并绘制出数字地形图,将卫星拍摄的照片放大成与巡航导弹飞行高度相对应的图像,然后把上述资料编成相应软件存入弹上计算机。这两项工作量大而繁琐,需要大量硬件设备支撑,先后耗时近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完成。卫星导航则需要先进的GPS技术,而末段的景象匹配要求更高,需要首先获取飞行实际位置偏差和相对预定航线的航向偏差,也就是获得实测图和参考图之间的旋转变换参数。
  这些技术即使今天,很多世界发达国家仍然没有掌握,更不用说60多年以前听都没有听过计算机和卫星的纳粹德国了。不过在1944年,V1的制导技术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恐怖制造机——纳粹德国的V系列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