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4:51

从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浅谈STOVL发动机.第三篇

神鹰振翅飞,清波自在垂——从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浅谈STOVL发动机.第一篇

神鹰振翅飞,清波自在垂——从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浅谈STOVL发动机.第二篇

神鹰振翅飞,清波自在垂——从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浅谈STOVL发动机.第三篇

原作者:兵器迷的天空



  在第一篇和第二篇中,我们聊过了STOVL推进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这一篇,我们回归到中航工业3月20日的新闻。古语说“闻弦歌而知雅意”。最后的问题就是,这则新闻背后的雅意是什么?
  前两篇以事实为主,而这一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才更需要前两篇的事实作为这一篇的基础,否则就会天马行空,成无根之水。即便如此,下面的解读估计也会引起很多争议。兵器迷先抛砖头,然后请大家一起斗地主。
  各位看官,请细读中航工业此次新闻稿中的两句:“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推进系统项目(简称“短垂项目”)是针对提高海军两栖作战能力,填补该类作战武器装备空白而进行的探索项目”。“成发与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就短垂项目加工合作举行签约仪式,签署风扇部件合作协议”。

  熟悉咱文章风格的朋友,知道喜欢咬文嚼字的兵器迷,又要钻牛角尖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7:14

兵器迷的解读是:

一、是“探索项目”,而非“研制项目”;是“推进系统项目”,而非“战机项目”
  探索,比研制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显得非常遥远。探索的意思是:方向不明确,即允许研究的过程中发生方向错误——在科学探索上,发现一扇不能打开的门与发现一扇能够打开的门,具有几乎同样重要的意义。而研制,或者预研,则是为了一个已经相对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做研究或做准备。二者之间有微妙的差别。如果这是中航工业的明确定义,那么官方显然为这种“探索”的各种结局都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从前篇的技术进展示例看,中国STOVL的研究,特别是升力风扇和驱动结构的研究,似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细读这些资料,你会发现,基本是以美帝升推分立,以推带升为模板的:作战模式,技术线路,设计目标,甚至部分实验数据,也是和波音洛马去对标。而且,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上。
  在这样多的层面上,我们都还是跟踪、模仿和验证,创新还只是细节上的,局部上的,甚至纸面上的。而美帝参考雅克和鹞式的同时,自己做了多少创新,从前两篇已大体可循。由此可见,中国与美帝差距有多大。有人说我们发动机只差10年,咳咳……

F-35的升推分立、以推带升模式已经很成熟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7:46

  基础理论研究的下一个阶段,应当是实验验证阶段,即通过实验和试制,去验证理论、验证设计、验证技术。这一次的风扇部件合约,看起来像是这个意思。
  最后一个阶段,才应该是型号验证阶段,这个时候,才会有STOVL推进系统真正的验证动力机型。
  细心的读者从第二篇谈到的具体信息,不难评判兵器迷下面的估计:
  对于风扇和驱动结构:中国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末段,和实验验证阶段的开始。
  对于矢量喷管:中国在这方面(包括三轴承矢量喷管)功夫下得很早,已经处于试验验证阶段。

国产轴对称矢量喷管测试图  对于巡航主发动机:中国WS10G和WS15装机测试的消息不断,已经处于型号验证阶段,是进展最快的。但将现有机型转化为STOVL动力时,不是简单的将发动机拼接上升力风扇就OK了。而是必须结合升力风扇的设计,大幅度进行发动机低压风扇、低压涡轮的修改,并提高涡轮前温度,才能为STOVL各种工况提供足够的发动机总升力。考虑到WS15尚未成熟,估计中国现阶段还是以WS10G作为升力风扇的低压段改进型比较现实。(对此第二篇已有一处描述可见端倪)当然,这个改型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为了缩短研制时间,国内某所提出了简化适配方案。即只修改发动机的低压涡轮,并将涡轮前温度提高45K。按照这样的设计,不用修改风扇和核心机,基准发动机的总升力可以提高到15.51吨。即便如此,修改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同时,兵器迷怀疑这个简化方案的有效性。因为总升力比整个低压段修改的方案低了1.8吨,比F135甚至低了2.3吨左右。升力不足又要短垂机动,可能的办法是:
  A:降低载弹量。但F-35B的载弹量就够羞涩了,中国STOVL如果再低往裸奔方向去了。
  B:降低载油量。但F-35B的任务剖面已经很小了,中国STOVL如果再低就往模特方向去了(走台几步亮了相就得往回走)。
  C:降低机动性。但F-35B才1.6马赫7G,中国STOVL如果再低就往运输机方向去了。
  因此这个简化适配方案,就算可以让战机飞起来,也很难实现任务目标。
  对于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由于上述三部分硬件的进展不一致,因此FADEC控制率的入参并不完整,也就难以保证回参的全效。保守的看,巡航版FADEC控制率已经初步完成;乐观的看,巡航+轴对称矢量喷管版也可能初步完成。但未来需要进行升力风扇和三轴承喷管加入后的大幅度升级,其难度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基于这样的估计,才有新闻当中的“探索”二字,即便是“探索”,也只是“推进系统项目”的探索,而达不到“STOVL战机项目”的探索。如果军迷们的目标,就是STOVL战机,那么这种战机中国是否要造,此刻看来还未有一个确定的回答——这要看“推进系统项目”的“探索”结果。
  果真这样也不是坏事——以前中国都是飞机等动力,这次或许终于动力跑到飞机前边了,挺好。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8:01

二、是“海军”,而非“空军”
  对比一下,鹞式首先装备的是1969年4月的皇家空军,10年后的1979年6月才开始装备皇家海军。而中国已经明确,STOVL将首先是海军机种。只是海军的胃口也太大了,各种装备都向美帝看齐。嗯,动力、平台、弹药、信息,该追赶一定要追;但士气、骨气、锐气、勇气更不能落后。如果只学“船坚炮利”而不去“闻鸡起舞”,只有文恬武嬉而无坚钢之志,能打仗、打胜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8:50

三、是“两栖作战”而非“对海作战”
  这二者有区别:
  中国对海作战,主要目标是美日,航母+大型舰载机是必须的。此时舰载机的主要目的是大洋制空,第二目的是蓝水制海(反舰)。
  而两栖作战,主要目标是东南亚、台湾,舰载机的主要目的是对地/对岸攻击,第二目的是沿海制空。
  既然中国的STOVL用于“两栖作战”,那未来的部署平台,要么是两栖舰平顶们(省了航母部署的钱),亦或是南海现在那几个老岛新岛(省了建设大型跑道机场的钱)。当然,航母仍然要搞,只是航母的力量,就可以腾出手来往第一岛链外面投射——看来中国志不在小。

专为搭载F-35B进行优化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9:09

  当然,这是后话。兵器迷个人认为,目前东南亚两栖作战的对手偏弱,两栖作战的需求并不急切。
  越、日、台距离中国较近,歼-11和歼-10系列是可以解决制沿海空问题的。至于对地和对岸攻击,不要说重歼、歼轰、轰-6系,就是武直(坐在平顶上)和无人机也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对越台,还不能别忘了近年来不断露脸的远程制导火箭弹,射程300公里以上的有几种?
  菲律宾,至少现在没有空军,只有“空”军。中国只要死死攥住黄岩岛就好。礁盘150平方公里,将来适时吹填一下,不用建跑道。距离菲律宾才130公里,距离马尼拉才300公里。弄几个H-9上去,就是不错的沿海制空。
  美日,以其在太平洋西岸的力量,中国的平顶们要想载着STOVL一路越过冲绳海槽,近岸制空和对地攻击,其前提,是已实质性消弱对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可是这一前提如果达到了,还要STOVL作甚?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版的STOVL,干嘛用?
  对付越菲台要用吗?对付美日管用吗?高不成低不就。反倒是歼-15的后继,隐身重四机型(这是马伟明搞电弹的最大目的),才是目海军最实惠的需求——海上拒止。
  何谓海上拒止?兵器迷理解,就是用战略力量(二炮、航母、核潜、巡航导弹、隐身重歼)加强威慑,干扰美国在亚太的前沿部署,将对方海空力量拒于第一岛链之外,而不是把对手放进来在第一岛链内进行“两栖作战”。注意,是拒,是止,不是打。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39:46

  拒,止,挡,在兵器迷看来,都不是为了打。相反,倒是为了在扩张中逐步划分清楚势力范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拍胸脯骂街互相比划比划都行,就是不深入接触。斗势不斗狠,这才能形成了有效的战略隔离。这样才能不打,才能不大打。真放到卧榻之侧短兵相接,很容易擦枪走火惹急了某方,结果只能近身肉搏打乱仗,反而会打得局面难以收拾。
  再往远了说,一款兵器的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是需求牵引。
  鹞式的初衷,是冷战时英国怕自己国土狭小,老毛子一次轰炸所有跑道都废了,希望空军有个二次反击力量。
  雅克的初衷,是俄罗斯希望在大型弹射航母和弹射舰载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作为过渡,在各类“平顶”上配备制空力量,完善中远海作战体系。
  F-35B的初衷,比较复杂。除去军种政治、军工利益、绑定盟国市场等非装备因素外,美国的由海向陆战略也是重要原因。F-22的部署机场全球就那么几个,但如果F-35B可以随着两栖平台全球路演,那就对所有海岸国家形成了空前的军事威慑,装备三代机和脉冲多普勒体制防空体系的潜在对手,就会被隐形四代的刀尖逼到胸口,寝食难安。
  但是,中国海军第一岛链内潜在对手不够强(不含日本),第一岛链外的对手(含日美)又太强,中国STOVL战机所谓“两栖作战“的需求方向不甚清晰。
  这样看,STOVL推进项目也只能是探索——探索当然可以有,技术跟踪也是必须的。再说,人家海军陆战部队也要做“中国梦”嘛,呵呵。



中国海军4万吨两栖攻击舰模型,可同时起降6架10-15吨级直升机,停机坪可停放8架直升机,尾部1台升降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40:14

四、是“成发”而不是其他
  与黎明、黎阳、西发等中国著名航发企业不同,成发的规模似乎不够大,航发生产历史和业绩均不突出。印象中其唯一的批产航发型号是涡喷-6,并参与过涡喷-13、岷山的型号研制。也试制过FT8工业燃气轮机。最近一次的亮眼表现,是报载2014年10月29日到12月6日,成发仿制生产的轰六DK-30发动机的国产化机型WS18顺利装机试飞测试。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成发还是有些独特之处。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40:59

第一:成发参与的国际航发贸易,在中国航空动力企业中较多的
  成发与罗-罗,GE,霍尼韦尔,普惠等动力巨头均有长期合作。特别是在燃烧室机匣和叶片领域,合作范围较广。
  早在1997年,现任中航工业董事长、时任成发总经理的林左鸣率队访问RR公司,签订了首批泰(TAY)发动机20件环形件的订单。随后双方合作至今。RR对产品质量和交付标准设立了苛刻的“差评”旗帜,大约90%的供应商都会得到双差评旗。然而,成发却在2012年3月退出了交付差评旗,6月退出质量差评旗,成为RR全球供应链中唯一退出双旗的供应商。2013年,成发开始与罗罗公司进行同步研发,实现设计与工艺并行。2014年,双方签署协议,成发向RR提供15款航发零部件,协议期8.5年,从2014年7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RR订单量推算,协议总额约为29461万美元。
  成发与霍尼韦尔的合作始于2006年。2007年双方正式开始合作。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成发连续3年获得霍尼韦尔年度供应商奖。霍尼韦尔的供应商中,能得到一颗星的很少,能得到两颗星的更少,获得三颗星的就只有成发一家。

FT8燃气轮机  成发与普惠的合作成始于1986年。当年8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涡轮动力部、普惠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FT8燃气轮机项目的合同。该合同于当年11月生效。中方参加设计,承担更改设计零部件、动力涡轮和部分箱装体的制造,并负责国内、东南亚等27个地区的国际销售业务。首台样机于1988年开始试验。历时10年联合研制的FT8燃气轮机,最大功率为24.8兆瓦,热效率达38.7%,可用于发电、机械驱动和舰船动力。2006年,成发开始承担美国PWPS公司FT8燃气轮机的修理工作。2011年获得商务部的特别批准,在成都建设世界第二个FT8燃气轮机维修基地。

合作伙伴飞机/动力机型号成发零件包
RR湾流/BR710发动机EOGV排气机匣,唯一供应商
RR空客330/遄达700机匣,唯一供应商
RR波音787/遄达1000机匣
RR空客350/XWB发动机机匣
GE重型燃气轮压气机叶片
GE2015年后某主力发动机机匣,唯一供应商
PWFT8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和部分箱装体
成发参与国际合作的发动机零部件部分产品列表

成发制造的压气机静子机匣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4-23 20:41:44

第二:成发的发动机叶片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
  从2015年起,GEP/W将向成发公司每年采购6000万美元的叶片,5年累计3亿美元。成发生产的重型燃机压气机叶片达到30万片/年,占全球35%市场份额,是GE全球唯一免检产品,成为名符其实的燃机压气机叶片世界第一供应商。因此,对升力风扇的叶片生产具有相当的技术和工艺基础。

成发制造的压气机转子叶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浅谈STOVL发动机.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