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F.1 TG278采用了马尔科姆座舱盖
到“吸血鬼”F.1后期型就改用了泪滴形座舱盖
TG336是第一架具有增压座舱的“吸血鬼”F.1
“吸血鬼”F.2座舱内的简陋仪表
“吸血鬼”内油容量仅918升,有一个436升的机身油箱和两个241升的机翼油箱,所有油箱都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内衬自密封橡胶。“吸血鬼”每侧翼下可挂一个227升或455升的副油箱以弥补内油的不足。
也许是因为“吸血鬼”玩具般的外观,皇家空军飞行员称其为“飞行童车”,飞行员们都很喜欢这种飞机。虽然“吸血鬼”的推力不足导致爬升率和高空性能平平,但却有让人惊喜的敏捷性和操纵平顺性,极富飞行乐趣。“吸血鬼”最大的问题就是航程不足和不明显的失速预警。
单座型
“吸血鬼”F.1
“吸血鬼”F.1在机鼻下方安装了4门西斯潘诺Mk.V 20毫米机炮,每门备弹150发,火力可谓强大。飞行员通过风挡后的反射式瞄准具瞄准,飞机机鼻还装有一个与机炮联动的照相枪。
机鼻的4门20毫米机炮是“吸血鬼”战斗机的组要作战武器
F.1一开始安装德哈维兰“小妖”1涡喷发动机,也就是“哈尔福德”H.1A的生产型,两者推力都是1225千克。第41架F.1开始换装推力增加到1406千克的“小妖”2发动机。
1946年3月“吸血鬼”F.1进入皇家空军第247中队执行截击任务,随后F.1进入驻德国第2战术空军的英国辅助空军服役,取代了用于近距支援的“台风”、“暴风”、“野马”。“吸血鬼”F.1的生产是外包给英国电气公司的,最终的总产量是228架,其中包括4架瑞士租用的测试评估机和瑞典购买的70架F.1/J28A。许多F.1在服役中经过升级后成为其他型号或被用于各种测试用途。
挂在瑞典航空博物馆天花板上的瑞典J28A
“吸血鬼”F.2
“吸血鬼”家族中的多数型号安装的是德哈维兰“小妖”系列发动机,但有两个分支安装的是罗罗“尼恩”离心式涡喷发动机。“尼恩”是另一种具有惠尔特血统的发动机,推力和重量都超过“小妖”。有三架F.1“吸血鬼”安装了“尼恩”RB.41发动机进行测试,编号改为F.2。“尼恩”RB.41的最大推力达到2040千克,由于发动机需要额外的空气流量,所以F.2在背部增加了两个被称为“大象耳朵”的辅助进气口。
“吸血鬼”F.2 TC276,背上增加了进气口
“吸血鬼”F.2 TX807,可爱的机背“象耳”进气口
“尼恩”RB.41发动机,著名的“尼恩” “尼恩”RB.41的确大大提高了F.2的爬升性能,但“象耳”进气口导致了高速操控性问题,而且发动机耗油率的增加又进一步缩短了F.2的航程。皇家空军随后订购了60架F.2,但最终只完工两架。皇家空军还曾考虑采购同样安装“尼恩”发动机的“吸血鬼”F.4对地攻击型,最后也打消了注意。不过F.2引起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兴趣,澳洲随后购买了该机的生产许可证,由澳大利亚联邦飞机公司制造80架“尼恩吸血鬼”。
“吸血鬼”F.30/FB.31/32
1949年6月29日澳大利亚制造的第一架“吸血鬼”首飞,试飞员是约翰•“二十一点”•沃克。头57架澳洲“吸血鬼”编号是F.30,早期批次的背部有“象耳”进气口,后期批次把进气口移到了腹部以解决高速操控的问题,早期批次后来也进行了改装。
澳大利亚的“吸血鬼”F.1(A78-1)和“吸血鬼”F.30(A78-2)
1952~53年出厂的后23架“吸血鬼”编号FB.31,机翼翼展更短更坚固以适应对地攻击任务。1956年后28架F.30也升级成FB.31。
“吸血鬼”F.31,“象耳”进气口移到了机腹两侧
澳大利亚人进一步改进FB.31,研制出具有大型进气口的FB.32,这样就可以取消机腹的辅助进气口。但该项目在改装了两架F.30进行了验证后就偃旗息鼓了。
正在测试大进气口的“吸血鬼”F.30(A78-2),为了弥补机翼油箱降低的容量,翼下安装了两个70加仑副油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