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舰炮
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是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配套的火炮武器系统,是在66式130毫米双管岸炮基础上研制的。1966年开始研制,1968年开始进行舰炮及其随动系统的设计,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负责生产。舰炮系统最初采用数字式指挥仪,随后,改进的炮指——IA型指挥仪采用了多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使其主要参数都以表页显示,并配以720所设计的343炮瞄雷达。1975年和1980年,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的陆上实验和海上定型试验基本完成,1987年11月经国家批准定型,命名为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后来又进行部分改进,性能有较大提高。
从总体上看,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是一种相当可靠且威力大的火力系统。该炮的威力十分惊人,6枚130毫米炮弹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吨级的舰艇失去战斗力。同时,该炮实现微机化控制,有较好的自动化能力和精度,在电子系统失效后还可以应用人工射击。但是从外形上看,该炮有明显的苏式痕迹,炮塔体积庞大,隐形性能差,防护能力弱。装备舰艇:旅大级指挥雷达:黄蜂头(343)炮瞄雷达射程:约23KM 射速:约15发/分
79式双100MM自动炮
H/PJ33型ENG-2/79式100毫米双管舰炮(旧型号名称为712-1型), 该炮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设计的产品。双10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由船舶系统工程部抓总,713所计,海军430厂负责生产,舰炮系统采用七一六所第二代数字式指挥仪和343炮瞄雷达;701所设计,沪东造船船厂生产的天线与光学仪器组成的稳定瞄准系统。1970年开始研制,1982年和1983年,整个舰炮武器系统在辽西舰炮试验场相继完成了陆上试验和海上定型试验。1985年正式获准设计定型。采用全封闭结构、自动供弹机,可进行全自动瞄准。装备于护卫舰。该炮有两个供弹系统,储弹52发。可实施全自动和半自动射击。
指挥雷达:黄蜂头(343)炮瞄雷达
装备舰艇:江东级、江湖Ⅰ型、江湖ⅠG型、江湖Ⅱ型、江卫级初速:916米/秒射速:2*25发/分最大射程:22500米最大射高:15000米高低射界:-5-8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25 全重:34000公斤
79A式双100mm自动炮
79式双100毫米舰炮主要装备于中型舰艇,其任务是进行海上作战、用于防空自卫、杀伤和摧毁岸上目标。该炮雏形是陆用双100毫米高射炮,具有良好的弹道性能。
早期型号主要与343-球50(即所谓的黄蜂头)雷达-光学组成系统,后期与343改进型雷达、光电跟踪仪组成系统,并接入全舰作战系统网络。
该炮曾广泛安装于053系列护卫舰和052系列驱逐舰,曾经过多次改进,目前已停产。该炮早期型号为H/PJ33型,衍生H/PJ33A型,后期为H/PJ33B型,改进型主要在可靠性以及自动化程度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另外大幅提高可靠性和集成性,采用隐身防盾。该型炮的组成:由舰炮本体、瞄准随动系统、引信随动系统、供弹系统、监控系统、辅助系统组成。人员: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操作人员较之H/PJ33型减少,主要有炮长、炮手和操作手;炮本体内实现无人操作。管数:两管舰炮口径:100毫米舰炮的俯仰角(在未装机械限止器状态下):-5°~ +83° 舰炮的旋回角(在未装机械限止器状态下):±180° 发射率(单管):25~30发/分最大射程:22500米最大射高:15000米炮弹质量:榴弹31.3千克,爆破弹31.5千克弹丸初速:榴弹916.3米/秒,爆破弹911.0米/秒最大膛压:294兆帕(3000公斤/厘米2); 火线高:2300毫米全炮重量(含弹鼓):约38000千克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是713所基于法国T100C紧凑型(COMPACT)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研发的国产”210″舰炮的隐身改型,主要战术技术性能达到了法国100毫米紧凑型舰炮的水平。与以前广泛使用的79A式双管舰炮相比,在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及弹道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性能参数(法国T100C紧凑型):
炮重:17000千克
初速:870米/秒
身管长:5500毫米
射速:10~90发/分
对海目标:最大射程17500米,有效射程12000米
对空目标:最大射程8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
最大仰角:85度装备的相关舰艇: 150长春号 151 郑州号 116 石家庄号115 沈阳号 171 海口号 526 温州号 170 兰州号 525 马鞍山号169 武汉号 168 广州号
PJ26型单管76MM隐身舰炮
PJ26型单管76MM隐身舰炮,基于俄罗斯舰艇上的AK176单管76.2毫米舰炮的隐身改型。2000年初确定由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3)出任总师单位,进而负责研制总承包,陈汀峰担任总设计师,并于2003年完成。性能参数(俄罗斯AK176型):全重:11500kg(含下甲板装弹机)
射程:11.5~15.5km
射速:60~120发/分
储备弹药:152发
炮身俯仰范围:-15~+85度
水平回旋范围:左右各175度
H/PJ38型单管130mm舰炮
单管130毫米舰炮于2005年初由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郑州713研究所)立项研制,内蒙第二机械制造厂(包头)生产。原设计采用采用单管双链路供弹、水冷却;身管长(连炮尾)70倍口径;使用弹种:榴弹、爆破弹、炮射导弹;全自动装填;火线高2。5米至3米;射速40发/分钟(左右);射程(非制导弹)29.5千米;全炮重量(不含外围设备)大于50吨;采用玻璃钢隐身防盾;炮本体安装甲板下设置二层供弹系统,一甲板为弹鼓转运间、二甲板为弹药舱及下扬弹机。此炮的工作方式为“中心”战斗工作方式和“维修”工作方式。
此炮的设计估计部分借鉴了俄罗斯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的成熟技术,借鉴主要为舰炮机械设计上,这是我国舰炮领域较为薄弱的地方。而火炮电气控制和瞄准随动系统则全部采用国产化全新设计。为提高适装性,此炮在原理样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减重设计和反后座力设计。
减重设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要求下尽量采用铝合金部件,这也是各国舰炮减重设计的一个通行做法,如俄罗斯AK-176型舰炮就大量采用铝合金构件;再就是取消一路供弹链路,单管舰炮双链路供弹的好处是可以在射击中快速进行任务转换,由于双路供弹可挂载不同种类弹药,转换时不需要进行弹种识别,减少弹药损耗。单管单链路供弹在遂行单一任务时,射速并无影响,但在射击中进行任务转换时,需要增加弹种识别的时间,并会消耗一些炮弹。
反后座力设计就是减小舰炮发射时后座力的能量,以期降低对舰载设备所带来的冲击和振动。这里有一个数据,双100毫米舰炮射击时的后座力225552.9N(单管,双管乘2),从而可见舰炮射击时后座力之大。鉴于单130毫米舰炮的初速、射程等指标已经固化,减小后座力的措施估计为加装炮口制退装置。其火炮系统参考了俄制的AK130舰炮,射程近30公里,射速约40发/分钟,特别是具备发射火箭增程制导炮弹的能力,射程过百公里,在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中尚属首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