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舰载机米格-29K——意外选择背后的历史机缘
作者:徐勇凌说到俄罗斯舰载机米格-29K的“新”似乎有点牵强,这款早在90年代就在舰载机竞争中败北的“失宠者”,受到印度人的追逐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近来关于俄罗斯人要用米格-29K替代苏-33的传闻,却令许多专家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相对于性能优秀的苏-33舰载机,米格-29K的先进性究竟何在?最近,当我从报刊和网络上读到关于米格-29K的专业评述,依然无法捋出头绪。我不得不从记忆中翻出我在米格-29飞机上曾经的飞行经历,当我将所有的信息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找到了答案……
正在进行上舰测试的米格-29K,后面一架是印度海军涂装
米格-29——记忆中的传奇
米格-29飞机无疑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前苏联和美国的军事领域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在经济和综合国力上远远不及竞争对手的国家,前苏联能够在航空装备技术的竞争中始终与美国人并驾齐驱,的确是他们激情追求的结果。冷战时期,无论是苏联人还是美国人,无论是政客还是军界,都充斥着一群狂人。美国人不遗余力地公开叫嚣,而苏联人却卧薪尝胆地默默作为。美苏的军事竞争从陆地到空中再拓展到大气层外,太空成为战略竞争的“高边疆”。60年代苏联人风光无限,在太空,他们首先实现了人类的太空遨游,在航空技术领域他们在飞机高度与速度的竞争大获全胜。美国人从越南战争中铩羽而归,痛定思痛过后,他们开始了军用航空技术的新一轮探索,他们借助于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将F-15从图纸变成了航空武器,并在1974年装备美国空军。苏联人从情报线获取了美国人新一代战机的核心技术,但沉迷于速度竞争的落后理念制约了航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米格-29还是苏-27的研制过程中,苏联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空难的悲剧如影随形。
美国拍摄的苏-27和米格-29(上)卫星照片,其中苏-27还是早期的T-10原型机,和后来的生产型区别很大
然而,七十年代的苏联正如日中天,超凡的自信和勇气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梦想。1977年5月和10月苏-27和米格-29先后成功首飞,令他们的对手美国人感到震惊。当美国人从卫星照片中看到这两款飞机模糊的外形时,似乎明白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苏联人知道在研制进程上他们已经比美国人慢了半拍,因此,在技术的追求上他们渴望实现超越。国家计划体制下的苏联军工领域分工明确,当时,尽管米格公司的技术能力远在苏霍伊公司之上,但米格-29还是被赋予了前线机动作战飞机的定位,他们发挥自身在轻型战斗机设计领域的优势,将米格-29打造成了高机动性的作战飞行平台。
在TsAGi巨型风洞中测试的米格-29,注意早期型的腹鳍
十几年前,在米格-29飞机上的飞行经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1993年3月,当我领略了米格-23变翼飞翔的速度和威猛之后,在米格-29上的第一次飞行完全改变了我的飞行概念。相对于米格-23平稳的起飞,我只能用“迅猛”这个词来形容米格-29的起飞。强大的推力和敏捷的操控,使米格-29飞机仅滑跑了11秒钟就离开了跑道。教官乌拉尔在我收起起落架后,没有操纵飞机缓慢地上升,而是打开加力直接向上做了一个筋斗。我分明看见米格-29边向上机动边加速,以我从未体验过的极小半径完成了筋斗。与苏-27相比,米格-29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极限机动能力,在许多方面其性能甚至超越了苏-27。它可以完成9G的连续机动,比苏-27还要大1个G。在以后的飞行中无论是热尼亚还是科沃丘尔,都在米格-29飞机上尽情展示他们的飞行技艺。记得科沃丘尔在做“方块筋斗”时边做边大声地呼喊,在垂直向上的跃升中,随着过载的突然增加,飞机迅速进入倒飞状态,接着又迅速转头向下。机动中我的脖子稍一放松,强大的过载就使我低下了头。在后来的机动中我有了准备,始终把头靠在椅背上,我看见米格-29在强大推力的支持下,发出一阵阵呼啸迅捷地变换着机动方向,并且始终保持足够的能量,这对二代战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1989年夏,米格-29首次访问芬兰,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就在我即将完成米格-29所有的飞行计划时,试飞教官热尼亚为我秀了一把超惊险的“筋斗着陆”。他在我完成所有空中试飞动作后说:“徐,后面我来!”根据我和他飞行的经验,我知道他又要开始展示技艺了,但我无法猜测这次他又要玩什么惊险动作。在飞机距离跑道只有不到1000米,高度只有60米即将着陆之际,他让我收起了起落架。他突然接通了加力,飞机在他的操纵下迅速向上机动,而此时的飞行速度只有400公里/小时。飞机很快就到达筋斗的顶点,就在我以为他要翻转改出时,他大声喊道:放起落架!飞机继续向下机动。此时大地景物向我扑面而来。只见他很好地控制着飞机的轨迹和数据,在飞机即将退出俯冲时,我忽然明白他想干什么了:他要直接着陆!这个小型表演机经常玩弄的惊险把戏,热尼亚居然要在米格-29上完成!但我不得不佩服热尼亚操控飞机的能力,飞机退出俯冲时方向正对正跑道,而速度也恰好控制在320公里/小时的最佳进场速度。他喊了一声:你来吧!我顺势接过驾驶杆,稍稍一拉杆,米格-29就轻巧地着陆了。
徐勇凌(右三)在俄罗斯学习期间
米格-29K——俄罗斯国运衰败的牺牲品
彼德罗维奇是一位令我钦佩的俄罗斯航空技术专家。93年底,在给我们上试飞理论课时,老彼德(我们对这位教官的爱称)经常会侃起他在舰载机试飞中的见闻。作为飞机性能研究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彼得罗维奇参与了俄罗斯舰载机的研制和试飞。那时,我们对于俄罗斯航母计划知之甚少,只是时常从彼德罗维奇的脸上读到他对于舰载技术的自信,和对俄罗斯国运衰败的忧伤。
七八十年代,美国在非洲和中东的战略上节节败退,到了七十年代末,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彻底葬送了美国人在伊朗几十年的经营成果。而前苏联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成绩斐然,并且在八十年代初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他们在阿富汗翻云覆雨,在1979悍然出军占领了阿富汗。
进入80年代,世界风云突然变幻。美国人利用阿富汗事件大肆渲染,通过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结成了庞大的反苏联盟。1981年,美国的里根总统上台,推出了遏制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在苏联国内时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领导人的不断更迭,戈尔巴乔夫的上任,新思维的推出使得苏联国内民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美苏的战略博弈中,戈尔巴乔夫表现出了战略上的低能,在里根老辣的威慑下做出了充满耻辱的让步,却没有换来任何战略上的收获。在俄罗斯国内,政治对手叶利钦在政治谋略上显然老练得多,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并且不惜以苏联的解体作为代价,终于使自己登上了权利的巅峰,同时也宣告了苏联这个庞大帝国走到了尽头。
苏联航母最初的设计是平顶的,但实在解决不了弹射器的问题
苏联第一艘航母“第比利斯”号的下水仪式,现在该舰名叫“库兹涅佐夫”号
苏联的航母计划就是在如此纷繁的政治格局下展开的。然而,俄罗斯人依然在兵工科技领域展示了他们非凡的才华。尽管他们无法获得美国人蒸汽弹射系统的核心技术机密,但他们设计出了富有创意的滑板起飞系统,借助于米格-29和苏-27良好的气动性能,很快在航母起降技术上获得了突破。1989年11月1日,阿乌巴基洛夫和布加乔夫分别驾驶米格-29K和苏-33在“库兹涅佐夫”航母的甲板上成功着陆。
苏-33原型机T-10-24
米格-29K着舰测试
航母和舰载机技术的关键,除了母舰的指挥保障系统外,就是舰载机的起降系统,航母空间的局限性对甲板着舰系统和舰载机的起降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机其实是沿着一条狭窄的“管道”在飞行,这个“管道”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飞行中对数据控制的要求比常规着陆更加严格,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数据管道”。
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机其实是沿着一条狭窄的“管道”在飞行
从技术角度分析,米格-29K的确是苏-33的有力竞争者。其实,早在1988年6月英国范保罗航展上,米格-29就以惊世骇俗的“钟形机动”,赢得了西方人惊艳的目光。作为前苏联军火出口的明星机种,米格-29更是受到东欧、中东乃至亚洲多国的青睐。因此,前苏联的航母计划一经推出,米格-29K就被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由于苏联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中小型航母,米格-29K轻小外形和高机动能力显然具有突出的优势。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苏-33相比米格-29K也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是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定位,使其在载油量、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依然难以摆脱米格系列飞机固有的技术短板。另外,米格-29飞机在发动机和机载航空电子系统上技术相对落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米格公司逐渐走向和衰败,米格-29飞机遇到重大困难,由于技术缺陷或缺少器材保障,大量的米格-29飞机失去了飞行能力,有些飞机甚至被引进国家退货。前东德的米格-29飞机由于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西方盟国作为“礼物”慷慨地送给了波兰。
钟形机动也就是尾冲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雄心勃勃的航母计划也陷入了危机,米格-29K和苏-33高低搭配的方案,因为经费问题而搁浅,俄罗斯人不得不在米格-29K和苏-33两者中作出选择。从表面看是米格-29在作战半径和作战模式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它的落选,其实,围绕着舰载机选项上的政治博弈,才是米格-29落败的真正原因。曾经强盛的米格公司因为具有传统的技术优势和庞大的海外市场踌躇满志、不思进取,而苏霍伊公司在苏-27系列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志存高远,随着苏-27系列飞机的成功苏霍伊公司后来居上,赢得了技术上的优势。在国家日显衰弱的困难时刻,俄罗斯决策层不得不做出“断腕”重生的艰难抉择,放弃了对米格公司的扶持,而将保障的重点放在了苏霍伊公司上。1994年,苏-33在舰载机的竞争中最终获胜,而米格-29K却命悬一线岌岌可危。
1994年,苏-33在舰载机的竞争中最终获胜,而米格-29K却命悬一线岌岌可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