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4:31

机炮空战高手巴哈拉夫的故事

作者:万斤顶

(原载《Avions》杂志2013年第7期,作者Shlomo Aloni)
  以色列空军天火(即法国达索幻影IIIC)飞行员鲁文•罗森在1969年4月14日获得了他全部5个击坠纪录中的第二个。在这场空战中,罗森曾追逐一架埃及米格-21进入剪式机动。他数年后回忆道:
  “我的对手不够优秀,(在作剪式机动时)缓慢地飞在我前面。我曾考虑过来一个‘巴氏爆击’。他还未被套入我的准星,但我可以估算他的必经之路,提前开火,敌机会自动飞进我的弹雨之中。我正打算试试,他放弃了机动,拉平机翼,垂下了机头。”


剪式机动图解  敌机退出剪式机动,给了罗森一个动手的机会。罗森抓住时机发射了一枚AIM-9B响尾蛇。那么什么是“巴氏爆击”?为什么这个词会如此流行,以至于罗森在30年之后谈到1969年4月14日的这个战绩时,还会对这个词念念不忘?而巴氏本人——也就是以色列•巴哈拉夫——直到1969年10月6日才打下敌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4:55

驾驶天火之前的日子
  以色列•巴哈拉夫1965年7月毕业于以色列空军飞行学校第47期。在同年第二期(以色列空军按照财年的概念将一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当年4月到7月,第二期为8月到11月,第三期为12月到次年3月)完成强制性的暴风雨(Ouragan,引进自法国的战斗/教练机)作战训练课程之后,他被指派到哈佐尔基地的113中队担任作战训练教官。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飞行员来说,无疑是一项荣誉,但这项工作也耽误了他改飞天火——其他的47期毕业生都参加了1966年第三期的天火改飞训练,而巴哈拉夫要等到1968年第三期才获得这个机会。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只用了四年——从1969年10月到1973年10月——就赢得了服役期间的所有击坠纪录,而其他以色列王牌飞行员的击坠时间表要漫长得多。
  1966年11月13日,巴哈拉夫第一次领到战斗任务。在该行动中,巴哈拉夫的长机暴风雨被约旦击伤,飞行员受伤,巴哈拉夫护送其平安返回哈佐尔基地。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亦即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巴哈拉夫已是一名合格的长机飞行员,驾驶暴风雨执行了15次任务,包括3次攻击敌军基地和12次对地支援,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战斗经验。


1967年6月,6日战争期间,巴哈拉夫在Abou-Seir基地113中队的休息室内接受采访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5:32

第一个胜绩
  在113中队担任了三年暴风雨作战训练教官之后,以色列•巴哈拉夫被调到哈佐尔基地,成为装备天火的101中队一员。由于当时天火改飞训练由各中队轮流主持,在1968年第三期,他又被暂时指派到拉马特大卫基地的117中队接受改飞训练。随后他回到哈佐尔,正式成为101中队的现役飞行员,逐步取得天火的战斗资格——通过一期训练获得空战任务的僚机资格,再通过两期训练,获得对地攻击任务的僚机资格,最后获得担任双机编队长机和四机编队长机资格。


1968年第三期换装训练班,左二就是以色列.巴哈拉夫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5:50

  在1969年第二期(8月-11月),巴哈拉夫被提升为101中队的作战官,这相当于中队的第四把手,仅次于中队长和两名副中队长。在此期间,巴哈拉夫获得了首个空战胜绩。


1967年101中队的飞行员合影,以色列.巴哈拉夫坐右边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6:11

  1969年10月6日傍晚17:00时,两架埃及米格-17袭击了苏伊士运河北部以东的以色列目标。负责应急警戒的一个天火双机编队立即奉命从雷菲迪姆起飞拦截(雷菲迪姆是埃及原贝尔加夫加法基地的希伯来名字,因其位置具有战略意义,被以色列占领后成为以空军前进基地),巴哈拉夫是其中的僚机。等他们赶到时,埃及攻击机早已离去,于是以色列地面控制中心要求天火前去攻击掩护攻击机撤退的米格-21四机编队。巴哈拉夫的长机是101中队长奥代德•马罗姆,他追上了领头的一个米格-21双机编队,而巴哈拉夫则追逐后面一个编队。就在此时,另一个米格-21四机编队赶来支援。以色列地面中心命令退出战斗,但憋了很久的巴哈拉夫早就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开火,将炮弹向敌机倾泻而去。第一架米格-21飞行员的弹射有目共睹,以色列空军事后还确认巴哈拉夫击落另一架米格。但是这场空战胜利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巴哈拉夫的战斗生涯中一再出现——对照相枪照片的研判说明,巴哈拉夫其实并没有精确瞄准。


6日战争中,101中队的天火82完成任务后降落在Hatzor基地。巴哈拉夫驾驶该机在1969年10月6日获得头两次胜利,也是该机的第4和第5个战绩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6:30

  天火的空战瞄准具包括一个十字、一个投射在瞄准具上的“皮普”(Pipper,Predicted Impact Point mark projected onto the weapon system sight),即预计弹着点标记,外圈有被称作“钻石”的一圈灯光标志。十字固定不动,代表横滚轴(纵轴)和偏航轴(垂直轴),动态的“皮普”代表瞄准的弹着点,“钻石”代表与目标的距离,这个标志也在时刻变动。距离的数据来源由雷达系统自动产生,或手动设置,飞行员可通过操作杆上的2个手动开关选择三档距离(一个设定为250米,另一个400米,两个同选为600米。)


这张清晰的照片可以看到幻影III瞄准具上套住米格机身的“皮普”和外圈的“钻石”、以及下方的十字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7:34

  如果“皮普”与目标重合,同时目标敌机的翼展完全落在“钻石”之内,即具备开火条件。但此时有个问题:“皮普”的位置由某个陀螺仪计算得来。按照设定,由于在后面追逐的天火紧跟着被追逐的目标,陀螺仪只需计算本机的数据,然后将其视作目标数据即可。但事实上本机与目标机并非同步运动,这个数据就难免滞后,因此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比如双方以同样的速率转向时,“皮普”才能准确咬住目标。


巴哈拉夫在10月6日获得第一个战绩时的照相枪照片,据他说射击距离只有200米,“皮普”并没咬住准米格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8:02

  以色列•巴哈拉夫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在“皮普”咬住目标之前获得开火条件的方法。他说:
  “我的做法引起很大争议,甚至有人说我击落敌机的这种方法完全是业余的,如果其他飞行员模仿还会造成危害后果。在空战中击落敌机的过程涉及到四个方面:不断变换位置的敌机、我机、存在数据滞后的‘皮普’和飞行员本人。这四个方面由于数据的滞后性,往往很难同时达到开火的条件。
  “在空战训练中,只要将目标在准确的距离内套入‘皮普’持续一秒,即可判定击落。我没有瞄准敌机,但也能击落‘敌机’。其他人对此很不满。一开始他们说是我走运,但我不断击落‘敌机’,他们也没话说了。更何况我的战绩里也有一些是按照规则靠精确瞄准取得的绝杀。
  “我的解释是:获得一个绝杀需要在机动中持续跟踪目标2秒钟,确保我机与目标保持偏转角一致。将目标套入瞄准具需要1秒钟,实现锁定并射击又需要1秒钟。我们需要敌机‘配合’我们获得这2秒钟时间。
  “但为了获得这2秒钟时间,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做准备,尤其是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假如敌机‘配合’我们的时间少于5秒,瞄准具就无法锁定,这样我们怎么能打下敌机?我的答案是:在前3秒的准备时间里,飞行员必须准确判断目标的偏转角,与其保持相同的转向速率,接下来的2秒只要等着就可以了。尽管瞄准具还没有锁定,我的机头、机炮已经以准确的距离和角度指向了目标,此时为什么不按下机炮钮?‘皮普’将在2秒之内锁定。我的照相枪可以证明,我开火1-1.5秒之后‘皮普’就咬住了目标。
  “有一些战例可以说明问题。一架在700米距离之外以90度角、500节时速飞行的米格-21被我击落。虽然当时天火的瞄准具还无法计算其偏转角,但假如能计算的话,我相信和我估算的相同。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我的想法引起了争议。他们认为这不够专业,会让飞行员不再追求用‘皮普’精确瞄准目标。有些人感到不满和恼怒,这使我不能将想法理论化。
  “除了这些战绩,我还以精确瞄准法击落过敌机,这是在米格‘合作’且不改变转向速率的情况下获得的。不过即使敌机‘不合作’,我还是能把他们打下来。人们管这种做法叫‘巴氏杀戮’或‘巴氏爆击’法,后来还出现了适合这种打法的瞄准具——‘热线’瞄准具。
  “我的经验只是说明在有些空战情形中,陀螺仪瞄准具存在局限性,但不等于说,只有采用我的办法的飞行员才能击落敌机。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巴氏爆击’法了,我为推动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为此感到非常骄傲。”


第二个战绩的照相枪照片,在500-700米的距离击落了这架米格-21,同样没有咬住米格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8:24

巴哈拉夫的积极防御理论
  1970年3月,以色列•巴哈拉夫在三天内成为一名王牌——3月25日击落1架米格-21,3月27日击落2架米格-21。


机腹挂载一枚马特拉R.530空空导弹的天火52,巴哈拉夫驾驶该机在3月25日和27日各击落1架米格-21

万磁王 发表于 2014-5-3 13:08:44

  就在巴哈拉夫成为王牌两个月之后,伊夫塔赫•斯派克特接替奥代德•马罗姆,成为101中队指挥官。作为一名在1967-1973年之间获得11个战绩和2个分享战绩(总计12个,与巴哈拉夫的总战绩数量相等)的王牌,斯派克特发明了“目标确定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编队长机必须在格斗开始前为己方分配好任务,战斗打响后,每个双机编队自始至终都迎战既定目标;同时保持双机编队,在任何时候都有一架飞机主攻,另一架防御,二者互相掩护,随时调整以获取优势位置。


3月25日的胜利又是巴哈拉夫的一次经典之战,他把瞄准具标尺手动设置在600米距离,在约700米时向米格射了两发炮弹,第一发炮弹没有命中,第二发炮弹击中米格的机背和机翼,米格飞行员立即跳伞
  巴哈拉夫声称斯派克特的理论没有可行性:在大多数空战中,以色列飞行员要迎战数量两倍的敌机,尽管埃及飞行员一般不会脱离编队,但是按斯派克特的理论,天火将始终面临数量上的劣势。巴哈拉夫进一步说明,天火飞行员在训练中强调的是一对一格斗,即使格斗演练以二对二模式展开,而且长机和僚机都清楚彼此的位置、有时甚至会交换攻击目标,但到后来还是会出现一对一的情况。事实上击落一架埃及战机远比在演练中“击落”天火容易。
  巴哈拉夫提出替代“目标确定理论”的“积极防御理论”。这个理论其实是对天火飞行员格斗习惯做法的一个合理化解释。巴哈拉夫声称在空战中,每个飞行员可自行选定对手,这样所有的敌机都将成为目标,而天火也将由此达到互相保护的目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机炮空战高手巴哈拉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