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盾 发表于 2012-10-25 10:12:27

寻找江豚科考下月启动 专家称15年内将灭绝



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豚
长江流域还有多少头江豚?极端气候与人为活动如何影响江豚生存?昨天是第三个国际淡水豚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将于今年11月10日起航前往长江,对江豚目前的数量和栖息地状况进行考察。这也是自“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宣布白暨豚功能性灭绝以来,首次针对江豚的全面科考。
昨日,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王克雄等长期致力于江豚研究的专家接受了新浪微博的微访谈。
考察江豚数量及栖息状况
据王克雄介绍,此次科考将采用目测、声测、探鱼、采水、录音等方式来统计江豚的现存量以及栖息地状况,预计考察将持续约40天,往返于宜昌至上海,团队由专业研究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10月22日,科考队已经兵分两路,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对鄱阳湖和洞庭湖区的江豚展开考察,作为此次长江全流域科考的前站。两湖考察完以后,11月10日会正式开始整个长江的考察,届时志愿者会每天向大家公布考察的进展。
对于此次考察,不少热心江豚保护的网友都渴望参与其中,有网友表示,不知挑选志愿者的标准如何,自己当初也有报名,但是没被选上。王克雄表示,志愿者的专业、经历、时间保证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这次考察持续时间长,两个湖区加上长江干流需要60天,因此需要固定的人员才能取得稳定、可靠的数据。
目前8名志愿者正在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白鳍豚馆内接受集训,王克雄表示,此次招募的8名志愿者都是大学生或民间人士,没有科考经验,因此必须通过专家授课、实地演练等方式,让他们全面了解江豚知识,同时学会使用各种先进的探测仪器和相关设备。
目前江豚不足1400头
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等6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联合考察队,沿江寻找白鳍豚和长江江豚踪迹。
经过六国专家们39天、航行3400公里的艰难搜寻,考察队没有发现“长江女神”白鳍豚的影踪。同样令人痛心的是,从宜昌至上海1667公里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江段中,仅发现江豚700—900头。据考察专家们估计,2006年长江江豚的数量不足1400头,只相当于1991年种群数量的一半。
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江豚最快会在15年内灭绝,也许人们再也看不到这种有着天然“微笑”表情的物种了。
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表示,由于受到与白鳍豚相似的威胁,江豚的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长江干流中的长江江豚数量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6年的15年间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如果不加快江豚的保护步伐,江豚有可能步白鳍豚后尘。白鳍豚和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生物,其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预示着长江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问题。
保护江豚从建保护区入手
世界自然基金会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威胁淡水豚生存的致危因素均是人口爆炸式增长所致,主要有:豚类意外伤亡和故意捕捉;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非法渔具大量使用;航运快速增长干扰豚类栖息活动;水体污染导致生境质量退化;水利和水下工程阻隔江湖联系并破坏回水区;江湖砂采挖等几个方面。
专家认为,建立保护区是目前保护淡水豚,减少或阻止其灭绝的主要对策。过去利用长江故道建成保护区挽救了一些江豚,但是江豚生存还是很困难,另外,如果这些动物都只有在人类专门建立的保护区才能生存的话,长此以往,也不利于物种的繁衍。但在短时间内长江水环境难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专家还是希望找一些安全的故道类型栖息地,先保护一定数量的种群。
江豚的“微笑”:我们还能见多久
俗称“江猪子”的江豚,生活在长江中,因其稀少曾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据介绍,长江江豚和白鳍豚是长江中仅有的两种鲸类哺乳动物,均处在长江水生物食物链顶端。2002年,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孤独离世;2006年,国际联合科考队在长江上未发现一头白鳍豚,宣布在长江生活了2000多万年的白鳍豚物种“功能性灭绝”(野外50年没发现即为灭绝)。而目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江江豚,估计仅存千余头,并正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江豚科考下月启动 专家称15年内将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