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8“浩劫”进化论,俄制重型武直的三国演义
作者:Armstrong来自空军之翼
俄语中有个惯用短语用来描述一两句话无法解释的复杂事物:“出于历史原因”(это исторически сложилось)。正是复杂历史原因导致俄罗斯目前在同时生产三种武装直升机:卡-52,米-28N和米-35M。这三种直升机在尺寸和设计任务上都有较大重叠区域,起飞重量相近,都为11-12吨,均由相同的VK-2500(TV3-117)涡轴发动机提供动力,执行相似任务并共享相同的武器。
米-28早期设计,堪称“雌鹿”大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76年12月16日,当天作为对美国研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直接回应,苏联政府发出了研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后继机的命令。米里设计局的米-28(产品280)和科莫夫设计局的卡-50(产品V-80或产品800)入围决赛,争夺最终量产订单。但苏联的解体使这场竞争变成了一场缠绵,最终直到21世纪00年代后期,两种直升机的全天候改型——卡-52和米-28N才双双投产,外加廉价解决方案米-35M,落得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米-28N与卡-52 挣扎求生
米里设计局制造的首批两架米-28原型机编号分别为012和022,该机被设计为一种用于白天作战的重型反坦克直升机,总体布局与AH-64“阿帕奇”大致相似。首架米-28原型机在1982年11月10日首飞。
米-28 012号原型机 1988年,设计局又制造了两架稍作改进的米-28A(产品286)原型机032和042号,根据阿富汗作战经验配备了新型X型低噪音尾桨,重新设计了向下排气的红外抑制发动机喷管,光电传感器也稍作改进,并在翼尖增加了内置红外干扰弹发射器的椭圆形整流罩。1987年,米-28A在与卡莫夫设计局卡-50“黑鲨”单座武装直升机的竞争中败北,后者被选为苏联陆军航空兵下一代武装直升机。
米-28A 032号原型机
米里设计局展开积极自救,将米-28作为出口项目继续推进。1989年6月,米-28A 032号原型机在巴黎航展上刚完成国际首秀,获得了“浩劫”(Havoc)的北约代号。随后米-28A 042号原型机参加了1993的巴黎航展。促销努力使米-28在1990年秋天获得了第一个客户,伊拉克与苏联签订了在伊国内按许可证制造米-28L的协议,但随着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米里设计局的努力付诸东流。
米-28A 032号的巴黎首秀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空军衣钵的俄罗斯空军意识到了白天型武装直升机的严重不足,于是又发起了另一次武装击直升机招标。米里和卡莫夫两个设计局再次展开激烈竞争,这次新武直需要具备夜间作战能力。令许多人惊讶的是,经过漫长的竞争后,俄国防部在00年代后期决定同时部署两种武直——米里设计局的米格-28N“夜间猎人”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2“短吻鳄”并列双座武装直升机——用于取代老化的“雌鹿”机队,并得到了后者的现代化改型——米-35M的补充。
绝处逢生
米-28N是在“先锋-2”项目下启动研发的,代号“产品294”。米-28N的研发和测试过程非常漫长,首架原型机014号由米里设计局在1995年制造,到1996年11月14日才首飞,此时缺乏大多数综合航电设备。由于资金严重不足,以及传感器和新型主减速器研发的滞后,米-28N项目进展非常缓慢,工厂试飞直到2001年才完成,首架原型机直到2002年才装上了能承受更高功率输入的VR-29减速器。
米-28N 014号原型机
米-28N的研制直到2003年才开始真正取得进展,当时俄国防部宣布陆军航空兵计划采购多达50架新一代武装直升机,于2010年前交付完毕。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第二架米-28N原型机于2004年3月首飞。项目开发和测试工作在2006年之后进一步加快,因为俄国防部终于为首批米-28N的生产拨付了资金,这批直升机将被用于详尽测试和评估。此时米-28N获得了“夜间猎人”的正式绰号。
伴随着石油价格开始持续上涨,俄罗斯国防部在0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购买军事装备,其中就包括同时量产卡-52和米-28N两种重型武直。俄国防部在2005年首次订购了67架米-28N,2010年又追加订购30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4月24日购买24架复式操纵的米-28UB教练机。
安装了N025毫米波雷达的米-28N原型机
首架米-28N预生产型“黄32号”于2005年12月首飞,该机承担了繁重的试飞工作。完成国家试飞后,俄国防部在2006年3月批准米-28N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Rostvertol)进入全速生产。首批两架米-28N于2008年1月15日交付俄空军陆军航空兵第334战斗训练和机组人员换装中心,首个装备米-28N的一线攻击中队是俄罗斯南部军区第487独立直升机团(OVP),在2009年3月接收了首批“夜间猎人”,在2010年夏宣布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但仅限于执行白天任务。2014年2月,米-28N在解决了试飞和初期服役阶段暴露的大部分问题后正式进入俄空军服役。到2019年4月,陆军航空兵至少已装备了100架米-28N生产型外加大约20架米-28UB教练型。
到目前为止俄军已经损失三架米-28N,一架在2011年2月的飞行训练中因尾部传动装置故障而坠毁,第二架在2015年8月的一次编队表演飞行中因飞行员操纵错误而坠毁,第三架在2017年4月于叙利亚的一次夜间作战中坠毁。此外还有两架米-28N在硬着陆中遭受严重损坏,经罗斯托夫维修后重新服役。
2011年2月坠毁的米-28N
详解“浩劫”
由马拉·季申科领导的米里设计团队以相当传统的方式设计了米-28直升机,该机的总体布局介于取消了货舱的米-24和AH-64“阿帕奇”之间,后者当时已经是武直设计的标杆。米-28N是一种能在白天和夜间摧毁装甲和坚固战场目标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还能执行空中布雷、压制区域目标、打击小型船只、攻击低空/低速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辅助任务。
米-28N的短翼、发动机舱和尾喷管布置
该机采用五叶全复合材料叶片的高升力主旋翼,X型尾桨由两副单独双叶尾桨组成,以“剪刀”形状排列。两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两侧短翼翼根上方的宽间隔发动机舱中,进气口具备蘑菇形的PZU防尘装置,VR-29四级主减速器的设计基于米-26减速器。米-28所有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以及部分早期生产型安装的是两台克里莫夫TV3-117VMA涡轴发动机,在单发失效(OEI)模式下的额定功率为2194轴马力。从2010年开始,所有后续生产的米-28N都换装功率更大的克里莫夫VK-2500-02发动机,该发动机是TV3-117进一步改进型,在OEI条件下的额定功率为2700轴马力,起飞额定功率为2200轴马力,巡航飞行额定功率1500轴马力。新发动机提高了米-28的速度和爬升性能,终于使该机达到了00年代初俄国防部制定的最初技术规范。
米-28N的发动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