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2

东线空战:1941-1945

作者:约瑟夫•米兰达(Joseph Miranda)
翻译:李昭辉
原文刊载于2003年1/2月刊的美国《战略与战术》(Strategy & Tactics)杂志
来自空军之翼

  译者注:本文原文刊载于2003年1/2月刊的美国《战略与战术》(Strategy &Tactics)杂志上,原作者是约瑟夫•米兰达(Joseph Miranda)。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至少,这是一场比较完美的战争。”
  ——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开局阶段,德国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HansJeschonnek)空军一级上将这样评论道。1943年8月19日,面对德军在空中已然战败的现实,耶顺内克自杀身亡。

在一架苏制伊尔-4远程轰炸机前面合影留念的苏军机组人员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3

苏联空军
  苏联空军(缩写为VVS)的军事条令与学说跟西方国家的空军相比是不同的。当英美两国的空中力量鼓吹者强调战略轰炸,以及纳粹德国空军践行“战役性空中作战”(德语:operativerLuftkrieg)时,苏联空军却在打算与地面部队联合开展“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苏联人的这一理念是苏联红军战役性作战和大纵深战役理论的自然产物。其思想是,地面部队应该在前线达成突破并向纵深推进,在整个战役地域内都要与敌人的部队交战并将其消灭。空中力量需要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作为一支“战役层面上的纵深战斗力量”而发挥作用。由于飞机能够集中起来发动突然袭击并在整个战役地幅的纵深内参加战斗,因此让空军部队扮演这一角色是很自然的。苏联空军可以支援地面部队在纵深进行的战斗,但不能作为一支独立的空中力量而自行发挥作用。苏联空军的组织编制也反映了这一理念:其强调“分散”(而不是集中)使用。
  在“巴巴罗萨行动”,即轴心国侵略苏联的开局阶段,苏联空军被编入了一个个独立的司令部。远程航空兵是苏军唯一可集中使用的空中力量编制,其直接置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控制之下。远程航空兵原本应装备重型轰炸机,但由于缺少此类机型,因此该兵种装备的主要是中型飞机。
  前线航空兵是被分配给各个军区的空中力量单位,所谓“军区”是和平时期的苏联军队管理组织,在战时其将变身为“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群)。集团军空军是被分配给各陆军集团军的空军部队,防空司令部自然就是负责防空的单位了。海军航空兵下辖被分配给苏军各大舰队的空中力量单位。
  尽管对空中力量采取了这种不算出彩的部署方法,但早在俄国内战时期,苏军就开始鼓励对飞机的运用了。在俄国内战期间,刚刚起步的工农红军空军就飞行了约19000个架次,开展了144场空中战役。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斯大林大力推进了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到1940年,全苏境内已有100座飞机工厂,这些工厂每年能够生产10000架飞机。苏联人还开展了大规模的训练计划,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军事和民间飞行员。当在之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开始大力扩充空军部队时,这些飞行员将被证明是一支至关重要的后备力量。

苏军女飞行员正在听取任务简报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4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苏联派出飞行员和飞机,加入共和政府一边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无论是飞行员还是飞机都普遍表现良好,并且经常能在空中战胜他们的对手——西班牙国民军。对苏方参战人员而言,一个真正的冲击来自德国研制的Me109战斗机,德国“秃鹰军团”的飞行员驾驶着这款飞机支援西班牙国民军作战。Me 109被证明优于当时苏联空军装备的所有飞机。
  1941年6月,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根据各种不同的估计,苏联空军拥有约8000至10000架可用的飞机。尽管数量不少,但苏联空军在战争第一年里的表现可谓是灾难性的。虽然1941年6月时的纳粹德国空军在飞机数量上居于绝对的劣势(德军约有3000架飞机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外加约1000架仆从国的飞机),但轴心国集团给苏联空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在战役的第一个星期,苏联空军就有4000架飞机被摧毁,相比之下德国空军只损失了150架飞机。苏军损失的飞机数量是如此地惊人,以至于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觉得那些从前线发回来的报告都是夸大的。戈林下令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他发现不仅最初的报告是准确的,而且在调查期间苏联空军又有300架飞机被摧毁。
表1. 1941年6月苏联西部各军区的空军实力
注:航空兵团既包括航空兵师建制内下属的团,也包括独立的航空团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5

  与那个时期苏联武装力量其他的军兵种一样,苏联空军也正遭受到一些相同的问题的困扰。也许,最大的问题出在领导层身上。斯大林的“大清洗”消灭了苏联空军中许多最优秀的军官;虽然通过训练培养了大批飞行员,但他们的素质达不到德国空军的标准,不过这不仅仅是空勤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他们还缺少较高层次的训练。苏军庞大的空中编队无法实现协同,战斗机经常与他们原本要护航的轰炸机失去联系。此外,更糟糕的是,德军的入侵恰好发生在苏联空军正在进行重大变革的时期,当时苏联人正在退役老旧的飞机,并代之以较新的型号。然而,苏军飞行员们在驾驶新型号的飞机方面普遍只有极少的飞行小时数。
  还有一点就是,苏联空军长期保有一些早就过时的飞机,在战斗机方面尤其如此:苏联空军的许多战斗机仍然是用木头做的,而且采用敞开式座舱。在20世纪30年代那些被证明是足够好用的设计在1941年时已经难以与德军那些先进的机型(如Me109和Ju 88)相抗衡了。
  苏联空军的另一大缺陷是在通信联络方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许多苏联飞机缺少无线电设备,这导致指挥和控制非常困难。苏联空军的空中战术也是过时的,苏联飞行员仍然使用不同形式的三机“楔形”编队,要知道,这种队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这些战术要求飞机保持严格的队形,相反,德军采用的是更加有效的四机编队,编队由密切协同的双机(长机和僚机)分队组成,这让德军在空中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归根到底,虽然空战战术需要飞行员个人发挥主动性才能奏效,但苏联飞行员看上去似乎天生缺乏主动进攻精神。当然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大清洗”。

苏联空军采用的“双机-四机”编队,在该编队战术中,基本飞行单元是两架飞机组成的“对”,其中一架是长机,另一架是僚机;两个“对”组成一个“群”  正如在地面部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苏联军事指挥高层也在发展壮大他们的空中力量。到战争的最后一年时,苏联空军已经能够获得对东线天空的控制权。这部分是由于苏军早在“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前就开始的改革。例如,1940年1月,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沙胡林被任命为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领导航空工业委员会。沙胡林开始整顿苏联的空中力量,强调要研制采用现代化设计的机型,但他的改革直到战争后期才显出成效。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6

空中的“巴巴罗萨行动”
  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始于对苏联空军机场发起的大规模空袭。德军的空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其将数以千计的苏联飞机摧毁在了地面上。在1941年的整个夏季,德国空军始终握有主动权;到当年9月份,苏联空军已经损失了约7500架飞机,相比之下,德军仅损失了2100架飞机,外加数量不详的仆从国飞机。在苏德战争的开局阶段,苏联空军试图击退轴心国的部队,但事实证明他们在作战行动中是缺乏战斗力的。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苏联空军指挥和通信联络机构意味着他们的空中行动在协调方面极其糟糕。相反,集中统一的德国空军指挥体系使得德国人能够把他们的空中单位在整条战线上来回调动,并集中在关键地点使用。尽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德国人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空中力量。
表2. 1941年6月时东线德国空军的战斗序列
  从一开始,德国空军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1941年6月,德国人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共投入了约27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当时德军拥有的飞机总数为4900架。在东线战场投入这一数量的飞机被证明是不够用的,无法覆盖迅速延长的战线:在战役开始时,平均每千米长的战线上只能分摊到2架飞机。随着战役的进行和空中力量消耗的加剧,这一比例变得更加难看了。德国空军被要求完成一系列各种各样的任务,但其手头上的资源着实有限。在这一系列任务中,包括执行他们自己的战役性空中作战,向轴心国的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以及在地面上的局势恶化时充当“救火队”的角色。
  在开展行动的战场上,德国空军的活动范围直达纵深,其目标包括敌人的指挥部、部队集结地和后勤仓库,旨在孤立战场,并在地面战斗开始前就有效地赢得胜利。德国空军还有一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任务是航空侦察。德国空军在空中能够确定苏军的薄弱之处所在,并告知己方地面部队从这里发起突破;他们还能发现苏军反击部队的所在之处,并告知己方地面指挥官调动预备队前去应对威胁。正是在德国空军的种种帮助下,德军才能够发起快速机动的装甲作战。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能够在地面上向敌军纵深突入,这是因为德国空军可以保护他们的侧翼。而且,因为飞机可以快速集中到前线的某个“点”上,因此当某支德军部队即将被苏军地面部队压垮时,德国空军看上去是用来提供火力支援的完美工具,同时还可以作为“矛尖”引导德军地面部队发起反突击。

1941年6月纳粹德国空军各航空队/空军司令部的作战地域  不过,没完没了的任务让德国空军的飞机遭受了严重的损耗,机组人员也变得疲惫不堪。到1941年12月的莫斯科保卫战时,德国空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其战线也被拉得太长了。当时,在东线战场,德军只能勉强拼凑起1000架可用的飞机,而在这些兵力背后已经没有什么后备力量了。
  相反,对苏联人来说,空中战场的态势从1942年年初前后开始转变。当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诺维科夫被任命为苏联空军总司令。他强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分析在战争中学到的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运用到天上的战斗中。在诺维科夫的领导下,苏联空军开始运用德国式的“四指”编队战术。诺维科夫还建立了一套更加实用的组织体系,他将空军部队从直接支援一个个单独的地面集团军的任务中撤出,并将前者编组为机动部署的空军集团军,这些空军集团军每个都下辖1000至1500架飞机,会根据需要分派给特定的方面军(相当于苏联的集团军群),这就让苏军得以集中使用空中力量。诺维科夫还将数个空军军编入大本营预备队,与此同时,苏军防空兵和远程航空兵也维持着独立的兵种地位。大本营预备队中的这些空军军可根据需要分派给特定的部队。尤为重要的是,诺维科夫建立了从中央总部对空中行动进行控制的无线电系统。在指挥和控制领域,苏联空军正在逐步赶上纳粹德国空军。
  到1942年,苏联的工业产能开始逐步发力,原先位于苏联西部地区的相当一部分飞机工业此时已被搬迁至乌拉尔地区,该地区位于德军飞机的航程之外。在飞机数量上,苏联已经压倒了纳粹德国;在飞机质量上,苏联空军的新式战斗机(诸如雅克系列)也开始出现在天空中。与此同时,德军飞机(如He111轰炸机)开始逐渐变得过时了。更重要的是,苏联空军手头上拥有数以千计的后备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正在接受新式战术训练。尽管苏军空勤人员的素质尚未赶上德国空军的水平,但这些数量庞大的后备飞行员让苏军有能力补充替换人员方面的损失。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7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空中封锁
  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东线空战的另一个转折点。1942年1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天王星行动”,突破了斯大林格勒周围的轴心国侧翼防线,最终迫使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投降。在空战中,苏联空军对德军进行了空中封锁,封锁的目的是打消德军的解围意图。众所周知,赫尔曼•戈林向希特勒提出,德国空军可以为第6集团军提供补给,直到该集团军被解围并建立陆上联系为止。不过,苏联空军进攻性的拦截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空运补给能力,使其降到了包围圈内部队维持下去的最低需求水平以下。

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左)正在与手下讨论作战事宜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8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联空军的很多战术都被证明是成功的,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了“自由猎杀”小组,这是一些小规模的飞机编队,能够搜索并摧毁德军脆弱的空中运输机和轰炸机。在补给被严重削弱后,保卢斯元帅最终在1943年2月率领第6集团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地面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空中战争的转折点,这是自“不列颠之战”以来,德国空军遭受的第一次大规模失败。
  德国空军原本计划要打一场短期战争,但到了1942年,德军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后备飞机,多余的能用的飞机几乎是立刻就被用于补充前线战损。更糟糕的是,纳粹德国的工业系统经常无法提供充足的零部件供修理现有的飞机使用。
  斯大林格勒一战让德军消耗了大量运输机,外加大量被当作运输机使用的轰炸机。作为权宜之计,飞行员训练单位也不得不被经常性地部署到前线,这反过来又打乱了飞行员的训练工作,导致产生了恶性循环。德军需要一定的喘息时间,但他们根本得不到。除了东线上空的战斗,德国空军又开始在空中面临新的威胁:德军最高指挥层将东线的一些空中单位重新部署到了地中海战区,以对抗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发起的攻势。此外,英美联合发起的战略轰炸攻势也需要德国重新对其战斗机部队进行保卫本土方面的训练。德国空军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并打造一支兵力集中的打击力量。但实际上,德军唯一能补充后备兵力的方法是从一条战线上抽调单位去加强另一条战线。

1942年12月纳粹德国空军各航空队/空军司令部的作战地域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09

  尽管苏联空军的空中优势在不断增长,但对其来说,如何协同的问题仍然存在。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仍然缺乏开展大规模行动的能力。只要德国空军能够在空中集中兵力,德军就仍然能够掌握东线某一战区的制空权。更重要的是,德国空军仍然具有后勤保障方面的优势。苏联空军的一线部队经常缺少卡车、油料甚至是弹药,这意味着德军能够让他们的飞机保持较高的出动率,或者说战备率。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当其停在机场上接受维护时,它也是“无用”的。德国空军较高的出动率部分抵消了苏联空军的数量优势,因为德军相对来说能够拥有比苏军更多的飞行架次数。不过,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同样增加了德国空军的损耗。更高的飞行架次数意味着机体会遭受更多的磨损和消耗,对空勤人员自身而言也是如此。
  1943年春,库班桥头堡上空爆发了一系列空战。库班桥头堡是德军在刻赤海峡东岸的立足点,在苏联空军的支援下,苏军发起了一场小规模的地面攻势,旨在将德军赶出这一地区,不过他们失败了。尽管地面战斗被证明不是决定性的,但苏联空军还是获得了开展大规模协同攻势行动的经验。苏联空军在库班大空战中发现,行之有效的战术之一就是所谓的“库班书架”(也称“一域多层”)编队战术,该战术要求在不同的高度部署多个飞机编队,以便将拦截的效果最大化。“库班书架”战术背后的思想是,当德军飞机与苏军飞机在低空交战时,飞行高度较高的苏军编队的飞机可以俯冲下去,以一种有利的态势展开攻击。
  到1943年,东线的空战变得越来越像是一场消耗战,而苏联空军拥有打赢这场消耗战的数量优势。苏联空军的军事学说并不追求在单独某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中击败敌人的空军;相反,其要求在战役的开始阶段发起“空中攻势”,以便获得陆上突击作战地域上空的空中优势。这一理念可以与德国空军的军事学说比较一番:德国空军追求的是在战役的开始阶段就针对敌人的空军基地发起大规模的空袭;德国空军必需立刻就赢得一切,否则就会面临一场空中持久战而无力维持下去,但苏联空军是有能力把空中持久战打下去的。
  1943年7月,德军发起了“堡垒行动”,即库尔斯克战役。东线德国空军70%的飞机被用于支援这场攻势。在“堡垒行动”发起前,德军针对苏军的交通线路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旨在切断通往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交通和补给线。反观苏军这边,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测到了德军的这次攻势,用大本营预备队下属的空军军加强了前线的空军集团军。当德军在地面上的推进开始后,其在战区上空获得了短暂的空中优势,但并未持续太久。问题在于,和以往的情况一样,这是一场消耗战,德国空军无法补充替换他们的损失,而苏联空军却能够做到这一点。随着德军在地面上的攻势逐渐停滞,苏军发起了他们的夏季反攻。苏联空军全力发起攻击,其攻击范围一直延伸到了德军后方的纵深地域。
表3. 苏联空军集团军,1942-1945年
  到1944年年初,苏军已经差不多将德军从乌克兰地区赶了出去,在整条战线的其他地段也将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德国空军的消耗让苏联空军获得了支配性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德国空军还遭受着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的困扰:1944年5月,美军的战略轰炸攻势打垮了德国的汽油工业。德军被迫对燃料实行配给制,这也降低了德国空军的作战活动和飞行员的训练强度。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为战争中德国遭受的最大的灾难性惨败之一奠定了基础。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10

“铁锤行动”:德国空军的对苏战略轰炸攻势
  在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失利之后,德国陆军开始了整体上的战略撤退。新上任的德国空军总参谋长京特•科尔登(GuntherKorten)空军上将提出了一项作战计划,他相信该计划的执行能够扭转东线的战局。倘若德国国防军再也无法在地面上取得胜利的话,那么现在也许到了从空中发起一场战略攻势的时候了。可以想象,让德国空军针对苏联的军火工业发起一场战役可以瘫痪对方的军工生产。尽管苏联的工业基地看上去是一个让人不太有信心去轰炸的目标,但德国空军的情报表明,苏联的军工生产集中在莫斯科以东的少数几个巨型工厂联合体内。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厂联合体需要由数量相对较少的几家水力发电厂提供电力。科尔登的计划很简单:组建一支特殊的战略轰炸部队,攻击苏联的电网,然后迫使苏联的军火工业崩溃。
  德国空军的新型Do 217和He177远程轰炸机让科尔登拥有了可用来执行“铁锤计划”的武器——“铁锤计划”就是这场战略轰炸攻势的代号。1943年年底,第4航空军被组建起来,并换装了新装备,以执行这次任务。在鲁道夫•迈斯特(RudolfMeister)空军上将的指挥下,第4航空军开始了一项紧张的训练计划,包括练习使用纳粹德国最后日子里的“高技术”武器之一——无线电制导的“弗里茨X”炸弹。

无线电制导的“弗里茨X”炸弹  对德国空军战略空中力量的拥护者们而言,到1944年春天,苏联红军已经拿下了“铁锤计划”原定要由此发起的空军基地。随着苏联的工业联合体逐渐超出了德军轰炸机的航程,第4航空军最终只被用来在战役层面上攻击苏联红军的地面部队。尽管如此,设想中的“铁锤计划”依旧是很吸引人的:一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战略轰炸战役将摧毁敌人的发电系统,终极目标是瘫痪敌人关键的基础设施,这也是美国空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之后的战争中的“系统战”打法。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6-1 09:00:11

“巴格拉季昂”战役与苏联空军的空中优势
1944年6月,苏军发起了“巴格拉季昂”战役,他们的兵锋直指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在地面上,苏军用他们的坦克集团军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并向纵深推进,一路上扫清了德军各种各样的抵抗,一直打到华沙城郊;在空中,苏联空军在其地面攻势的主要突破点上空集中起大批兵力,他们根据自身的军事学说开展行动,扩大了苏军纵深作战的范围,在整个作战地域内攻击轴心国部队。德军突出包围圈的部队发现他们受到了来自天空中的攻击,撤退成了一场彻底的大溃败。

表现“巴格拉季昂”战役期间苏军战机空袭德军装甲部队的绘画作品  1944年12月,诺维科夫成立了苏联空军第18集团军,该集团军的任务是开展战略轰炸。尽管苏联空军针对德国的工业目标展开过若干次战略空袭活动,但这些作战活动被证明对整场战争的进程影响甚微。苏军缺少重型四发轰炸机,这是开展战略轰炸作战所必需的。有意思的是,斯大林要求美国给苏联空军一些B-29轰炸机,美国人非常理直气壮地拒绝了。
  1945年春天,苏军对纳粹德国发起了最后的攻势。这一攻势得到了数个空军集团军的协同,每个空军集团军都下辖2500至3000架飞机。德国空军几乎已经从纳粹德国的天空中消失了。掌控东线天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是苏联空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东线空战:194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