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朝露——联合B-32“统治者”轰炸机的二战岁月
作者:幸运的胡德来自空军之翼
作为波音Model345,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B-29“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在设计阶段的保险与备份,平平无奇的联合B-32“统治者”轰炸机从出世开始就被“超级堡垒”的光环所掩盖。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正是默默无闻的“统治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美日空中战争画上了句号。
B-32“统治者”
B-32“统治者”三面图 技术规格
基于联合航空的得意之作,B-32“统治者”与B-24“解放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大展弦比的戴维斯翼型,机腹下纵列布置的两个弹舱,卷帘门式的弹舱门,甚至在XB-32原型机阶段还拥有B-24标志性的双垂尾,但最终因为方向稳定性问题在生产型上改为了类似B-29的巨大单垂尾。但相比B-24“解放者”,“统治者”的机身更长,并且截面为圆形。
仍在使用双垂尾的XB-32
B-32“靓丽女士”,可以清楚地看到卷帘门式的弹舱结构与机鼻上的斯派里A-17电动炮塔 由四台怀特R-3350“双旋风”引擎提供动力,每台引擎都驱动着一枚庞大的四叶螺旋桨,其中靠近机身内侧的螺旋桨为可逆桨距螺旋桨,在降落时能够显著缩短滑行距离。与注重在高空奔袭的B-29不同,“统治者”并没有加压机身,因而只能在中低空活动,但相比之下拥有3800英里的长航程与290英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10挺.50机枪分别安装在机鼻与机尾的斯佩里A-17炮塔,背部的两座马丁A-3F-A炮塔与腹部的一座斯佩里A-13-A炮塔内。最大载弹量达到20,000磅,与B-29持平。
B-32“统治者”的驾驶舱 出师不利
由于波音B-29项目大获成功,作为备份的B-32“统治者”虽然在1944年获得了美国陆军航空军超过1500架的订单,但此时B-29早已开始列装部队奔赴前线,“统治者”的命运飘忽不定。由于首架生产型B-32在交付当天因起落架故障而坠毁,生产严重延误的沃斯堡工厂直到1944年11月22日才向陆军航空军交付了第一架“统治者”,而此时距离B-29“超级堡垒”的首次部署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月。生产延误还不是“统治者”踏上征途的唯一障碍,初期生产的B-32故障频频,一直未能达到实战要求,而B-29惊人的优异表现让陆军航空军中不少人提议彻底砍掉B-32“统治者”的生产计划,项目的前途岌岌可危。所幸远东航空军司令乔治·肯尼中将此前一直希望获得B-29装备其麾下的第五、第七与第十三航空军,而由于产能不足,他的要求一直未被满足。于是这位不走寻常路的指挥官转而要求获得B-32,并于1945年3月获得了陆军总参谋部的批准,“统治者”终于拥有了走上战场的机会,而早在当年2月14日,波音威奇塔工厂已经下线了第一千架B-29“超级堡垒”。
联合航空沃斯堡工厂内的B-32
1945年5月12日,两架划归第五航空军进行作战测试的B-32“统治者”在项目负责人弗兰克·库克上校的指挥下从沃斯堡飞抵加利福尼亚马瑟陆军航空站,它们分别是绰号“流浪女王II”(HoboQueen II)的42-108532与机号42-108529 的“靓丽女士”(The Lady IsFresh)。其中库克上校的座机“流浪女王II”绰号来自其本人一年前驾驶飞往英国的首架波音YB-29“超级堡垒”41-36393“流浪女王”。
“流浪女王II”涂装与机鼻彩绘
原定参与作战测试的第三架“统治者”42-108531号机因为严重的起落架故障不得不退出,由另一架机号42-108528的B-32顶替,后者在出发前才刚刚走下生产线不久。然而事实证明这架飞机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它的机组飞抵马瑟陆军航空站与前两架B-32会合的时候,飞行员发现他们无法正常放下起落架,最终不得不依靠手动放下的方式解决了问题;降落之后地勤又发现本该由二号引擎驱动的发电机并没有正常工作。之后这架倒霉的B-32又接二连三的发生故障,单是从加利福尼亚转场至吕宋岛的这段路途中就因为故障而延误了三次。最终的结果是,“流浪女王II”与“靓丽女士”于1945年5月24日途径檀香山、夸贾林环礁与关岛飞抵吕宋岛克拉克陆军航空站,42-108528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得以在次日与大部队会合。
“流浪女王II”在吕宋岛克拉克陆军航空站
短暂休整后,5月29日,“统治者”迎来了其首次作战任务,目标是位于菲律宾卡加延河谷安塔特附近的一个日军补给站,他们一共要在目标上空飞三个通场,首次通场定位目标,第二次通场投下炸弹,第三次通场拍摄照片评估轰炸效果。三架“统治者”于10时30分起飞,但机号42-108528的B-32在滑跑过程中引擎增压器突发故障,不得不中断起飞,只剩“流浪女王II”与“靓丽女士”继续飞向目标。在巴勒尔湾上空试射自卫机枪时,“流浪女王II”的机鼻炮塔卡住,不过机组决定继续执行任务。在完成首次通场确认目标后,两架“统治者”于正午12时许飞抵目标上空,在10,000英尺高度倾泻下了18枚1000磅炸弹并安全返航。
1945年5月24日抵达克拉克陆军航空站的“流浪女王II”
第386轰炸机中队
5月31日,库克指挥的三架“统治者”转场至佛罗里达布兰卡机场,加入第312轰炸机大队下辖的第386轰炸机中队作战序列,第312轰炸机大队是一个A-20“浩劫”轻型轰炸机大队,其下辖的第386轰炸机中队将是首个由A-20换装B-32进行测试的作战部队。6月1日,第五轰炸机司令部司令贾里德·克莱布准将下达了“统治者”后续作战测试的日程,测试将一直持续到6月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三架“统治者”的机组一面继续执行作战任务,一面成立了“B-32学校”,承担教学飞行任务,帮助远东航空军的轰炸机飞行员为预计到来的后续换装做好准备。
B-32“统治者”正面照 6月12日,“统治者”迎来了它们的第一次正式作战测试,目标是位于巴丹群岛的巴士古机场。行动当天,“流浪女王II”与“靓丽女士”于9时30分准点起飞,而倒霉的42-108528因为需要更换引擎而不得不再一次留在地面。11时17分,“统治者”编队飞抵目标上空,分别以16,000英尺与15,500英尺的高度投下了20枚500磅航弹,然后不慌不忙地重新飞了一圈从相同的方向进入再次投下剩余的炸弹。当日行动中两架“统治者”一共投下了40枚500磅航弹,彻底地瘫痪了巴士古机场。
6月13日,第386轰炸机中队的“统治者”将首次飞越巴士海峡,前往轰炸位于台湾南部的恒春机场,对于后者来说,远东航空军的轰炸机几乎算得上是常客,此前这里已经被B-24与B-25轮番轰炸过,机场防御早已瓦解。行动由“流浪女王II”与42-108528执飞,单向航程480英里,每架“统治者”都携带了12枚1000磅航弹与4000加仑燃料。上午8时整,两架“统治者”从佛罗里达布兰卡机场的跑道上起飞。在三个小时的飞行后,编队于11时许飞抵目标上空,尽管当日目标上空有薄云遮挡,但两架“统治者”还是成功地将炸弹扔到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的机场上。然而再次霉运上身的42-108528号机仅有9枚航弹在投弹过程中成功自弹舱脱离,剩下的3枚航弹在返航期间才得以被机组小心翼翼地丢出飞机。
第386轰炸机中队的两架B-32“统治者”,近处的为“流浪女王II” 6月15日,第386中队的B-32加装了E-2型充气救生筏以应对可预期的频繁海上飞行,同日“流浪女王II”与“靓丽女士”分别挂载了8枚2000磅炸弹前往轰炸位于台东郊外的一处制糖场,在目标区域上空,“统治者”第一次遭遇了防空火力,防空火力来自台东市区,但炮弹全部打在了编队的后方,两架“统治者”轻松地夷平了目标并毫发无损地返航。而此时驻扎在台东的日军与当地居民还没有意识到第二天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次日,6月16日,执行第五次作战测试的B-32于上午8时准时起飞,这是第386中队的全部三架“统治者”首次组成编队,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台东的日本守备部队,后者正是前一天向他们射击的日军部队。当他们接近目标的时候,日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在他们周围炸响,据机组回忆,虽然防空弹幕的高度大致正确,火力也相当猛烈,但打得很歪,几乎没造成什么实质上的威胁。上午10时30分,“统治者”三机编队以19,000英尺高度抵达台东上空,拉宽编队各机间隔至500英尺,以100英尺为间距,地毯式地投下了120枚AN-M17A1集束式燃烧弹,每一枚AN-M17A1都内含110枚4磅重的AN-M50子燃烧弹。顷刻之间整个台东便陷入了一片火海,腾起的烟柱足有4000英尺高。当两个小时后来自第43轰炸机大队的B-24飞越台东时,机组报告台东仍在燃烧,烟尘随风蔓延了大约25英里。
AN-M17A1集束式燃烧弹
AN-M50四磅燃烧弹,AN-M17A1的子弹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