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2

  M-55经过了彻底重新设计,中央机身加长,内置两台索洛维约夫D-30-10V非加力涡扇发动机,翼展缩短,机身结构加强以适应更大的起降重量和更大的载油量,并配备全新的飞控系统和复杂的传感器套件。虽然M-55沿用了M-17的气动布局,看起来有些相似,但两者已经是完全不同的飞机。

M-55四面图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3

  M-55的传感器套件由红外、光学和侧视扫描成像传感器组成,虽然号称专为科学研究任务研制,但其军事侦察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2016年,瑞典拒绝了欧盟科学家提出的租用M-55在瑞典上空进行高空实验的计划,就是担心该机顺便在自己领空搞侦察。
  由于具有突出的科研和军事价值,M-55还将继续服役很长一段时间。就这样原本为了拦截美国高空侦察气球而生的“海鸥”一步步演变成了M-55,使俄罗斯最终拥有了一款能与U-2媲美的高空侦察机。

M55机身任务舱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4

U-2在60年代
  除了鲍尔斯驾驶的U-2B,洛克希德公司还提出了另一种U-2B概念,该机将装备红外传感器徘徊在苏联边界之外,监视对方的弹道导弹发射​​。两架U-2A被改装成U-2D来测试该概念,在Q舱内增加了第二个座舱,并把红外传感器安装后座舱右上方的整流罩内。由于美国空军最后选择发展太空导弹发射预警系统,所以U-2B没有被采纳,两架U-2D被留作测试,前后经过多次改装。

外形奇怪的U-2D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5

  幸存U-2大多被升级成U-2C,换装了J75-P-13B发动机,推力增加到7710千克,性能得到全面改善。U-2C具有明显增大的发动机进气口以提供更多进气,该机都升级自U-2B和U-2A,除发动机之外,有的U-2C还具有从Q舱后方一直延伸到垂尾的脊背,该机还可以在两侧机翼前缘各安装一个容量378升的“拖鞋”副油箱,并在尾喷管下方增加了“糖碗”红外屏蔽装置。规模相对较小的U-2机队从未实现标准化,在配置上几乎各不相同。

U-2C的机身改进
U-2C尾喷管的“糖碗”红外屏蔽装置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6

  许多U-2C在背脊前部安装了空中加油插座,被重新命名为U-2F。但U-2的空中加油非常棘手,加油机尾部紊流可能导致飞机解体,即使没有空中加油,U-2任务的续航时间也把飞行员逼到了极限,如进一步增加航程,除了必须增加氧气供应外,飞行员生理承受能力也是个大问题。美国空军获得了类似的U-2E,最后空中加油被证明毫无意义,U-2E/F大多被改回到U-2C构型。

正在空中加油的U-2F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7

  鲍尔斯事件迫使中情局停止了越来越危险的对苏飞越,B支队和C支队并入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D支队成为G支队。从1961年开始,中情局控制中国台湾省第35“黑猫”中队成了H支队,驾驶U-2C对大陆进行侦察,被解放军使用“近快战法”先后击落5架,使得中情局在1967年之后再也不敢派U-2进入大陆上空,U-2神话被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终结。台湾“黑猫”中队还飞越了朝鲜和北越。

被我军击落的U-2残骸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8

  从1960年开始,G支队开始飞越古巴,为计划中的入侵行动收集情报。1962年夏U-2发现了苏军在古巴开始部署大量SA-2防空导弹,进而发现SA-2保护的原来是苏联在古巴部署的中程弹道导弹,拉开了古巴导弹危机大戏的序幕。
  美国空军战略空军司令部在与中情局的争吵中获得了上风,美国空军飞行员接替中情局飞行员开始执行对古巴的侦察。结果1962年10月27日,一架隶属第4080战略侦察联队的U-2在古巴上空被SA-2击落,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少校当场身亡。由于事态似乎正在爆发战争方向失控,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宣布撤回导弹,美国空军U-2继续执行对古巴苏联撤军的监视。

U-2拍摄到的苏联导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0:59

  从1963年底开始,美国空军第4080战略侦察联队的U-2开始对北越进行侦察,行动代号“幸运的龙”(LUCKYDRAGON),后来改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最后是“巨龙”(GIANTDRAGON)。随着北越军队开始部署SA-2,飞越北越的任务被瑞安“萤火虫”(LightningBug)无人机(“火蜂”靶机的侦察型)接手,U-2只在国际空域沿边界进行窥探。

部署在南越边和机场的U-2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1:00

U-2“蛟龙夫人”进化论(四),变身舰载机

U-2上舰
  从1963年开始,至少有一架美国空军的U-2在高空清晰空气湍流(HICAT)项目下,在机鼻安装了大气数据探杆,对高空湍流进行观测。该项目持续了几年,HICATU-2被派往世界各地进行观测,成为使用U-2执行纯研究任务的早期例子。

HICAT U-2
安装在机鼻的大气数据探杆

万磁王 发表于 2020-4-28 09:01:01

  把U-2部署在其他国家境内执行侦察任务从来都是件麻烦事,所以中情局决定研究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降U-2的可行性。
  该项目于1963年8月启动,代号“鲸尾”(WHALETALE)。增加尾钩的U-2C从圣地亚哥沿海“小鹰”号航母上的起飞测试非常顺利,无需弹射器就能滑跑起飞,特别是当航母驶入逆风时。但降落就变成一场惨败,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U-2一起飞就不愿降落,触及甲板导致的翼尖弹跳会让U-2C重新回到天空。


在“小鹰”号上进行上舰测试的U-2C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U-2“蛟龙夫人”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