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安-225从捷克把16辆T-72A主战坦克运输到尼日利亚,飞行4个架次,每架次运输4辆坦克。2016年5月10日至15日之间,安-225进行了有史以来距离最远的货运飞行,把一台117吨的发电机从布拉格送到澳大利亚珀斯,总里程15500公里,途中4次降落加油。
运输T-72主战坦克的安-225 尽管运输能力举世无双如此,安-225在盈利方面仍表现不佳,所以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始终没有完成第二架安-225的动力。该机目前年平均飞行不到20架次,2017年更是没接到一次业务。
试飞员观点
2018年12月值安-225 30周岁生日之际,卫星通讯社采访了安-225首飞机长——试飞员亚历山大·加卢年科。加卢年科在采访中表示驾驶安-225“梦幻”首飞不存在任何困难,因为安-225基本上就相当于安-124“鲁斯兰”战略运输机的放大型,两者包括发动机和航电、座舱在内的所有系统基本相同,因此安-124机组改飞安-225非常容易。
亚历山大·加卢年科
驾驶安-225遇到的唯一问题是这架飞机实在太大了,起降滑跑惯性也比安-124大,不是每座机场都能接待的,涉及复杂调度问题。安-225的试飞进展非常顺利,首飞仅仅5个月后的1989年5月就执行了首次背负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任务。安-225在服役曾创造过多项耀眼无比的世界纪录,如运输过重达187600千克的单件货物,最大有效载荷达到253820千克、还在商业航班中创造了运输247000千克货物的纪录。
背负航天飞机飞行的安-225 加卢年科认为有必要重启安-225的生产。目前唯一一架安-225隶属安东诺夫航空公司,该机凭借首屈一指的超大超重运输能力获得大量包机运输订单,说明空运市场对超大型货机存在一定需求。此外安-225在突发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时,在运输救灾物资和紧急撤离人员方面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安-225的诞生与苏联航天计划息息相关,该机被设计用于驼载运输巨大的“能源”号运载火箭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由于安-225的设计基于成熟的安-124“鲁斯兰”,所以安东诺夫设计局仅用了两年本时间就制造出了首架安-225。
苏联打算制造两架安-225用于支援航天飞机项目,但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第二架安-225始终未能完成,唯一一架“梦想”也在1994年被乌克兰封存,其D-18T涡扇发动机被拆下用于维持安-124机队的运行。直到1999年安东诺夫公司开始涉足超大型货物空运业务,安-225才得以重出江湖。
2016年8月,曾传出中国空域产业集团(AICC)与安东诺夫达成多项共识,在中国重启安-225生产线的新闻。当时安东诺夫在新闻稿中表示安-225的复产将分成两步实施,第一步是完成第二架安-225的制造,在进行现代化升级后交付AICC,第二步是授权AICC在中国制造安-225。AICC总裁曾表示将用该机在12000米高空发射运载火箭,成为一种人造卫星发射平台。
但可惜的是,这则新闻昙花一现后就没有了下文,至今安-225“梦想”的重新生产计划仍遥遥无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