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第四次任务中,第384轰炸大队的领航员卡尔•阿贝勒中尉说:“德军战斗机总是无情地发起攻击,这简直就像是谋杀。”
每架B-17轰炸机上备有约7500发机枪弹药,一些机组人员几乎把飞机上的每一发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子弹都打了出去。尽管如此,德军战斗机部队还是拼死穿过由穿甲燃烧弹组成的火网,接近了美军的四发轰炸机。
一架机鼻严重受损的轰炸机
沃尔夫冈•布鲁纳中士是一名Fw 190战斗机飞行员,他报告了在施韦因富特以西约193千米处的科布伦茨上空附近拦截美军飞机的情况:
“下午1点55分,编队中的一架波音B-17从7200米处进行了射击。”
“下午1点47分,我们看到两个有战斗机护航的美军重型轰炸机大队在7200至7500米处往东南方向飞行。由于护航机的存在,我们被迫抛掉自己的副油箱,但我的编队指挥官没有抛。在短暂的迟疑之后,他命令我独自发起攻击。结果,我接近了三架Fw190,这三架飞机与敌人的第一梯队飞行在同一高度,我与它们一起攻击了飞在右边的美军轰炸机大队的第一梯队,该梯队由孤零零的五架波音轰炸机组成,它们结成密集编队飞行。这次袭击是从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我从左侧攻击了最后一架轰炸机,是在它后方以30度的角度开火的。我看到机身和尾翼被命中了,并看到垂直尾翼断裂。”
“在我脱离接触之后,我看到这架波音轰炸机脱离了编队,并向下坠落。由于弹药和油料不足,我不得不离开战场。最终对这个目标的致命一击是由第26战斗机联队完成的。”
在美军派出去的291架轰炸机中,有37架已经中止任务,剩下的254架飞越海岸线进入了被纳粹占领的欧洲上空。飞行途中的战损导致有效的架次数减少了,最终,只有222架轰炸机空袭了在任务简报中为它们规划的目标。
在飞近目标时,能见度得到了改善,这让领航员可以确认他们的飞行航路,也让投弹手能够看见他们的瞄准点。最初两队轰炸机的飞行路线在施韦因富特上空汇合到了一起,并在下午2点39分和2点57分之间进行了18分钟的狂轰滥炸。第303轰炸大队的轰炸是在24000英尺(约7300米)的高空进行的,每架B-17轰炸机都向V.K. F滚珠轴承厂投下了3枚半吨重的通用炸弹和5枚燃烧弹。
在1943年10月14日的“黑色星期四”大空袭之后,施韦因富特市的工厂和城区正在起火燃烧 投弹完成后,美军轰炸机从南方撤出准备返航,他们打算从布洛涅附近飞越海岸线回到英国。
挣扎着返回基地
虽然已经完成了轰炸,但美军官兵在飞到布洛涅附近时却几乎没得到什么喘息之机,因为一些德军战斗机大队早就从它们位于荷兰和德国北部的基地远远地飞来等着他们。其中,第2战斗机联队下属的第1大队飞行了约290千米,前出到了美军第3航空师飞离欧洲大陆的航线上。
负责指挥德军昼间战斗机部队的阿道夫•加兰德中将写道:“我们能够打散多个轰炸机编队,并几乎彻底消灭它们。飞来和返航路线下方的陆地上布满了被击落飞机的残骸。”
一些掉队的“飞行堡垒”迷航到了远方的机场。第305轰炸大队的一架绰号为“懒惰宝宝”(LazyBaby,机号230831)的轰炸机甚至在未放起落架的情况下迫降在了瑞士。在与“懒惰宝宝”相反的飞行方向上,另一架从切沃斯顿起飞的轰炸机在汉堡附近被击落,显然这架飞机试图进入瑞典境内。
这就是那架绰号为“懒惰宝宝”的B-17轰炸机,隶属于第305轰炸大队,于1943年10月14日迫降在瑞士境内
即使在接近基地的地方,美军仍在遭受损失。由于油料几乎告罄,第303轰炸大队的一架在战斗中受损的飞机(绰号“九尾鞭”)的机组人员在英格兰上空弃机跳伞。所有的飞行人员都在距离坠机地点——里斯利一户居民的后院里——约6.4千米的地方安全着陆了。
第96轰炸大队的“纸娃娃”(PaperDoll)号是架机龄只有3个月的新机,该机带着战死的飞行员和身负重伤的副驾驶返回了基地。该机的领航员是迈尔斯•麦克法恩中尉,此人战前是一名私人飞行员,他驾驶着“纸娃娃”号降落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座机场上。麦克法恩中尉回忆说:“我们原本可以弃机跳伞,而不是冒着飞机坠毁的风险。我想,很多同伴都不愿意冒险让我这位领航员担任飞行员,但他们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对我很有信心。他们都知道罗伯特•博利克中尉死在了那架飞机里,我们当中没有人愿意弃机跳伞并把他留在飞机上。我们不会那样做。”
1943年8月17日,在完成了对施韦因富特的首次空袭并返航后,这架绰号为“大牧场”(ElRauncho)的B-17轰炸机迫降在了英格兰境内
约有2900名空勤人员执行了这次任务,其中648人被认定为阵亡、负伤或失踪——伤亡率高达惊人的18%。第1航空师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根据记录,第305轰炸大队有13架轰炸机被击落,第306轰炸大队损失了12架。相比之下,整个第3航空师仅损失了15架。
第8轰炸机司令部将60架“飞行堡垒”列为失踪,加上5架在英格兰坠毁,另有7架被归入“E类”而注销,或者说因损坏无法修复而除名。总而言之,此次行动美军共遭受了报销72架轰炸机的可怕损失。其余的幸存者中,大约四分之三的飞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战损。
VKF公司一号工厂的主厂房在轰炸中严重受损 在空勤人员中,机枪手们宣称的战果往往是过于夸大的:可以理解的是,多架B-17经常会与相同的几架战斗机交战。美军最初宣称的击落数字是不切实际的288架,后来减少为有186架战斗机被“确认”击落。事实上,纳粹德国空军总共损失了53架飞机,有29名空勤人员死亡或失踪,20人负伤。
尾声
对遭受了惨重损失的美军而言,一个冷冰冰的安慰是B-17显然给施韦因富特造成了严重破坏。在到此时为止盟军对欧洲开展的最出彩的轰炸行动中,第1航空师下属的第91轰炸大队在目标命中率方面是最高的。
第351轰炸大队的领航投弹手哈维•华莱士上尉将自己飞机上所有的炸弹都扔到了瞄准点周围半径1000英尺的圆圈内——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情况。不过,第8航空队资历最浅的第390轰炸大队向诸位前辈展示了他们的战斗技能是何等的高超:在他们的飞机投放的炸弹中,高达51%落在了瞄准点周围半径1000英尺的圆圈内。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大队领航机的自动驾驶仪已经失去控制,因此机组人员是被迫手动瞄准的。
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情报评估表明,轰炸结果是有利的,并预计未来三个月内德国的滚珠轴承产量将减少25%。然而,后续的分析结果却并不那么乐观,而且后续的分析指出,虽然铁路交通线受损,但落弹最密集的却是位于建筑物之间的地带。
位于德国施韦因富特的库格费舍尔(Kugelfischer)轴承工厂,在遭到美军轰炸机的毁灭性空袭后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纳粹德国的生产统筹天才阿尔贝特•施佩尔很快就做出了反应。尽管电话线被炸断,但他还是与一位工厂经理进行了交谈,后者报告说,除了爆炸造成的损失之外,油浴使用的油引发了严重的火灾。施韦因富特的滚珠轴承产量已经暴跌至之前的23%。
但是,施佩尔和他的手下还有其他选择。他们增加了进口量,特别是来自瑞典的滚珠轴承,并尽可能地转为使用滑动轴承。从1937年到1942年,瑞典平均提供了德国轴承需要量的57%(1942年之后的几年缺乏完整数据)。同时,瑞典还向英国出售轴承。
德国人还为看上去不可避免的第三次空袭做了准备,但实际上第三次空袭并未发生。
施佩尔曾回忆说:“令我们惊讶的是,敌人再次停止了他们对滚珠轴承工业的空袭……盟军原本已经胜利在握了,可胜利最终还是从他们手中溜走了。如果盟军以相同的强度继续进行空袭,那么我们很快就会陷入最后的苟延残喘。”
空袭施韦因富特的两次任务都对第8航空队的作战和士气产生了长期影响。对美军而言,1943年秋天是一段严峻的时期,从统计数据来看,完成一次战斗之旅似乎是不可能的:在25次任务中损失率为4%,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在第二次空袭施韦因富特之后,第8航空队重新开始了其深入欧陆的轰炸任务,但此时他们手头上已经有了可提供贴身护航的兵力:第一批装备远程P-51“野马”战斗机的大队从当年12月起开始投入作战。
1943年10月14日的轰炸结束后,外国劳工正在VKF公司二号工厂内清理受损的铣床 “强大的第8航空队”后来确实再度对施韦因富特进行过轰炸,但发生在1944年2月到10月间,共进行了五次。英国皇家空军紧接着2月的那次任务展开过一次夜间空袭,但造成的破坏很小。
到1944年年底,当纳粹德国的滚珠轴承生产真正成为一个问题时,其已经不会再对德国的工业造成重大影响了:盟军对德国石油和交通运输系统的轰炸被证明更有效地摧毁了纳粹德国的工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