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万磁王

阅兵场下的歼-11系列战机:“沈霍伊”的理想与现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8: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歼-15:货架产品和简单粗暴
   前文在设想简配版歼-16时曾经提及歼-15的航电火控配置——歼-11B的基本架构加上海军型歼轰-7A的任务模块,就好比变频空调底下放个自动晾衣架、OLED电视上面加个机顶盒之类,各种货架产品的组合省了不少麻烦事。虽然看起来性能不够高精尖,但考虑到中国航母部队当前的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培养锻炼第一代舰载战斗机部队人员这一主要目的,歼-15这种一开始就是在保持歼-11B的空战能力基础上增强多用途特性的设定,还是很成功的。
   当然“货架产品”也是有代价的。由于国内在固定翼舰载机领域毫无实际型号积累,2003年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7已经是最好的整机参考对象。尽管作为一架预生产型飞机,T-10K-7已经和量产型苏-33较为接近了,但该机在苏联解体后一直被弃置,整机状态已经很差,不仅无法飞行,甚至其外形尺寸都产生了形变。总之这个货架实在是缺斤短两,就比如说飞控这块,硬件呢也就是将机械式液压作动筒改为电动、采用响应速度更快的舵机等能参考一下;软件程序这方面就只能自己经验主义了。
T-10K-7.jpg
按照歼-15涂装重新喷涂的T-10K-7战机,该机近期可能会在601所内展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8: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见过歼-15着舰时的姿态,机头高昂着(大迎角进近)、控制速度高度基本靠油门。跟很多强调机动性的三代机一样,歼-15也是个静不安定飞机,其增升手段复杂,使得低速飞行时升力中心明显在重心的前面,也就是天生好抬头,平时全靠飞控管着平尾给它看住了。但如果这个迎角控制不好,平尾气流受主翼遮蔽影响而剧烈变化,导致平尾自己都颤振失效时,这个抬头病可就按不住了,这也是苏-27系列电传故障多体现为机头急剧上仰的根源。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在迎角等数据进入规定的危险边界时,飞控系统是能纠正的;但如果颤振导致动作筒部件出现故障,进而使驱动平尾的电传信号消失,此时飞控就会自动从“起飞着陆”状态转入“刚性连接”状态。简单说就是这时候没有反馈控制,杆推多大平尾就转多大,就跟连在一起一样,老灵敏了。在中高空遭遇这种险情的飞行员可能还有时间适应这种好比突然把摇杆拿走,只让你用键盘的操纵方式;但对于准备降落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无论是速度还是高度都不允许太多选择了
  而在苏-33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把危险边界进一步收窄,迎角大一点,飞控就把机头往下按。所以基于这个逻辑,从“起飞着陆”状态转入“刚性连接”的过程也没有设计过渡状态——反正咱这刀砍下去了,要是再出事儿可就不怨咱没想到了。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使得飞行员必须进行较为精细的操纵,在平时的低强度训练环境中,这种解决方式也就凑合了;但如果进行长航时复杂战术科目飞行,飞行员的精力体力大量消耗之后再去操纵飞机着舰,或者是战时完成作战任务后返航着舰,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2c9eadd110c54643fd2ec0190a0e6f9c_w.jpg
在完成高强度战斗任务后顺利拦阻着舰,需要飞行员和飞机都有着出色的发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舰载机使用经验极其丰富的美军深入研究过高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着舰时技术和心理的影响。采用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的F/A-18E/F低速大迎角性能很出色,但由于也存在“不易低头”的问题,因此对起降阶段的飞控进行了优化,从正常飞行进入起降阶段的过渡转换使飞行员的着舰操作更放松,提升了总体安全系数。随着中国海军舰载机使用经验的积累和飞行队伍的扩充,经历几次事故后的歼-15飞控系统必须深入改进才能真正满足未来使用需求。
  其实不仅仅是飞控,航母起降环境的特殊要求使得舰载机在与之关联的所有领域的技术取舍都几乎完全不同于陆基飞机。现阶段的技术仍然只能尽可能降低——但也无法消灭这种差别。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歼-15在辽宁舰上的每一次起飞和着舰,都是其科研生产单位在舰载机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积累。尽管这个起点未必很高,但这种“积跬步而致千里”式的进步,是竞争对手很难通过模拟计算去弯道超车的。
  近期网络图片表明,去年7月试飞的歼-15弹射起飞验证机和国产弹射器也已经开始同步地面试验工作。这架机号为5X1的验证机,除了能看到前机身特别是与起落架相关结构的对应改进特征之外,其余部分外观与量产型歼-15基本一致,这次“慎之又慎”的目的明显是为了保证弹射试验的进度。
e1d49150ly4fijs2ezsq8j20jf06j0xg.jpg
进行陆地弹射试验的歼-15弹射起飞验证机。注意①粗大的前起落架及其斜撑杆,由于它们占用空间较大,舱盖内的防冻液箱也被取消;②改进后的主起落架;③弹射指挥室
  说到弹射起飞,可并不仅仅是把前轮柱子和支撑杆儿加粗那么简单。举个例子,仅仅将前起落架缓冲器从单腔结构改为双腔结构,就能使歼-15在弹射起飞离舰时的迎角增加6度以上,使得舰载机“斤斤计较”的起飞重量又有了提升空间。早点试验早点发现问题,就能早点把弹射这道关过去,早点让歼-15后续型号完善起来。这次的“慎之又慎”,还真没毛病。
  回望过去,歼-11B和歼-16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型号,总是或多或少给人留下过欠缺完美的印象;如果再不能把握住海军舰载航空兵这支诞生不久却又前途远大的力量的脉搏,长期缺乏新研型号的技术积累,将导致这支其实不缺团结和热血(缺什么呢……)的团队的科研竞争力未来进一步下降。但愿“飞鲨”在海军还算顺利的起步,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十年前,“枪挑三代机”曾经是二代机部队中不甘平凡的雄鹰们的战斗宣言;十年后,另一群更加自信的雄鹰们已经喊出了“横扫三代机”。今天的三代机部队作为空海军航空兵的中坚力量,该如何挖掘装备性能构建体系融合?而仍然要继续研制生产三代机以彻底替代二代机的科研厂所们,又该如何把四代机的研发理念融入三代机的改进中呢?
  期待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十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4-23 18: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